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部五章(古体、自由诗)

2016-06-23 08:57 作者:李映泉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西部五章(古体、自由诗)

○李映泉

悼西路军阵亡将士

——献给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六十周年

当年征战过黄河,血染沙场寒风烈。

西路处险存正气,马匪仗骑狂胆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梨园口上交战急,高台一路国魂多。

千秋浩气祁连,万余将士系家国!

(原作于1997年8月28日)

西部放歌

四十年前,

著名诗人贺敬之,

一首在西部列车的窗口,

浓缩了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壮美画卷。

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

那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年代……

四十年后,

我们读着这首著名诗篇,

我们仿佛看见:

一群群热血青年

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一趟趟专列穿行在兰新线上…

我们仿佛听见:

大开发的号角嘹亮地奏响;

毛泽东的声音雄伟的回荡。

黄河起浪,万马嘶鸣…

西去的人们,

眼里没有忧愁

心中没有杂念,

有的只是欢乐、愉快、光明、希望…

荆棘在他们脚下低头,

荒漠在他们脚下让路,

肆虐的风沙磨练着他们的意志,

炎炎烈日考验着他们的信心

望着天山的雪峰,

胸怀祖国的重托,

他们与戍边将士一道,

忘记了干渴、饥饿、疲劳、家人…

用辛勤的汗水,

共同浇灌出幸福的家园,

美的绿洲,

美好的未来…

中国的西部,

充满着神奇,

充满着希望。

驼铃声声,回荡着当年丝绸之路的辉煌,

岁月悠悠,追忆着历代戍边屯田人的艰辛。

从汉唐盛世到人民共和国,

从封建帝王到人民领袖,

无不倾注着对西部的关怀。

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已经冉冉升起。

中国的第三代领导人,

又一次发出,

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西部的历史机遇,

这是党和国家的殷殷期望,

风浩荡万物苏,

盛世期颐百业隆。

西部,

不再沉睡,

大漠,

不再荒凉。

西部的资源将得到科学开发,

西部的环境将进行综合整治。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退耕还林…

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

几千年的想,

将变为现实。

祖国江山千里秀,

西部开发显风流。

(原作于2002年4月13日)

崆峒山游感

崆峒非空洞,山险翠峰悬。

身自绿阴中,百鸣界天。

石阶耸入云,回眸栈梯连。

隍台览众山,飘渺若神仙。

广成升天去,高壁留洞观。

黄帝询道处,西来第一山。

此中有真境,泾水洗万缘。

(原作于2004年7月26日)

洮河怀古

洮石砚,绿油油;卓尼崖,产根由。

洮河水,哗哗流;溯源头,甘南州。

洮岸树,舞春风;生意兴,游人稠。

洮河风光看不够,洮河畔边花儿红。

康乐临洮友谊桥,回汉人民乐融融。

你唱罢来她登台,醉意欢歌春风畅。

观者流连忘返意难收。

我来竟何意?欲寻李氏根。

闻知最早在临洮,溯根古代狄道之东川。

出了李老聃,道学星光灿。

此是史家新考证。

吾观陇西留仙根,李氏祠堂放光芒。

东川今何在?迹难寻,意难平!

无奈回车返,临洮东。

山路弯弯清气润,朝阳闪闪射红光。

顾来程,过山岗,

洮河水北去,东岭龙气展平川。

忽有神,问题出,

山下之川是否狄道之东川?

同行曰:此是东二十铺川,有东乡,无东川。

匆匆拍照留纪念,吾意山下所见之川即是源。

车盘岭,绕山峦,

山下春意闹,山上积雪五月寒。

世事本繁杂,转眼数千年。

展未来,心释然。

(原作于2005年5月4日)

忆庆阳

庆阳界,渺如烟;

艳阳高,天地远。

董志塬,一马川;

三小时,漫无边。

小麦,绿油油;

黄花菜,妖艳艳。

烤烟地,一片片;

大红枣,满山山。

更有奇,数民居;

陕甘边,有特点。

平间地,起青烟;

四望时,不见轩。

始有疑,在何处?

就近观,终释然。

却原来,住沟畔;

挖地坑,垓崖间。

地在上,人在下;

人钻地,水出涧。

凿窑洞,在下面;

日凉,冬日暖。

此风俗,千古传;

陇东地,属奇观!

(原作于2006年10月6日 ,发表时略有改动)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财政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7705/

西部五章(古体、自由诗)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