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问责条例成“纸老虎”
不能让问责条例成“纸老虎”
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利器,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典型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7月18日《人民日报》)
《问责条例》出台,引发各方关注和热议,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频频使出大招,打出管党治吏“组合拳”,一手抓“打虎拍蝇”,一手抓制度建设,两手都在抓,两手都很硬。无疑,《条例》是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要抓手,是继两项法规出台实施后又一战略举措,是对党章的根本遵循,是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必将开创党的建设的又一崭新书面,将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新的高度和全面的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出台《条例》,正是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利器,持续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机制制度创新的意志和决心的根本体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将逗硬问责作为管党治吏的“底线”,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典型问题严肃问责,严厉追责,从严处分,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正风肃纪效应,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有力促成了“不敢”、“不能”、“不愿”的氛围的形成。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铁规的威慑力在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牙齿,得不到从严执行,就不能形成震慑,不能让党员干部产生敬畏心理,甚至会被顶风违纪者视为“纸老虎”。让问责条例长出牙齿,产生威慑,彰显党中央铁腕治吏的意志和决心,就必须严密监督、从实核查、从严问责,体现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意志,彰显“纪严于法”的决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充分的体现在于强化管党治吏的制度建设方面,从“史上最严党纪法规”到如今“最严问责条例”,无疑是对这份决心和意志的最有力的诠释和贯彻。
不能让问责条例成“纸老虎”。要让问责条例成治党利器,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深刻理解、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带头学、带头抓,把学习贯彻《条例》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抓在手中,层层传导压力。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密切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敢于较真碰硬,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长态;三要抓典型,言出纪随,铁面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