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小学课本杂感

2016-05-31 10:10 作者:玻璃缸里的鱼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据说这个月或者是下个月有机会参加教师编制的考试,我很高兴。为了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教师,我等了整整十年,现在有机会了,当然不能再错过了。

经过多方打听,我知道了考试的范围: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知识。我虽然是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学的是教育专业,所持的教师资格证是教初中的,按理,当一个小学教师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毕业这十年来,我并没有间断过看书学习。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非常地慎重,毕竟这是我进公家的门的最后一次——因为不管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是教师编制考试,都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年龄不得超过35岁。而我距离国家规定的时间点上,再过两个月我就没机会了。所以,无论如何,我必须非常非常地重视而且珍惜这个最后的唯一的机会。为此,我特意找来了小学阶段所有的教材来复习。

小学的主要课程是数学和语文,学科的设置没什么大的变化。据说有段时间增加了英语课程,后来又改回来了,依然和我小时候一样。然而,在翻阅课本的时,里面的内容还是让我感到很陌生 ,特别是语文,更是使我诧异不已。二十几年后读小学语文课本,就如读一本从没读过的小说,那些曾经熟习的中国著名作家们的文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些新的面孔,有些甚至没有标注有作者。说没有作者似乎也不对,没有标注作者的文章,应是编写教材的人写的,编者即作者,因此没有必要标注出来,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这和我小时侯读到的语文课本是多么的不同,当前的小学语文,我真的很陌生,幸好,我找来了最新的语文课本,要不真上了考场,我还真有可能咬断笔杆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细读了课本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是很切合当前的社会实情的。也许,中国的语文教学,是要与时俱进的。

读小学语文,有如在网上看文章的感觉。比如《如茉莉》,恍如在网络论坛上读着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爱如玫瑰》,《爱如咖啡》,《爱是用心煎一条鱼》.....

和我读到的关于爱情定义的其他文章一样,作者全是女人们写的非常细腻的文章。初看《爱如茉莉》这个题目,我就这么猜想,作者大概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独生女子,写的是很小资的都市男女情爱,采用的是拟物化的手法,细读果然。一个都市独生女子,写了其都市父母的一些恩爱场景,她的父母彼此欣赏,彼此理解,相互给予,做女儿的她感到非常地幸福,有感而发而成一篇感人的爱情美文。文章很美,但选为小学课文,我觉得并不合适。十来岁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天真浪漫的,他们的感情世界并没有涉及男女之情,对他们来说,男女之间是没什么区别的。浪漫醉人的爱情,适合发生在成人的世界里,这篇文章,适合发表在成人读物里,如《读者》这类杂志上,而不是被当成儿童读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记得2007年回村时,每次经过村里小学的时候,总会听到学校里反复播放着各种煽情露骨的爱情歌曲:《伤不起》、《伤心太平洋》、《痛哭的人》、《亲爱的你会想我吗?》......我很纳闷,难道这就是新时代的少儿们必须的精神粮食?难怪现在的孩子们那么早熟,早恋。也许大学教授们的教育理论是错误的,让我们这些十年前毕业的学生毕业就跟不上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带着满脑子的疑惑去了小学办公室,向校长及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说孩子们那么小是否不应该播放这些商业味浓重的煽情歌曲,而是播放些健康向上的东西?教师们全都瞪大了眼睛,似乎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前清遗老,我的疑问,实在让他们感到非常可笑而且幼稚的。他们像瞪着一个外形怪异的火星人,上上下下打量着,一声不吭。最后又当我是个神经病人,各自忙碌着,似乎我不曾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我逃也似的跑了,心跳得像跑楼梯似的咚咚地响。看来,我是真落伍了,曾经当我们老师的大学教授们,也是腐朽不堪的。现在的小学,已经发展进步到校长约几岁的孩子去宾馆开房的程度了。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爱如茉莉》的作者是映子。课文是如此标注的,这点又很出乎我的意料。映子是什么?笔名?回想自认识方块字以来的二十几年里,课本上似乎从来没有将作者笔名直接打上去的先例,而是注上作者的本名,然后介绍作者的笔名等等。文章后标注笔名的,在报刊杂志上倒是很常见的。课文的作者直接标注笔名的,这在我是平生第一次看到。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一定看看作者的名字。如网名一样的笔名,实在没意思。因为这样我不能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状况,以及影响作者思想行为的社会背景。我一直以为,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东西,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本人。遗憾的是,在小学的课本里,我找不到关于映子的哪怕一丁点的文字介绍。我百度搜索了一下,终于找到了我想找的资料。关于映子,百度是这样描述的:映子,女,作家。原名李君瑛。处女作《不跟你玩》。1972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大学,是专职作家。百度的百科名片里是一个美艳得让所有男人都会流口水所有女人都会嫉妒得流鼻血的美女,如果不看文字介绍,没有谁会想到作者居然如此美艳。在这二十几年的网络生涯中,我似乎没听说看见过她。也许我平时不怎么关心那些年轻的先锋美女作家们有关,再说我极少去看那些爱情小说。对于爱情,我曾有过种种美好的遐想,也被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真正爱情来临的时候,我才发现,文学上的爱情和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爱情,总是存在着那么一段挺遥远的距离。我想,感动人的,往往是社会现实中所缺少的,所以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愿望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弥补不能拥有的缺憾。

1994年,映子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2001年,映子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时,以一位女同事亲身经历为底本,写出了第一部小说《不跟你玩》。小说成功出版,名利双收,于是,映子辞职在家当一名职业作家。

从映子的成长历程里我们不难看出,从1994年大学毕业到2002年写出第一部小说,在这8年的时间里,映子也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离开学校之后经历了工作,恋爱,结婚等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百度里,没有关于映子的理想的叙述,可见,中文系毕业的映子并没有当作家的理想,只是机缘的巧合,同事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在同事故事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想象丰富了它,并写了下来。通过网络,她把文章发了出去,正如和网络上其他的网络小说一样。因为她写的小说是以真实事件为底本的,因而感人,受到了网民的追捧,引起了文学刊物的注意,进而采录了她的小说。映子在无意之中成了一名作家,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成荫”啊。其实,映子如果早有当作家的想,非常地喜欢看书写文章,以她大学生涯以及毕业近十年的亲身经历,足以写成一个出名的作家。如果没有同事真实故事的触动,再过8年,我想,映子依然是一个在平凡的生活中奔忙的小市民。

从1972年出生到2002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映子已经是30岁的人,严格地讲,她已经是中年人。和别的很早就发表文章的作家们比较起来,她在文学界里只能算是一个新手。但国家教材编订的领导用了她的文章做课文,可见教育部的教材编订者们真的很先锋,我想,他们应该是一群对网络很熟悉的年轻人。

书读得多了,事实见得多了,我慢慢觉得,许多作家关于文学作家形成的高论,都是故作高深特意吓唬人的谬论,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苦成累成的。年轻一代的作家们,在从事文学活动时并不苦也不累,有些甚至是一不小心就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点不假。只要你喜欢,而且去做了,就什么可能都有。韩寒是这样,映子是这样。作家是怎样炼成的呢?作家就是善于将生活中能触动自己思绪情感的事实,略加想象并写成文字的普通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当然,要做一个有深度的家,必定是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的。

被选作小学语文课文的文章,并不仅仅只有作家们的作品,还有经过改编的新闻报道,主要是选取一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或者人物,如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如徐秀娟。关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现状,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就不费口舌了,就说说徐秀娟。

“徐秀娟”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的成年人是不知道的。即使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学者,对她也是陌生的。因为她不是作家,她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鹤类保护工作者,是临时工,23岁就因为救鹤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小学的语文教材里,有她写的《灰掠》。从百度出来的资料来看,她并没有写什么文章发表过,人们只是从她死后留下的日记本里,发现了她记录自己生活点滴的日记,从中选择出一篇,并加以修改润色用做小学课文以示纪念。但是,编者或许忘了,人们或许可以长久地记住一篇文章的内容,却不见得会记住作者,以及作者感人的生平事迹,而对人影响最深的,恰恰是徐秀娟的生平事迹。

徐秀娟于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渔民家庭,幼年时父母便养鹤,耳濡目染,她也爱上了鹤。1981年,因当地中学高中停办,17岁的徐秀娟跟随父亲到齐齐哈尔市的自然保护区做临时工。虽然她在单位里只是个临时工,但在她父母自幼影响下,她的技术数一数二。两年后,在一次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的参观考察后,徐秀娟这个临时工的技术得到了国际鹤类专家的认可,她也从那时候起开始被影视界和新闻界所关注。但这似乎并没有给她多大的改变和好处,作为一个在单位里技术如此拔尖的人才,作为保护区里的技术骨干,理应成为单位里重点培养对象的她,依然是个不受重视的临时工。当单位有公费培养指标的时候,徐秀娟也很努力争取,但因为她的临时工身份,没有靠山的她,根本没有机会以单位员工的身份去参加培训。她要提高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以个人的名义自费进修。她的无权无势的父亲也倔强地决定砸锅卖铁也要支持自己的女儿进修,父女为了挣一口气,结成了一条心。即使他们付出的最终结果,还是为了给保护区做更大的贡献。

1985年3月,徐秀娟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学习。在校期间,虽然学校人性化地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钱的伙食,一直靠馒头就咸菜维持着每天的紧张学习。第二学期,经济拮据的她不得不靠卖血来维持正常的学业和生活。经过努力,她以优裕的成绩提前了半年毕业。

得到了国际鹤类专家基金会主席认可的徐秀娟,却得不到本单位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在中国没什么可奇怪的。如果有什么可责怪的,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怪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怪自己没有一个当官的父亲,怪自己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做靠山,怪自己的父亲没有钱打点关系,怪自己不懂得利用自己作为一个年轻未婚女人的唯一优势......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有才学,总会有人懂得的。徐秀娟还是很快遇到了懂得她的价值的伯乐。1986年5月,徐秀娟从东北林业大学进修刚结业,就接到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她接受了邀请,到了赏识她的盐城工作。正当她要大展身手的时候,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徐秀娟走了,但她的年轻的生命带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和无尽的追思。有理想,有追求,有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就是徐秀娟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启迪,但课文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不知道在授课的时候,老师们是否会提到。

2013.4.28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2578/

读小学课本杂感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歪才(卢凤山)
  • 心静如水
  • 白云飞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