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堡川河畔美丽的传说

2016-08-21 08:31 作者:李剑锋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李剑锋

渭河从西汤汤而来,穿越黄土高原连绵沟壑,流淌在关中平原,在华县与北洛河相交,汇入黄河。

顺北洛河而上,有条河叫石堡川河,石堡川河从葱绿的黄龙山冢字梁流出,宛若秀丽的女子,以清澈见名,娟秀河水流出了一些美丽的传说。

(1)

黄龙县又名石堡镇,因石堡川河穿城而过得名。

从黄龙县城河滨路步入曲桥,有座山名叫穆柯寨,北临石堡川河,东西为深沟,山顶有一夯筑方锥台,夯层不清晰,下有地洞百余米。相传,北宋时期,朝廷为了防御和抵抗辽国入侵,在黄龙境内驻兵,据说这里曾是穆桂英的一个练兵场,方锥台即为点将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山项有眼不老泉,光绪三年和民国十八年大旱,关中、陕北地区赤地千里、江河断流、井干河涸,但此潭仍水汪汪的,成为当地人饮救命之水。不老泉,也应该为穆桂英在此屯兵扎寨时提供了充足的人畜饮用水源。

穆柯寨北麓有座遗址名叫洪州城,相传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先行官杨宗冕阵亡于此,也是穆桂英肝肠寸断的地方。

山脚下,是新修的广场,广场正中央,穆桂英骑跨战马,枪指北方,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

(2)

沿穆柯寨山顶走一个小时,沿途松涛阵阵,语婉转,沿阶前行,约有4947个台阶,便是无量山顶,放眼望去,东有五台山,西有麦积山,南有华山,北有清凉山,无量山居中,实为圣地。

无量山曾名‘仙鹤山’,因群鹤绕山旋飞而得名。史载明嘉靖三年,山上修建两座庙,佛道两家都看好无量山的灵光宝气,在前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石雕佛像,后殿供奉祖师爷塑像,仙鹤山遂更名为无量山,意喻佛祖释迦牟尼和祖师爷功德无量。

据传庙堂修好后,定于七月初三举行大典,当天清晨阴沉湿热,中午时分太阳突然出现,射出七彩光霞,酷像莲花祥云,佛光普照,无量山莲云寺因此得名。

夕阳西下,沿阶而下,无量山底,蛙鼓蝉鸣,溪水淙淙,汇入石堡川河。石堡川河披着霞光,消失在黄龙山脉沟壑之间。

(3)

黄龙山中,有个乡名叫界头庙,传说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失败后,荆轲头悬秦都咸阳城门,燕人有一侠士将荆轲头颅从秦都偷回,认为过了北山,就算离开了秦地,于是就将荆轲的头埋葬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荆轲,以头为界,设庙祠奉,史称界头庙。

而今在黄龙山麓,或在澄白大地,这里的男人,颇有秦人的骠悍风气,又有燕人侠武之风。走过界头庙,眼前不远处,有座山与黄龙山脉相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拔地而起,形似水壶,状如阶梯,故曰壶梯山。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百个狐仙从塞北飞起,途经澄城地区,99个降落在尧头沟壑之间,成为99个疙瘩,无量神点土成煤,使得尧头煤炭挖掘不尽,而最后一个经过黄龙山时,被无量神一剑斩断翅膀,跌落在这里,形成壶梯山。

不知传说是否当真,在澄城尧头地区,因煤碳资源丰富,北洛河水源甜美,蕴藏丰富的高岭土,这里的人们心灵手巧,烧制出的器皿与玩具,造型粗犷拙朴,纹饰洗练凝重,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粗中寓巧,朴而不俗,成为民间人们的喜。打我记事起,我常听父母说“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滴一点,就去尧头买大碗;买下大碗咥干饭”。这首歌谣不仅反映了父辈们对丰收景象期盼,也印证了尧头瓷成为我儿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具。

万道玄云矗绛宵,祝融烧炭敲尖敲。铸来白碗胜霜,奇喜休夸汝宅窑,尧头瓷盛极一时。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隐在民间的尧头窑这颗“黑珍珠”与名望显赫的古官窑景德镇同时上榜。

壶梯山上有眼泉,泉不远处有座无量神庙,庙中供奉着无量神,至今还有一名道士,年事已高,仍坚守着自已的信仰。每逢初一十五,钟声不断,在山谷中回荡。

(4)

顺着石堡川水库防汛公路前行二里地,在沟洼中,有两颗松柏傲然挺立,听四水音韵,迎八面来风。纵观黄龙山脉,北边林木茂密,南麓绿草无垠,满山遍野只有这两颗松柏,迎风处树枝稀落,背风处枝叶茂密,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天情怀和大地厚重,松柏树下有颗清泉,宠辱不惊,始终如一,不以旱而涸,也不以涝而溢。

这便是两颗岭。上世纪五十年代,黄龙山区反革命叛乱猖獗,土匪手持两个铃档,联络地点在两颗岭,后经镇压,这带方得太平。风靡六十年代的革命样板戏《两颗铃》以此为题材,两棵岭因此而得名。

据传上古时期,这里穷山恶水,黄龙做怪,贻害四方,民不聊生,于是王母娘娘用自己头上的两根银簪镇住黄龙,龙身化作黄龙山脉,两根银簪化作了这两颗松柏,黄龙悔恨泪水化作松柏下涌泉,四季不断渗出。听周边人讲,这两颗松柏颇有灵气,曾有人偷伐这两颗松拍,砍了几斧,便遭天遣,命丧黄泉,至今松树上斧痕清晰可见。

又传此处原为三姑庙,三姑生在葭月,原名赵海玉,是黄龙山下冯赵人,在家排行老三,相传她是东海龙王顶冠上的玉石宝珠转世,对水有缘。十六岁那年,冯赵大地溪干泉枯,广旱千里,民不聊生。三姑娘站在望关岭上一看,南边一里处的山巅上,水雾时隐时现,气流蒸腾。于是她带领乡亲凿石挖井,解救众生,三姑娘也因泄露天机而左眼失明。

二月,78岁三姑娘闻见天鼓雷动,霄乐飘飘,祥云中羽盖龙车缓缓下行。她明白自己即将离世,去得早了还有仙位,去的晚了就会一场空。离开之际,她顺手把右眼也摘了下来,放在负阴背阳之处,右眼就地化作一汪清泉,人称圣眼泉,两个手臂,化作两颗参天古松,昭示后人,行德向善。

冯赵大地,靠天种田,要想五谷丰登,就得风调顺。说也神奇,方圆百里,一遇缺云少雨,旱情肆虐,只要到三姑庙“圣眼泉”求神祈雨,都会如愿以偿,甘露降临。

(5)

继续前行,有处景点名叫淤泥城遗址。属商周时期建筑,淤泥城与战国时期的魏长城烽火台遥遥相望,是个战略要地,曾是穆桂英挂帅屯兵的地方。

淤泥城也是历代商家聚集之地,至今在该遗址范围内,随便挖掘一下,就可以发现彩陶、红陶和灰陶陶片,在遗址旁边有眼牛刨泉,泉子不时有清水渗出,相传是商人行经歇脚之时,因口渴牛刨而成。

石堡川河藏于黄龙山深处,便有了石堡川水库,壮实坝坡与碧绿库水、青黛沟壑溶为一体,一库碧泓滋润着澄城和白水两县四十万亩农田,让这里丰衣足食。

在库边,有个村子叫石月,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传说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一不小心,有块石头落在这个地方。听村里老人讲,有缘的人在里会发现,这里石头与月亮一样,透着灵气,煜煜发光,故曰石月。

不知传说是否成真,曾经夜宿石月村,那夜月光如洗,深夜中村子静谧安宁,偶闻两三声狗吠声,恍如世外桃源。

(6)

在黄龙山脚下,在石堡川灌区,有座镇子名叫史官镇,镇上有座古庙名叫仓颉庙,在庙正殿,供奉着仓颉神像,仓颉生就龙颜,四目灵光,让造字更赋予了传奇与神采。

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南巡到洛水之滨,阳虚山下。仓颉因记事记史需要,日思夜想,仰观日月星辰,天际变幻,俯察鸟迹山川地理,仓颉受到启示。

一日仓颉忽见灵龟负书,在洛水浮现,丹甲青文,宛若字迹,灵感迸发,于是创造了二十八个汉字,而今在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便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

因仓颉造字,国民得福,黄帝深感其能.乃赐仓(倉)为姓,意指君上一人,人下一君,造字是件破天荒的事业,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感动得上天向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表示对人类创造的酬谢,这便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谷雨节”的原始渊源。而今在仓颉庙前照壁,还有石楼造字和天雨粟的记载。

走进庙内,“不进柏”、“宝莲灯柏”、“再生柏”、“转枝柏”、“奎星点元柏”、“柏抱槐”、“灵芝柏”,每棵树都有着各自美妙的传说。

更为神奇的是仓颉庙后的寝殿,修建元代,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更是前所未有。蒿木是草本植物,长成木材是件千年不遇的事情,以蒿木为大檩,显示了后来者对仓颉无比敬仰。

(7)

有时我在想:传说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每个故事背后都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难以言明的情结,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今品味这些传说,如股清风,拂去了心中愁云,如股清泉,让烦燥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在嚣闹尘世,寻找出一片心灵的净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9889/

石堡川河畔美丽的传说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