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一屋檐下

2016-10-13 21:35 作者:猪猪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佛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那么要修行多少年,才能够让一大群人,或因为血缘,或因为婚姻,或因为姻亲,聚集到一个家庭中来?

如今不同旧时,动辄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叔伯婶娘兄弟妯娌朝夕可见私语可闻,年深日久,便能上演一台红楼或大宅门。

今天也不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姓氏的人家比邻而居。墙根儿挨着墙根儿,屋檐连着屋檐,一家人吃碗回锅肉,十几家人都闻见香味儿。谁都可以去人家厨房蹭一片儿肉挟一筷儿蒜苗。

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们,经济条件好的买套二居室,夫妇二人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有了孩子后,接来公婆或岳父岳母,凑合着过日子;经济条件不好的,或做啃老族,或同父母联合买套房,也就在一个屋檐下,把那柴米油盐酱醋茶打发过去

家长里短,锅碗瓢盆,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家运气好,公公婆婆在退休前赶上了最后一拨单位集资建房,在这小小县城挣了一套四室三厅的大居室。咱们一家五口人就生活在单位的小院子大房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优哉游哉。我等市井小民,不敢自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也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又说,众口难调。咱们家虽然只有五口人,却也是各有性格各有脾气。

婆婆是个急性子,想起啥事,非要马上就办成了不可,否则,一定要辗转反侧不成寐。比如某次秋风咋起,婆婆想起院子里的桂花树只怕要花落满地,坚持要给四棵大树拉上塑料薄膜,在树下铺上床单。一来可保花儿不被西风摧残,二来万一花落满地,也不至于零落成泥。全家人夜观天象,觉得月明星稀,晴空万里,万万不至于“一夜西风凋碧树”,于是劝她安心睡觉。谁知道半夜里一家人被开门声惊醒,起来一看,却是婆婆独自一人拿了床单被套到院子里桂树下忙活去了。问她干嘛,她说睡不着,总担心花儿要掉光了,干脆连夜布置。惊动了一院子的人,都来帮忙保护蟾宫神树,忙活了好一阵才回家睡觉。结果此后十几天秋阳明媚,不见风起于青萍之末,桂花树安然无恙,婆婆却为此咳嗽三昼夜。面对我们的抱怨,她还洋洋自得,“反正我想做的事都做了,夜里才睡得着!”

公公与婆婆正好相反,是个“慢郎中”,能够拖到明天的事,决不今天做。做个午饭做了两小时菜还在砧板上;街上碰见个熟人站着能讲上半天话;出门换个衣服得催他七八次……某次全家出去旅游,让他在后面锁门,大家在院子里等了二十分钟还不见他下楼。上楼一看,他还慢条斯理地在各个屋子里转悠:摸摸水龙头看看电插头窗户开了又关行李关了又开……问他怎么还不走,他说还要上趟厕所!

丈夫是个严谨到刻板的人。出门必穿正装下班必定等到秒针到点,回家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地板是否干净茶几是否整洁,有一点儿瑕疵,必定得说:“这乱糟糟的屋子你们也住得下去!”吃饭只吃一碗,看电视只看新闻,对儿子每天只说两句话“听你妈的话”“不听话收拾你”!

我呢,却是个活泼到近乎疯癫的人。永远笑嘻嘻乐呵呵,用我妈的话说叫“油嘴滑舌嬉皮笑脸”。只要回家,必定唱着跑调的歌儿进进出出,和儿子玩起游戏来没大没小,上房揭瓦下地打滚当面耍无赖背后做鬼脸无所不为。有一次从儿子学校打车回家,一路上和儿子玩石头剪刀布,笑得在车子里打滚。下车时师傅咬牙切齿地说:“你两个把车都给我蹬斜了!”

受到这样四个长辈的荼毒,儿子的性格就颇有些“人来疯”。急起来恨不得把罗马一天建成,磨蹭起来气得人胃痛;严肃的时候板着脸俨然是个老学究,泼皮起来却连狗都要避得远远的。

这样性格脾气迥异的五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居然也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地。婆婆的急性子在公公气定神闲的影响下也慢半拍,公公的慢吞吞在婆婆的催促中也跟得上,丈夫的冰块脸面对我们母子时也笑一笑,我和儿子的打闹在得空时也停一停。

虽然说民间有“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不洗碗”的说法,但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人却并不为此烦恼。家里并没有人刻意强调 “团结就是力量”,但这个道理却是人人都懂得。在一个集体中互相拆台的大有人在,但我相信大多数的家庭却是默默奉行“团结”这一准则。

比如说吃罢饭,总有人抢着洗碗;比如说地板不脏也有人提起扫帚舞两下;比如每天晚上我家要烧一壶开水,必定是五个人轮流到厨房里看一看,甚至有重复烧多了的时候。遇到清闲的周末,厨房里总聚集有三个或更多人,各显身手大展神通,弄一顿中西兼有风味各异的午餐,一家人大快朵颐,互相称赞津津有味。

幸福的家庭就像一辆行驶在路上的小车,虽然安装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轮子,但却稳稳当当往前开,且互相配合互相迁就绝不会乱了方向出了事故。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有二老,真真是家里的两大无价之宝。

我自与丈夫认识,就开始与公婆同住,十几年来,从来不曾为一日三餐和生活琐事操心。每天早上起床,厨房里必定有热腾腾的早餐,且品种多达五种,足够每个人各取所需;中午若回家,必定能吃到精心准备营养搭配均衡的午餐;晚上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晚餐之丰盛自不必说,且根据各人口味,变着花样短期内决不重复。家里人的口味,负责饮食的公婆了如指掌且随时关注,比如有次我随口说了一句某某馆子的粉蒸牛肉不错,次日晚餐,香喷喷软糯糯滑溜溜的粉蒸牛肉就上了桌。

公婆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上过山下过乡,对肚子的感受饮食的记忆刻骨铭心。我家的宗旨是“宁可损面子绝不亏肚子。”据说年青时婆婆就是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一斤麦子面能做出包子馒头油饼饺子面等多种食品;公公擀面皮儿包饺子更是一绝,远胜过县政府食堂的大师傅。可惜我进这个家迟,无缘亲自一观。但自从公婆退休后,两人就当面分工,公公负责采买婆婆负责下厨,还互相立下军令状,决不让全家人在吃食上有一丁点儿不满。为此,婆婆在50岁的时候还专门去省上考了烹饪高级技师。考试前后那段时间,婆婆天天在家用萝卜练习雕花,全家人跟着吃遍了胡萝卜雕刻的菊花荷花茉莉花玫瑰花等诸多形状各异的萝卜宴。

天的腊肠除夕的元宵端午的粽子都是公婆亲手所做,保证干净卫生美味,绝不到超市里购买速冻制品充数。婆婆是个万事都要预先绸缪的人,每年离除夕还有好多天,就开始在家中砍劈剁切,蒸炸煎卤,把所有的材料都预先分类初加工,整整齐齐码在冰箱里,只等除夕那天,有条不紊地下锅。每年除夕一大早,我们年青人还在被窝里,恍惚中感觉厨房的灯亮了,有低低的说话声传来,那是公婆在炮制早晨的元宵。

丈夫要乘着放假偷个懒,又不愿意让父母受累,就推我起床去帮忙。我起床后,果真看见二老在厨房里围着灶台搓元宵。除了元宵粉是新和的,红糖豆沙花生鲜肉的馅儿是早就做好了,都一字排开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上前去胡乱帮一气儿忙,总把元宵搓成三角形或橄榄形,有时候干脆就是圆不圆方不方的一团面疙瘩,甚至把馅儿搓到外面来变成黑糊糊一团,公婆也不恼,还表扬我说像模像样。实在样子太滑稽,三个人就在厨房里压低声音笑,常常笑得我浑身无力,把手里的元宵滚到地板上去。等到元宵煮好了,全家人端起碗来,吃出一个奇形怪状的,必定说是我做的,一边吃一边又复大笑。公公总一边笑一边说,样子不好味道不错,明年会更好。可惜过了一年我的手艺仍然没有长进,搓出来的元宵还是方头瘪肚漏馅儿,于是又是一轮笑声不断。

一进六月,婆婆就张罗着做豆瓣酱。现在好多家庭都不做这玩意儿了,盖因为超市里实在什么都有。据说有一种郫县豆瓣,味道好价格实惠,一大瓶就够一家子用一月。我常常看见同一幢楼的邻居提一罐红通通的郫县豆瓣,潇潇洒洒回家去。婆婆却坚决不买超市里的成品,有一次亲戚送来一罐,炒了一回菜,婆婆就嫌它辣椒太粗豆瓣味淡油不正宗,仍然坚持自己做。

婆婆做的豆瓣酱是院子里的一绝。豌豆是去乡镇市场精挑细选的,自己在家炒熟了用小型的粉碎机打碎和着酱油香油精盐发酵,发酵完成后再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制豆瓣的过程中,那香味惹得人垂涎欲滴,每个路过的人都要来看一看,相熟的邻居甚至还拿筷子拣一粒尝一尝,纷纷没口子赞好。婆婆坐在院门口笑吟吟向讨教技术的路人耐心传授制作经验,一天要教十几拨人,乐此不疲。

豆瓣晒好后,婆婆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早上五点就去市场上买辣椒。她专挑那种个长色正辣味适中的二荆条,仔细清洗了剁成细细的颗粒,和上豆瓣和上盐和上生姜蒜粒花椒还有其他我不知道的东西,装进陶制的坛子里。末了还要浇一层煎滚的菜籽油,才小心地密封了放在储藏室里。等个十天半月,抱出来打开,隔着几间屋都闻得见那浓郁的香味。

每年这时节,丈夫就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你得好好的学着,等我妈老了,做不动了,咱们可就没这口福了。婆婆总乐呵呵地说,怕啥我还能做二十年呢;实在做不动了,我亲自指点她保证一学就会;实在学不会我给你们做二十年的量存那里够你们吃的;实在怕不够我写成秘籍传给孙媳妇保管让你们不愁!

得了这话我就放心地当啃老族兼吃货,以至于年近不惑还是一啥都不会的懒媳妇。公婆也不嫌弃,纵着我每天照旧嘻嘻哈哈没心没肺无忧无虑闺女般傻乐着过日子。

用婆婆的话说,咱们这等俗世人家,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钟鸣鼎食荫及子孙,惟愿小康富足安稳度日一家和睦笑声常在。

欣逢太平盛世,此愿已足,别无他求。

我和丈夫并非自由恋,居然也相敬如宾相亲相爱携手生活了十几年。

同村人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我是一傻不啦叽的农村丫头,刚从学校毕业,短发黑脸皮肤粗糙衣衫落伍。丈夫居然也不嫌弃,从众多相亲对象中一眼就选中了我。婚后我问他看中我哪点,他笑,不知道,反正公婆和他都觉得我是一家人。这只能说是缘分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祖宗的话果然是不假的。每次我们家集体出去亮相,哪怕不站一处,别人也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家人。都长得珠圆玉润,都笑得阳光灿灿,都不爱指手画脚。

结婚前,我和丈夫一家出门,人家都问婆婆,这是你闺女?婆婆笑吟吟说是。结婚后,我们一家出门,人家问婆婆,这是你闺女?婆婆就得意地说,这是我媳妇。无论哪种情况,我们一家总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幸福的笑着。

结婚后,我和丈夫一起出门,有不知底细的人就问他,这是你妹子,有对象没,给她介绍个。这样的事每年总要发生好几回,丈夫郁闷的说,以后得在我的额头上刻字,表明我是有夫之妇。很多年后,我们一想起来还互相开玩笑,哥,要不要给你找个嫂子?妹,给你介绍个对象?

其实丈夫和我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南辕北辙,极少有相同的地方。他是个喜欢一成不变的人:按时上下班,一日三餐都吃米饭,每季的衣服总是固定的搭配,睡觉保持同一个姿势;开车上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走,十字路口,即使没有人和车,也决不闯红灯;不爱串门,除非必要,也不爱去亲戚家,不喜欢旅游,不喜欢读书;只看欧美动作剧,对剧中的对白部分一掠而过,追求结果,对其中过程完全不感兴趣.....

我是个喜新厌旧的人,相同的话我不喜欢说第二遍,相同的文章我不愿意写第二次;如果做饭,我喜欢上网查新出的菜谱,一学会了就不会再做第三次;上班喜欢走不同的路,时间充裕的时候宁愿绕道也不走常规的路;喜欢科幻类书籍,总是对人类的未来杞人忧天;喜欢看冗长的古装剧,对爱情的对白格外仔细,总想看清楚情节是怎么一点点发展的......

这些不同居然也没有造成分歧。我们家只有一个电视,和公婆在一起,就随着婆婆的口味看各种家庭伦理剧;公公喜欢的抗战神剧,大家也看得津津有味;丈夫推荐一个好莱坞大片,咱们家可以集体消磨一个晚上;周末一整天全家人都陪儿子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也觉得挺有意思......

好像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觉得特别的温馨。先问婆婆想看啥,婆婆说你们选呀,公公说我都可以,丈夫说找找看。于是用遥控器挨个儿看一圈,然后选一个频道,大家一边聊天一边观看。聊的内容千奇百怪,有时候我们讨论国际形势,有时候说说历史典故,有时候对电视剧的剧情胡乱评价一气,或者说说认识的演员的八卦。总之不拘一格,想起啥说啥,灯光下总是笑声阵阵。我跟儿子最夸张,有时甚至笑得在地板上打滚儿。婆婆说我们是两只闹山的麻雀,可是一旦没听见我们的声音,又忍不住找我们一圈儿。

咱们居住的院子里,总是活跃着我们一家人的身影。

婆婆是个勤劳热心的人,以前院子里没有物管的时候,楼道院子的卫生总是她主动打扫的,每周一次,风无阻。曾经家里人也说她太过热心,她教育大家:力气用了又会来,多干点活又没有损失,干净的院子看着也顺眼。在她的带动下,一家人都很有些热心劲儿,院子里有什么事,我们放下碗筷马上就去看看能不能帮忙。院子里路灯坏了,丈夫连忙买个灯泡换上;谁家有人生病了要去医院,公公亲自领着去医院各个科室挂号抓药;谁家的电视信号出了问题,婆婆连忙叫我打电话报修还要带领着师傅上门;连儿子从小都知道,看见院子里有垃圾立刻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去。

做完院子里的杂事,婆婆喜欢在院子里和邻居们说说笑笑。到了吃饭时间,儿子在阳台上脆生生的唤奶奶回家吃饭,声音整栋楼都听得见。院子里的笑声传来,不一会儿,奶奶回来了,脸上的笑容让四壁都变得明亮。

盛世升平,猫狗也幸福。

我家喜欢养狗,我所知道的,先后养了三只狗。

我到这个家的时候,家里养着一个北京哈叭儿狗,名叫丝丝。丝丝长着白的长毛,圆圆的眼睛,尾巴格外蓬松,像一只白色的狐狸。婆婆对它爱若至宝,每周给它洗澡,每天给它梳毛,每顿专门为它做饭。我们家的狗都不吃狗粮,吃的都是婆婆精心为它们准备的肉汤和米饭。丝丝喜欢吃鸡蛋,每天早上,婆婆把自己的那份儿鸡蛋全给它吃。吃的时候,婆婆一口口嚼碎了放在手心上,让它慢慢吃。吃完了还喂它一口水,像伺候一个小孩儿。丝丝有一个专门的玩具箱,装着各种廉价的球类。其中有一只篮球,是婆婆捡来的孩子们丢弃的坏掉的篮球,补好皮,充好气,用一只绳网装了,供丝丝玩。丝丝喜欢追着小球跑,对这个大家伙,它就叼了装球的绳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有一阵婆婆迷上了种花,全家人到处帮她找花苗,阳台上房间里过道上到处都是花盆。其中最漂亮的是好几盆兰花,一簇一簇的像彩色的扇子,香气扑鼻。丝丝还叼着篮球,站在花前,拍了好几张照片。

丝丝是只母狗,老喜欢往外跑。门一开,它总是不管不顾,一头就冲了出去,寻找她的朋友或情人去了。这时候全家人都要到处找它,有时候是在花坛里,有时候是在院子外,有时候甚至跑到大马路上去了。总要我们千呼万唤,它还意犹未尽,一步三回头地回家。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没看住它,它就一溜烟儿跑出去,怎么找也找不回来。婆婆为此担心了好久,不知道它是被有心人带走了,还是在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流浪。有好长一段时间,婆婆总是念叨它,希望它找到个好人家,不要为吃住发愁。

过了大半年,有一次婆婆到离家一公里外的超市买菜,丝丝突然从路边窜到她跟前,不住地和她摇尾巴。婆婆觉得它很像咱家的丝丝,又担心看错了,便对它说:“你要是我的丝丝,就跳到我车上来,咱们回家。你要是别人家的狗狗,就找你家主人去。”丝丝一下子跳到车上,再也不肯下车。这下终于确定了它确实是我家走失的丝丝。

婆婆把它带回家,重新帮它洗了澡,理顺了毛,问它这大半年到哪里去了。狗狗当然不能说话,只伏在婆婆脚下呜呜的叫。显然它离家出走的大半年并不好过,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很无奈。它的身体瘦了,毛也稀了,还患上了尿血的毛病。婆婆不嫌它脏,仍然尽心尽力地饲养着它,还带它去看兽医,给它打针吃药。但它最后也没能挺过去,死在了咱们家。公公婆婆很是难过了一阵,专门去乡下找个僻静的地方掩埋了它。

第二只狗是只袖珍的小狗,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它的分类。它是在丝丝死后没多久买回来的,也是一身雪白的毛,也是一双乌黑的圆眼睛。除了尾巴细一点以外,它简直是丝丝的翻版,我们都说它不是丝丝的转世,就是丝丝的子孙。这是一只格外机灵的狗,过马路的时候它知道看红绿灯,吃饭的时候它知道挑肉吃。但是它有一个格外不好的习惯,喜欢在家里隐蔽的地方大小便。每天下班回家,家里总是飘着一股狗粪的味道。全家人打着手电筒寻找它的排泄物,不是在床脚下就是在沙发垫子里,烦不胜烦。即使这样,婆婆也没有抛弃它的打算。直到儿子出生,它将一条狗屎拉在了儿子的小枕头上,公婆才决心把它送人。接收它的是外地的一个亲戚,也素来喜欢养狗,而且家住乡村,有足够的地方供它撒欢。

现在咱家养的这只狗叫小小,是儿子上学前班的时候,和婆婆一起去买的。儿子说,当时他们去选狗的时候,看见玻璃箱里有五只小狗,其他四只都是白色的,只有小小是棕黄色的。奶奶想买只白色的,儿子呢,看见四只小白狗都滚在一团玩耍,只有这只棕黄色的小狗趴在玻璃上望着他,觉得这只小狗可怜,决定就买它。

婆婆和儿子用纸盒子把小狗带回家,儿子兴奋不已,给它取了无数个名字,最后选择了小小这个名字。因为它那时真的好小,蜷缩起来只有小孩子的手掌大。儿子抱着它絮絮叨叨地说话,说小小这就是你的家了,这个是奶奶,那个是爷爷,这个是爸,那个是妈妈,我就是你哥哥,我会爱你的。

儿子说到做到,他把自己的衣服铺在床下给小小睡觉,每天给它换干净的水,有什么好吃的,有自己的一份就有小小的一份。儿子喜欢吃樱桃,可是樱桃季节短,而且酸甜难辨。每年吃樱桃的季节,儿子抱着小小坐在小板凳上吃。他自己先尝一尝,酸的给自己吃,甜的才给小小。

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主角总是小小。儿子在作文中写小小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它高兴的时候鼻子是湿的,生气的时候鼻子是干的。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观察出来的,但儿子信誓旦旦地说绝对准确。

有一次小小和院子外的大狗打架,受了点小伤,儿子心疼得一夜没睡着觉。他在自己的床头边放了张椅子,亲手把小小抱在椅子上睡觉,以便自己一睁眼就能看见它。半夜听到小小小声哼叫一声,他就一跃而起,轻轻抚摸它,安慰它。

邻居笑着说,我们家的狗也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和我们家的人一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幸福的味道。

对家养的小狗是如此尽心,对无主的动物,也从不漠视。我们院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住进了一只野猫,就住在院子最偏远的无人角落里。自从发现这只猫后,婆婆就从不间断给它送吃的。家里吃鱼,鱼尾巴总是留给这只猫的。一开饭,婆婆就单独准备一个塑料袋,把自己碗里的米饭分一半出来,拌上炒肉,饭后给它送去。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偶尔家里突然来了客人,饭菜不够,婆婆总说,一人省一口,就够猫吃的了。

如今这只猫已经在院子里安家十来年了,长得油亮肥硕。它一年生四窝小猫,小猫都长得极好,有的被人领养了,有的被猫妈妈送走了,还有的顺利长大出去闯荡。每天,它都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一听见人声,就飞快地爬到树上或窜回自己深藏在墙角的窝里。唯有听见婆婆的声音,一定会亲热地凑上去,喵喵地叫着,格外快乐

我喜欢一回家就把乱糟糟的心情都忘掉, 我喜欢一起床就带给大家微笑的脸庞, 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个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 我喜欢一家人梦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我的家:每天我一回家,就看见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每天我一起床,就看见家人微笑的脸庞;每当我生气时,都能获得最博大的包容;每当我快乐时,总能找到人一起分享......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同喜同乐,同甘共苦,所有的付出都无怨无悔,所有的奋斗都情愿甘心。血缘让我们聚在一起,爱让我们亲密无间,不需要千钟粟不羡慕黄金屋,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人生全部的幸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0916/

同一屋檐下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绝响
  • 雪中傲梅
  • 清澈的蓝
  • 雪灵
  • 雨袂独舞
  • 东来西往
    东来西往 推荐阅读并说 好作品,要推荐。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鲁振中
    鲁振中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佳作!幽默风趣,清新细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