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收玉米

2016-10-07 06:43 作者:东湖柳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收玉米

翟秋瑶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粮食作物黄又灿,瓜果飘香味儿鲜。秋季是迷人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秋风送爽菊花艳,蓝天白云天地宽。秋季是令人兴奋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丰收希望在眼前,看着心里比蜜甜。秋季也是最忙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男女老少都不闲,辛勤劳作在农田。

周末下午去郊外散步,正巧碰见一家三口收玉米。玉米杆子已全部被“放倒”,玉米棒子也已掰完,正往三轮车上装。看着这熟悉的场景,闻着玉米的清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家收玉米的旧日时光。

国庆时节玉米黄,家家户户收秋忙。国庆节,对于城市的人们来说,是旅游黄金周;而对于家乡农村的人们来说,却是“劳动节”。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家乡晚玉米收获的时节。家乡位于川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主要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改革开放初,家里口粮欠,玉米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每年要种四五亩。玉米一般在麦子收割后播种,收获期一百天左右。只要风调顺,到了国庆节前后就会成熟。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会放秋假,让我们回家帮忙收秋。

全家动员一齐上,亩半玉米全挖光。俗话说:“收种为大。”收玉米的时候,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得齐上阵。老家的秋粮主要种玉米,所以收秋就是收玉米。收玉米全天都不得闲,上午主要是挖玉米。收玉米的当天,全家人会早早吃过饭,换上旧衣服,准备好镢锄、拌笼、袋子等工具,拉上架子车,向目的地进发。到了地里,通常是父亲拿着镢锄在前面挖,母亲在后面用手掰棒子,我拔套种的小豆,将棒子往袋子里装。挖玉米有不同的挖法,有人先掰棒子后挖杆,有人先挖杆后掰棒子;我们采取的是后一种办法。挖玉米是个力气活。玉米挖完后还要用牛犁一遍,为了犁地轻松,挖玉米时要将玉米根掏出来,所以挖玉米必须甩开膀子,抡圆镢锄,用足劲去挖,一镢锄挖倒一株玉米,掸掉根上的土,整齐地摆在地里。父亲是挖玉米的老手了,他找见犁沟后,提上镢锄,“噗噗”地在手心吹两口气,便埋头开挖。在“咣咣”的挖玉米声中,在“铛铛”的掸土声中,在“刷刷”的玉米杆落地声中,一株株玉米陆续倒下。父亲挖玉米速度很快,一片一亩多的地一上午可以挖完。母亲蹲在挖倒的玉米旁掰棒子,在“喀嚓、喀嚓”的响声中,在母亲不停挪动的身影中,一个个玉米棒从杆子上被掰下,在地里堆了一堆又一堆。母亲掰棒子的速度也快,父亲前面挖完不久,母亲后面就将棒子掰完了。一片地的玉米挖完掰完后,也就临近晌午了,全家人装上满满一架子车玉米棒,迎着秋日的阳光,回家吃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套上牲口拉杆棒,腾出地来种粮。下午主要是拉玉米棒子和玉米杆。按说玉米杆在地里晒几天后再收拾好一些,杆子里面的水分减少,分量减轻,拉起来较轻。但为了赶农时种小麦,也为了用绿一点的玉米杆喂牲口,我们习惯当天把地里收拾干净。由于拉玉米棒和玉米杆比较吃力,所以老牛也要助一臂之力。午饭后,父亲套上牲口,我牵着牛,挂上架子车,将地里的玉米棒和玉米杆全部拉回家。

剥玉米来在晚上,剥后再往一起绑。玉米棒拉回家后,就堆在院子中间。堆子越大,大家越高兴,同时也会受到人们的赞扬。收回来的玉米棒是带着壳的,剥玉米就是要将这些壳剥开,除去玉米须,露出金灿灿的玉米棒。剥玉米在晚上进行,剥玉米时,全家团团围坐在玉米堆周围,边剥边说笑。玉米壳剥开后,要留2-3片壳,用来绑玉米棒。我起初不会绑玉米,只能帮忙剥玉米壳,同时干一些清理玉米壳、收拾“精棒棒”、提棒子之类的零碎活。父母亲则是边剥边绑,四个棒子绑一块,利于悬挂晾晒。一堆棒了剥完,也就晚上十一点多了。

玉米悬挂满院晾,丰收美景人人享。剥完玉米还要挂玉米。挂玉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晾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存放地方。挂玉米一般在屋檐下和大树上。以前农村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半边盖,俗称“厦房”,屋顶有粗檩条,人们就在粗檩条上拴一八号铁丝,将绑好的棒子挂在上面,形成一个金黄色的“圆疙瘩”。在大树上挂棒子有三种挂法。一种挂法是在树腰绑一个十字横担,将一串一串的棒子绕着树干向上悬挂,如果高一点再站在梯子上挂,直到够不着为止。另一种挂法是在粗树枝上吊一根粗铁丝或钢丝绳,铁丝或钢丝绳下面用两木棒绑一十字架,挂法和在树上相同。还有一种挂法相对简单,就是将玉米棒直接挂在小树的树杈上。也有人为了方便,在院子向阳的地方栽一根木椽,象在树上挂一样将棒子绕挂在椽上,形成一个巨型的“狼牙棒”。玉米棒子挂完后,收玉米就可告一段落了。这时,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大树上悬挂的玉米棒格外惹眼,村里几乎成了一片金色的世界。这些金灿灿的玉米棒,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一树树火红的柿子等一起,构成了家乡农村丰收的美丽画卷!

玉米好吃甜又香,温饱问题有保障。收玉米的时节,是家乡人们最开心的时候。望着满眼的玉米,想着一年的温饱有了保障,人们都打心眼里高兴。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那片地的玉米长势好,谁家的玉米产量高,谁家的玉米品种好,总结经验教训。玉米丰收了,自然要好好吃几天。吃什么呢?当然是玉米棒了。剥玉米时挑出来的嫩玉米棒,煮上满满一锅,清香四溢,甜嫩可口,足够一家人美美吃一顿。也可烧着吃,将嫩玉米棒埋在锅眼的灰里面,等饭做好,棒子也就烧好了。还可将玉米粒剥下来炒着吃,或煮稀饭。不论哪种吃法,都一样香甜。

收秋辛苦累又脏,苦辣酸甜心里藏。收玉米是件辛苦的差事。记得我初挖玉米时,粗壮的玉米杆震得我虎口发麻,一天下来,胳膊酸痛,抬都抬不起来;有时镢锄把攥不紧,手上还会磨出血泡。在掰玉米棒和抱玉米杆时,玉米叶子经常会将手和脸划破,汗水淌在上面刺痛刺痛。收玉米还要看老天的脸色。如果天帮忙,虽然人辛苦些,但会顺顺当当收完。如果天不帮忙,则会事倍功半。遇上伏旱,玉米不能按时成熟,到了种麦时节还是绿绿的一片。为了种麦子,只能挖倒,连棒子一起拉回家,簇在院子里,让其再熟几天。遇上雨涝年份,收玉米时连阴雨下个不停,泥里来,雨里去,玉米杆扛在肩上死沉死沉,架子车赖在泥坑里不走,一天下来,整个人和泥人一样。俗话说:“收秋抢秋,不收就丢”。收玉米虽然又累又脏,但为了解决温饱,再苦也要坚持,确保颗粒归仓。玉米收完后,看着辛苦的劳动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心中又会多一份喜悦,真是苦中有喜也有乐。

社会发展岁沧桑,玉米收获新气象。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成为了现实。我也渐渐长大,由一名收玉米的“跟班”成了收玉米的重要一员,但那时收玉米却不用吃多大力了。虽然玉米还是人工挖,但不再掏根,而是从根部斩断就行了。玉米杆也用拖拉机往家拉,很少用架子车。家里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每年不再种那么多玉米,只在附近种二亩左右,收起来不用费多大工夫。进入新世纪后,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剩下一些老人和妇女,加之种地没效益,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一些农户干脆不种玉米。我家每年也只种不到一亩,够吃玉米糁子就行了。到了收玉米时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半天时间就能收完,收玉米似乎成了一件消遣的工作。近几年,由于推行土地流转,村里将多半地承包给了种粮大户,这些大户又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他们实行全程机械化作务,收玉米有玉米收割机,收一片地也就弹指一挥间的事。村里的人们也由以前的收玉米主力军变成了旁观者。

如今,虽然以前那种热火朝天收玉米的场景已不在,但回想起以前那收玉米的经历,不免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见证,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切感悟。这些经历,连同家乡父老乡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家乡这片希望的土地,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难以忘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9253/

收玉米的评论 (共 15 条)

  • 鲁振中
  • 雪中傲梅
  • 雪灵
  • 雨袂独舞
  • 白云飞
  • 清澈的蓝
  • 淡了红颜
  • 紫色的云
  • 江南的春天
  • 水墨雨嫣
  • 墨妍
  • 绝响
    绝响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确实好文,细心读过,推荐给更多人共赏。
  • 三月风

    三月风品读,欣赏!问好文友

    赞(0)回复
  • 白水

    白水历历眼前,仿佛回到过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