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传统,而大传统
仿佛局限于贵族式的
“阳春白雪”,一个字雅。
小传统则转为俗文化或
所谓的“下里巴人”。雅俗
之间存在文化的挤压,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形成审美的紧张。在此背
景下,佛教文化的传播,
必然与世间法吻合。于
是观音大士除保留有须
之形象,更重塑一个集
中了慈悲与吉祥的“无须”
形象。观音法体的丰富与
多样化,对佛教来说,可
能是广开方便之门,也就
是法与如法的合一。至此
观音形象自然集合了慈悲
与信仰力量。诚如是,观
音形象便在小传统中春
风化雨,而大道至简,
观音本是救苦救难。
2016年6月25日于永安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