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23”:我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回忆

2016-05-22 23:24 作者:静心静水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5.23”:我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回忆

今天是5月23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了.

回忆52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了《讲话》。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没有任何人指示我、要求我去学这篇《讲话》 ;是自少时起对文学愈来愈痴迷的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对毛主席的热爱与崇敬,引导着我去“聆听”这篇重要讲话的。

父母、兄嫂的影响和老师的教导下,从念小学开始,我就爱学语文。低年级时,老师说,学语文,学什么呢?——学语言文字。随着年级升高,课本里选入了古今中外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老师一边教我们学习课文,一边教我们练习写作文。那时,老师又说,学语文,学什么呢?——学习语言和文学;文学又是什么呢?——就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课本里选入的一些文章,比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等,都是文学作品;待阅读能力提高了,大家还应该在课外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同时,你们要好好学写作文,将来也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也可能成为作家、文学家!老师的话,像火炬,更燃起了我学文学的兴趣和对文学殿堂的向往。于是,课文学得更起劲儿,作文写得更认真。在校请教老师,在家请教兄嫂,每每都受益颇多。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写一篇描写火车的作文,回到家,顾不上吃饭,趴在炕沿上就写起来。写完交给大嫂看(我大嫂念书时是全区有名的高才生),她说,老兄弟,你可以把火车比喻成奔驰在祖国千里运输线上的铁马呀……从那以后,我举一反三,逐步学会了比喻、拟人、排比、象征、夸张等等多种修辞手法。小学的后两年,中学的三年,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讲评。中考时,作文得了个满分,校长下令,将我那张作文卷子放大,装上镜框,挂在校荣誉室里(三年之后,它成为校长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黑苗子的“证据” )。这点小小的成绩和鼓励,竟将我推向了更加痴迷的状态: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看书、练笔上;校图书室的文学书籍,一本接一本地借阅;新华书店的文学书籍,一册又一册地选购,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对我买书父兄都支持。

那年寒腊月的一天,我又去了书店,新上架的一本书——大红色的封面上印着醒目的书名——《毛泽东论文学和艺术》——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一时间,早已叠印于我心扉之上的毛泽东形象,仿佛就耸立在我的眼前:毛泽东,从我懂事起就知道,他是人民大救星!毛泽东,在我入队、入团时,在我学习党章之后向学校党支部郑重地呈上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时,他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作为我们无限崇敬、无限热爱的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业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间!毛泽东,在中学、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都有他的诗词文章,在课本之外,我又延伸阅读了他的多篇诗词,在我这个爱学语文、怀揣文学之的学生心目中,他又是我十分景仰的大诗人、文学大家!此刻,又看到了他论文学艺术的专著,翻开目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党八股》等等,关于文学、艺术、文化的一系列论著,立刻激起了我学习的渴望……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不知读了多少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角色的变化,使我对“文学”的认知也逐渐深化,最根本之点,就是在单纯的个人兴趣爱好之上,有了明确的方向感、社会的责任感、学习的紧迫感;这诸感之中的核心之点,就是大写的“人民”二字!自1970年起,我断断续续在报刊上发了几百篇散文、随笔等。每写一篇东西,我都要“自检”一番:这些文字,植根在哪里,撷取自何处,是否源于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符不符合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对社会,是否以绵薄之力承担起了应有的道义和责任?我的思想、观念、素养,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数百次反躬自省,自问自答:基本上是肯定的,也尽力去做了;但总觉得还不够,从而又悟到:学《讲话》精神,照着《讲话》要求去做,扎扎实实地好好写东西,是喜爱文学之我毕生的功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更可喜的是,这门功课的教材如今又有了更具时代性的新续篇——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继承发展了毛主席《讲话》精神,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虽说我现在是一个退休多年的人,既没有在职时兼任市作协副主席的职责,也算不上什么 “家”,但我还依然爱着文学艺术,依然愿意给咱们的党报副刊和新媒体写点东西,因而依然要遵循习总书记这篇讲话精神行事——当然是结合个人角色的实际而学习遵循之。感触最深的是“三养”和“三谁”——要使得写出的东西有正能量,尽管我不是文艺工作者,也必须“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也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我是谁?——一个有着46年党龄的退休干部;在这个定位之下,我还能为人民为社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写到这里,联想起前不久阅文时,看到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及中组部负责人就此答记者问,我摘记下来这样几句:鼓励引导政治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心态阳光积极、具备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离退休干部,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用积极声音影响社会舆论,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摘记毕,放下笔,我自言自语:自感欣慰呀,我正在这样做,做对了……

做对了的,就要坚持下去,争取做得更好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0579/

“5.23”:我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回忆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