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厕文化

2016-03-31 16:47 作者:棱镜  | 2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年过年基本没有出门,孩子没回来,自己就清静多了,做了几个能吃上两天的菜,什么素什锦,鸡蛋饺,炖只鸡汤,就像颈脖套上个大饼,每天不用烦神,到时吃现成的了。两个人各人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电脑。上上网,看看文,写点心情感受,杜撰篇小说,像生了个孩子似的兴奋,第一时间读给老婆听。

老婆又是老秘,完美主义,从年轻时就喜欢看书,且逐字逐句,过目不忘,过了许多年还能倒出来,能得到她的首肯,可不是容易的事,我写的所有文字,都和她有不止一次的沟通切磋,她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各人坚守自我,然后慢慢地消化。她出门两天,回来了,我和他说:“你不在家,我写东西都没底气。”把她给逗乐了,其实这也是一句实在话。这年也就在这么平淡的乐趣中过去了,也过得律律有味。

她有自己的家族群,拜拜年,聊聊天,有时还好几个人视频群聊,不亦乐乎,提高保健意识,关注健康,有什么新鲜事都会赶紧发布,这不,谁谁谁,买了个智能饮水机,又是谁谁谁买了进口高电位理疗仪,其实这些还都是被老婆引诱的,老婆也是不知不觉被那些“拆迁新贵们”引诱的。我说:“不管怎么说,它只要有几分道理,花个几万快也值了。”这大半年来,我们从来不喝烧开的水,也从不拉肚,因为那饮水机里慢慢流出的水分成碱水1、2、3,净水,酸水1、2、3、七种不同性质的水,各司其职,不同的用处。而且还是小分子离子净化水。国外和港台都在普及。我就在琢磨着,为什么国外的东西就真的好?妹妹也死心塌地地宣传安利,使用安利,全盘接受安利,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个老同学刚从日本旅游回来,告诉我带回一个马桶盖,我说这个马桶盖有多好?

“你还别说,这是个智能马桶盖,可以便圈加热,温水清洗,暖风吹拂,还能自动除臭呢。不简单吧?怎么做到的,它?”

“什么牌子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松下牌的。”

其实这样的“新式武器”我和妻子也是见识过的。那年孩子结婚,住在杭州的亲家家里。亲家将自己的主卧室让给我们住,在主卧室里有一个卫生间,那个抽水马桶上就有一个这样的智能马桶盖,亲家母告诉我们如何使用,插上电源线,马桶盖就有一个智能集成线路板,开始启动,一切的程序都在它的控制中了。

可是,我和妻子并没有使用,还是用早就习惯了的传统方法,打一盆热水来就解决了。

小时候看过一部科幻故事,说的是今后的人类分成了两类,一是大脑非常发达的一类,他们负责发明智能产品,从剃须刀,煮蛋器,削苹果机,这样的小生活用品,到自动数码相机,变频空调,再到智能房屋,跟着太阳旋转方向,这样的大型智能设备。就像当初我那个“理光”傻瓜相机,一切的光圈,焦距和快门都由内部电子元件自动调整,再也无需我们慢慢地看着参考数据来调整了,只需按下摁钮,一切都在一瞬间QK了。当然这些已经早就实现了,另一类的人也就变成了傻瓜,只会按下摁钮的傻瓜了,到最后这些人只需要一个摁钮的手指就够了,连卓别林都发明了喂饭的机器,吃饭都无须自己动手了。

这个智能马桶盖是不是聪明人发明给傻瓜们来使用的呢?我不敢说。当然经济条件好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享受生活带来的便捷,趣味,体验精益求精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其实这不也是一种文化吗。

我有一段在一个台湾人的“白沙屯”大饭店做美工的经历,兢兢业业,从不克扣上班的时间去大便,那样的小便宜我从不沾,其实也得益于我自幼养成的定时大便的好习惯,在自家马桶大便,用自家的水,用自家的抽纸,一家三口子,连儿子也是这个习惯。

可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我有一天是因为有点拉肚子,刚到我的美工室,我都是去的早,还没人到,肚子里咕噜一下肠鸣,急急忙忙地跑进了一个卫生间,墙面白的瓷砖,地面也是光洁的地砖,四个不锈钢洗手龙头,整幅的大镜子,台面上放置着洗手液,和悬挂着的暖风烘手机。这一切被清洁工擦拭的一尘不染。我走进一个隔间,蹲下就解决,完事后,伸手去那个漂亮的不锈钢的抽纸桶里找抽纸的时候才发现,那里面空空如也,我只好半提着裤子狼狈地挨着进进出出在其余四个隔间里找抽纸,幸好,在最后一个隔间里找到了剩下的小半卷抽纸。后来才不断看到报道国人不仅在自家这样,就是走出国门的一些人也是发扬这个老传统,卫生间里的抽纸都是这样地不翼而飞了。

还有一次,我进去小便,居然发现一个很体面斯文的人在奇怪的大便,他不是端坐在马桶上的,他是用一种姿势蹲在马桶上的,两只脚就站在马桶圈上,而且个隔间的门也是大大地敞开着。我同情地为他想:这个人一定是个病人,洁癖不轻,马桶盖上面几十万个细菌吓坏了他吧,连关上隔间的门他都受不了。现在人喜欢说这些人是有知识没文化。也许就是说的这样的人吧。

什么是文化,他不同于书本上学得到的那些所谓知识。而是一种优良的传统,一种对待现实生活的理念,一种对未来的超前意识。我们老是在大谈特谈舌尖上的文化的时候,别人却在研究厕所文化,一个是进口文化,一个是出口文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卫生间,盥洗室这样的健康理念和文化意识,改革开放后逐渐地跟上了这个世界潮流,也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妻子还清楚的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当时那个新疆的年轻帅气的歌手肉孜,在一次出国演出的时候,被一个澳大利亚的粉丝看上了,这个年轻的富婆一下子就被肉孜的帅气外表和磁性的歌声吸引住了,一直跟踪追到了国内,当看到当时的肉孜还是住在集体宿舍里,公共厕所非常肮脏,臭气熏天的时候,突然感觉天旋地转,无法如厕,只好叫了的士,打的到宾馆去如厕。时隔多年,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了,可是我们的各种文化意识还是无法跟上国际化。也许那个“吃文化”是没人能比的。可是吃进去总是要拉出来的啊。我那个老同学就是相信了人家将如厕当成一种文化。所以才会出现许多人到国外去买一个马桶盖回来的事。

我们很快就要到日本去看望儿子媳妇了,可以体会到那里的异国风情和各种不同的文化。即便我学会了怎么样用这样的马桶盖,想必,我也不会去买,因为,这不是我选择的所谓享受,亦不是我需要的物化的生活,尽管它是一种文化。

共2477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7629/

如厕文化的评论 (共 22 条)

  • 春暖花开
  • 云上云上
  • 云朵儿GAO
  • 夏之菲雪
  • 沧海一笑
  • 醉死了算球
  • 白云飞
  • 歪才(卢凤山)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风残炫舞
  • 阿司匹林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潇潇
  • 老夫子(熊自洲)
  • 荷塘月色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热热热!夏天到了,你一定需要这个!http://www.boxiutianxia.com/post/qingliangzuodian.html
  • 鲁振中

    鲁振中欣赏!生动有趣,幽默搞笑。构思巧妙,感悟生活。说理透彻,风格独特。朴实无华,自然洒脱。问好朋友,交流切磋。相见恨晚,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棱镜

    棱镜感谢鲁振中的美言,还在学习中,我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而不应该是主观的或者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

    赞(0)回复
  • 棱镜

    棱镜感谢洛城的评语,辩证地看待一切现实问题,“看透事物本质,洞察人物内心”是我们的必修课。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