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年的记忆

2016-09-19 08:56 作者:素墨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天的蜻蜓

素墨

妹妹在看熊出没,熊大熊二看到低飞的蜻蜓知道空气湿度大,是要下了。妹妹随口说道:蜻蜓低飞大雨到。我问她:谁告诉你的这个俗语。她说:我

有太多的农谚流传在中国的农村,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是在我的这些年的生活经历里就发现,这些流传或广或狭的农谚包含了农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年纪的长大,现听到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在有准确的天气预报,人们不再依靠农谚来预测天气,他们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他们。农谚是时间的累积,智慧的结晶,细致观察力的体现,他们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瑰宝,是先民对子孙后代的馈赠。我们是不该让他们蒙尘的,但是现实里新代人不愿,国家不重视,地方上缺乏整理,让那些农谚随着老一代的离去而消失。

“蜻蜓低飞大雨到”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的夏天雨前铺天盖地的蜻蜓来。每到天气闷热将要下雨的时候,首先是灌木丛里到的蜻蜓翻舞起来,然后是山沟里,然后是村子里的空地方。那时候蜻蜓特别多,如果你在路上跑就会有蜻蜓撞到你的脸上。那时候的最是捉蜻蜓,拿着网兜或者衣服或者蓧綀。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捉蜻蜓,纯粹是为了玩。现在想来,那个游戏里包含着人类最原始的冲动——生存的训练。那时候抓的蜻蜓的最后归宿估计都是残肢断躯的死亡,小时候是欢笑着吧他们撕成碎片,心里没有一点触动。可能那就是兽性吧,这让我想起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来。人本就是兽,只是后天的约束和教育让我们超脱兽的范畴成为人。但是我们的劣根依然存在,他没有在教化和引导中消失,而是被深埋。现实里的犯罪暴力和血腥事件就是兽性裸露的表现。

后来山坡渐渐光秃,河流慢慢干涸,水塘也不在长久存在。村子里的蚊子也渐渐减少,没有了以前唱戏般的规模。蜻蜓也越来越少了,最近几年夏天下雨前只有几个蜻蜓飞出来应应农谚,而且有时候也不太准确了。蜻蜓的食物和孵化场所减少是他们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一个原因,水体毒化蜻蜓幼体难以成活。这难道不是兽性的裸露满吗,为了自己的生存不管他人的生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住在城市里,低头黑色的沥青抬头灰色的天空撩眼是冒着黑气的烟囱,人们污染了自己的空间还剥夺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连蓝天都难见到的地方,除了猫狗还能见到什么样的动物呢。这难道不是蒙昧野蛮吗,说到底人还是兽,现在的“人”还是低级的人。我们引傲的社会形态,蚂蚁和蜜蜂的祖先早我们数亿年就行成了,现在的城市生活难道不是集聚式居住,斑马和羚羊难道不是吗。都是为了生存,社会形态有利于分工合作,集聚式有利于交流发展,我们现在所遵从的生存法则也是自然界里的所有生物所遵从的。所以我们们有优势说我们比“兽”更高级。

就算在这样的除了人和他的宠物能够生存的城市里,顽强的生命也在见缝插针的努力生存,在白羽公园里我见到了飞舞的蜻蜓,在人工湖上点开圈圈涟漪,荡漾着夏天的情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5797/

那些年的记忆的评论 (共 9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绝响
  • 雪灵
  • 淡了红颜
  • 紫色的云
  • 清澈的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