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样的“五一”,不一样的心情(2)

2016-05-05 07:44 作者:天涯望海楼主人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4月30日中午赴宴后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候。我刚打开网络,天气说变就变了。登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风交加,天好像就要塌下来的样子,太吓人了。

约半小时,儿子卧室的屋顶就开始渗水了。开始只是一点点,后来就嘀嗒嘀嗒地掉起大滴的水来,我只好找水盆一类的东西来应付局面。几年前交了几万块集资款,我才拥有这套50多平方的房子,一家三口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处。这房子建于九一年,那个时代建筑质量还算过得去吧,但屋顶也经不起风吹雨蚀,早几年前就开始渗水,到现在已是越来越严重,这已成了一家人的“心头之患”。除了下雨天采取应急措施防水外,我别无办法。以前曾向学校报告,学校敷衍了一下,但依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只怪当时分房抓阄时,自己的手气差,分到了这样一套无人想要的房子。

我站在屋内,隔着窗户,看着屋外豪雨如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思绪万千。父亲去世后,家里那几间老土坯房子在风雨的折磨之下,早就倒塌了。而邻居们的房子也日益老旧,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样,不知道哪天说走就走了。现在那些乡邻虽然有的在镇上或在县城买了房子,但都暂时无钱装修,如果哪一天他们的老房子在狂风暴雨中轰然倒塌,他们又到哪里去找安身的地方呢?

老天爷似乎疲倦了。过了一个多小时,狂风暴雨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我想打开电视看看近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可是电早就停了。我只好简单吃了点晚饭,早早睡觉休息。不知什么时候,雨又下起来了。屋外的大树被大风吹得发出骇人的尖叫声,我不时还听到大树倒下的沉重声音。根据我的经验,这一场大雨不知又要夺去好多人的财产,肯定又会有乡下房屋倒塌。

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我想起了千多年前杜老先生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农村有摇摇欲坠的土坯屋,城里有“蜗居”,当今时代又有哪一个像杜甫一样的文人,为天下的贫寒之士写一篇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呢?天下文人倒是不少,但又有几个文人有“杜叟”那样悲天悯人的情怀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只是一个小小县官,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他一定遇到过不少灾民,他一定为赈济灾民动过不少脑筋,想过不少办法。他的这一情系民生的诗篇肯定不是装腔作势的矫情之作。要不然,民间为何流传那么多有关他的动人佳话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想到当今时代,各级官员多如牛毛。华屋丽服,宝马香车,霓虹笙歌,美人名酒,这些东西已成了无数达官显贵的身份象征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内容。他们早已疏远了生长五谷杂粮的土地,早已远离了艰难稼穑的民众,早已厌倦了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一旦灾荒发生,他们也许会迫于上级压力去访贫问苦,但这些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他们也成了身份不明的“特殊灾民”,心安理得地占有享受赈灾款物。这样的例子我们听得还少吗?板桥先生,假如你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还会写出心系民瘼的感人诗篇吗?你还会是那个人人称颂的“潍县县令”吗?时世移人,郑板桥如果生活在今天,他会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吗?

第二天中午时分,镇上水电恢复正常。我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果然不出我意料,冰雹雷雨极端灾害天气造成我省湘南地区财产损失严重,并且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而江西福建等省也同样出现极端灾害天气。

多年来,我国进入四月以后,极端自然灾害就会频频发生,老百姓往往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度日。有时城市里也和农村一样,一遇暴雨天气,低洼地带就成了水乡泽国,城里居民也和乡下人一样叫苦不迭,咒骂上天。

暴雨来了洪涝,毒日来了旱灾,大风来了扬沙,蝗患来了歉收,强拆来了抗争,抗争不成上访,上访输了认命……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洪涝,旱灾,大风,扬沙,蝗患,强拆,追逃,禁闭……这些字眼不断从我眼前闪现。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严相逼,可怜天下黎民苍生,什么地方才是你们的安身乐园?

【12年5月2日 写于天涯望海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6315/

一样的“五一”,不一样的心情(2)的评论 (共 12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老夫子(熊自洲)
  • 歪才(卢凤山)
  • 潇潇
  • 襄阳游子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诗心云卿
  • 云上云上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我想起了千多年前杜老先生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农村有摇摇欲坠的土坯屋,城里有“蜗居”,当今时代又有哪一个像杜甫一样的文人,为天下的贫寒之士写一篇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呢?天下文人倒是不少,但又有几个文人有“杜叟”那样悲天悯人的情怀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