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影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叙述了一群青年疯狂玩闹的生活。虽然影片主角是夏雨扮演的马小军,以他为主线,但却是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人、一代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现在电影市场上的青春文艺片随处可见,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的与姜文导演的这部青春片相比,也会略逊一筹。
影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背景叙述,这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优秀作品采用的手法,比如《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等等。这样做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这样自叙的手法比他叙更能使观众相信其真实性。再者,姜文的声音浑厚有力——成熟男性的标志,与影片中马小军调皮捣乱、不懂事的孩子角色有很明显的差异对比。这个声音里透漏的是对青春的怀念,怀念那时的“胆大妄为”、怀念那时的欢声笑语、怀念那时对爱情的向往、怀念那青涩的面容、怀念那时不谙世事的美好。
刘同写过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没有一个疯狂、快乐、无忧无虑的青春呢?这部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勾起了观影者自己的回忆,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与马小军一样开心换了青春时刻呢?
影片中第一个镜头就是相当热闹的欢庆仪式,敲锣打鼓,众人齐舞,这似乎就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欢快的基调,这就是一个快乐的故事。起初是马小军等人戏耍老师的场景,这是典型的调皮捣蛋鬼会做的事情,还有帽子里放煤球、砸玻璃、打群架……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这是无数60后、70后也曾经做过的事情。
片中马小军的人物形象很立体,他善良不坏,但胆大妄为、无所畏惧,打群架时和别人拼命;他敢于追求自己的喜欢的但又有些懦弱和无理取闹……这里面从多个角度表现马小军的性格特征,最明显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爱面子的男生。他撬门溜锁,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漂亮女孩的泳装照片,刹那间,他沉浸于女孩美丽的笑容,他爱上了她。他看似大胆,追到米兰——照片中的女孩家中,想尽一切办法讨米兰欢心,但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句喜欢她,一方面是他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就是他不想主动这样说,那个年代很少有男生主动提出这一点的。
很明显,马小军作为一个不能说积极向上的青年,也是有一个追求、倔强的男生,他爱面子,无论什么情况下,他希望自己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影片中许多场景也表达了这一点。有一个场景,真的是让我有一点惊恐,但是又想笑。他为了一个玩笑,一个打赌,为了在米兰面前的尊严,竟然爬到高高的烟囱上面。当大家都说“他只是开玩笑”、“一会儿就会自己回来”、“他上不去的,下面有铁丝网”的时候,下一个镜头,先听到远处一声叫喊声,紧接着他站在烟囱最顶端,在众人面前招收呐喊。大家在惊诧他是如何上去的瞬间,赶快喊他下来,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这也侧面烘托了这个人平时的人品,他和大家关系很好,大家在第一时间关心她的安全问题。按照往常的狗血剧情呢,他一定是顺利下来,并在众人面前炫耀了一番,尤其是在米兰面前。正如所料,这部影片中也有这些镜头,只不过这里边多了一个小插曲,更突出了他的英雄形象。那就是当他准备从烟囱上下来的时候,高高的大烟囱开始升烟,让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着实是吓了一跳,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主角应该不至于这么早就下场吧。但镜头做的太逼真,尤其是他满脸黑灰,就是一块黑炭上画了眼睛和嘴巴,甚至于,那颜色,比黑炭还黑,真的是高度还原事实,仿佛他真的掉进去了一样。不得不说,这段戏处理的很好,也许在二十年前代看来,这并不和狗血剧情沾边,而是一段很有征服力的剧情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我觉得影片一直顺利进展,播放了绝大部分的时候,到最后清楚生日的时候。马小军本就因为米兰的事情自己和自己生气,他讨厌米兰把他当做小孩而和刘忆苦打打闹闹很亲密的样子,现在,一份生日礼物挑起了祸端。当我正陷于这个情节时,居然停顿了!这时才作为旁白的声音才说这一切是自己幻想的,自己是没有那么大勇气都爆发出来的,而且,甚至于之前的情节也有些是幻想出来的,自己与米兰的相遇也并没有那样的传奇。开始我有点接受不了,仔细想来,我还是被影片的真实表达所俘虏了,以至于后面对这句话耿耿于怀。其实这样表达出来这几句话,告诉观众有些病不是真正的情节,也会引起观影者的反思,自己年少轻狂时,有没有做出一些错事呢,现在又当如何看待呢?
很奇怪,我评论这部影片并不是像其他的笼统地从线索、镜头运用等各个方面分述,而是主要讲了它的主题与情节,我相信我是被它的这一点所吸进了。虽然这里面有很多“文化大革命”的缩影,很多学习苏联的镜头,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我不同意有些人说这部影片只适合70后观看,这是他们的年代故事。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90后,这部影片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很多我们喜爱的情节,我们仍然可以感受这其中的乐趣,享受这部影片,随它一起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