微信上的胶县茂腔
微信上的胶县茂腔
Ο武孝君
第一次在微信上看到了家乡戏----胶县茂腔。还是连台大戏《观灯》,真是惊喜不已。家乡戏也在改善传播方式,搭上新媒体的快车了。
从小喜爱戏剧艺术,古老的昆曲,国粹京剧,江南越剧,安徽黄梅,燕赵评剧,每个剧种都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胶县茂腔、即墨柳腔,还有山东的吕剧,尽管不能与大家云集、美仑美奂的国粹京剧相比,但那土的掉渣的乡音乐调,也让许多㬵县葫芦、即墨二锅们如醉如痴。
如今,各种艺术形式应有尽有,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戏剧衰微己成必然。连曾经风靡全球的京剧也是如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艺术毕竟是唱念做打舞表现形式俱全的综合性艺术,其虚拟性的表演,更符合艺术规律,给人的美感享受更深刻一些。时尚的冲击力再大,也总有人好这一口。
要说现代人中,谁对家乡茂腔的贡献最大,当然属莫言。他的小说,到处在为茂腔做免费广告。尤其是长篇小说《檀香刑》和《天堂蒜苔之歌》,直接以茂腔贯穿始终。
莫言也一直为家乡的戏剧鼓与呼,在央视文化栏目,也曾经看到莫言以茂腔为题材的专题访谈。也曾看到央视11频道播放过茂腔大戏,可惜剧目选的不咋滴。
莫言把茂腔归为他们高密茂腔。这也不足为怪。他的高密东北乡,与胶县、平度三县交界处,紧挨着胶县城正北的马店镇。艺术不分国界,何况小小的县界。
声乐艺术不同于文学艺术,流传的局限更大一些。我国古代的声乐是个什么东东,现代人都没有听到看到过。比如胡茄十八拍,比如霓裳羽衣舞。
莫言的小说部部都是货真价实的经典,何况还获得诺贝尔奖,无论别人怎样抵毁他,也无济于事,好的永远是好的。
将来我们的茂腔即使失传了,其大名却会腐烂的慢一些,真是一大幸事。感谢莫言,尽管他不是俺们胶县银。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万事万物的规律,谁也奈何不得,那怕他是神。该没的,总会没的。雨打风吹,落花流水,随他去吧。
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