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为了离别和怀念

2016-06-30 11:50 作者:光阴的故事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南京的后花园,有一个美丽的村落,紧邻禄口国际机场,村落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沂塘”。 沂,字面意思是在沂水洗澡,后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沂塘,顾名思义就有那么一点江南水乡的味道。村子座落在一个坡形地上,村前一条公路由南向东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两半。村西边有一个将近八百亩的河滩,名叫“沂塘滩”。沂塘滩将村庄紧紧环绕,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仿佛给绿树葱茏的村庄镶上一道银边,村里几百亩农田的水源都来自这个河滩,因此也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之为“母亲滩”。

沂塘村建制原属乌山乡,现属溧水开发区柘塘镇,村境全长1.5公里,耕地700余亩。全村原有4个生产队,现为8个村民小组,188户人家人口约500余人。 村里有11个姓氏,端木居首,次之为濮、范、李、骆、张、徐、陶、郑、朱、周。2001年撤乡并镇,乌山乡跟柘塘合并成为柘塘镇,沂塘与地溪村合并改为“新淮”村。这里既有好吃的农家菜,也有优美的风景。特别是每年的3月底,村庄百亩油菜花海竞相绽放,远远望去,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海洋,流连忘返。如果到了五六月份,这江南小村便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不管是阳光明媚,亦或是细蒙蒙,总有一种叫人沉醉的美。村内各家各院的建筑不以精美气派见长,而以简洁质朴取胜,没有雕梁画栋,不施油漆装饰,却与山水浑然一体,宛若自然天成,朴素幽静。

沂塘村的老党总支书记陶维言介绍,他自1965年担当村支书一职,经过文化大革命、1982年分田到户和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历史变化。1985年村里创办的砖瓦厂规模上被称为乌山第二砖瓦厂,当时不仅是村里的一张名片,还是乡里的明星企业。曾经被作为乡镇企业的典型,在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过,近30年来,这个砖瓦厂解决了很多村民就业问题,改善了很多家庭的生活状况,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沂塘的名字诗意,这种诗意,源于她时常呈现的烟雨迷蒙,源于她袅娜多姿的林泉山水,也源于她在经济上的富庶,更源于她在文化上的传承。沂塘村的山水滋养着这里的一代一代后生,自恢复高考后,从这个村落走出去很多人才。1983年,范前保成为这个村的第一个本科生,考取了“合肥炮兵技术学院”,后来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这个村还诞生过端宁和范亮亮两个博士生,四个研究生和不计其数的本科生。2010年,周思忠经过层层筛选考上了飞行员,专飞国际航线,为家乡争光。除了坚守在这片土地默默耕耘的村民,村里人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有好的发展,教师、军人、飞行员、银行金融方面的、还有海员,生意人、个体户……

绿水、村落、田园,若隐若现,如中的景象,眼底尽收的全是发自惊叹的美。沿着青灰色的小径步入村中,清朝时期的建筑“端家祠堂”静静伫立,默默记录着历史曾经的苍凉、厚重与辉煌。 沂塘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卷,只有仰视或是俯瞰她,才能充分体味她的神韵,古树、茶香、小桥、流水、人家,那条由南向东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两半的公路, 就像仙女飘逸的裙带,舞动出江南小村的灵秀,拉长了它袅娜的身姿;又如一位清晨上山采茶的少女,在山林间若隐若现,透着朦胧的神采,让人神往。置身沂塘滩口,河水在村边日歌唱,清澈见底,对岸低缓的山坡上,茂林修竹在微风中向勤劳的人们招手致意 。

2008年,村后建造了一条243省道,通向江宁、马鞍山等地。目前,穿沂塘而过轻轨桥正在建设之中。与此同时,经村前而过的S7轻轨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如今看沂塘,有太多的角度和韵味,是以前不曾体会和领悟的。是不是真的近乡情更怯呢?在村子的西北角落,那棵300多年的古柏、充满历史的沧桑与流动之美。村民们把她供奉为神树,这么多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镇村之宝,掌控着村里的风水。走近她的身旁,看到枝干上系着一条条祈福的红绶带,亲切却不露俗,带着天真的质朴和自然的婉约直击人们的乡愁。是的,这个优美的江南村落即将随着新城市的建设发展而消失,此时此刻,面对这历史的变迁,不由得开始怀念她历经沧桑的朴素容颜,不知不觉寻找自己曾经在村口河边留下的足迹……在某一个风化雨的日子里,如果走进她,用心聆听她的脉搏,却依然带给我们陌生而熟悉的惊喜,发现被我们忽略太久的风景却原来是山水不改,烟雨依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9319/

故乡,为了离别和怀念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