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庐听香读唐志(铁门镇风貌感怀诗记之二)
蛰庐听香读唐志
(铁门镇风貌感怀诗记之二)
一所大院,几间高屋,因慈禧一宵临驻,从此有了不俗的名称《行宫》。
位于铁门镇西大街的这个院落,看其大门,与街上店铺或普通民宅没什么两样。进门绕过影壁,东西相对两排各六间房子,无非是檐高点,屋深些,六间通透显得空阔。院子宽,砖铺地,没有树,很敞亮,这就是《行宫》。自两宫回銮一宵驻跸,此后一直是镇上处理公务之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我任党支部书记,行宫作为大队部,曾在此主政村事二十余年。
近写家乡第二组诗的头首便是《慈禧行宫》:“衔恨仓皇辞庙去,而今御驾急回銮。征徭扩路修行在,派黍吆民饲马欢。太后一宵临驻跸,纹银六万饱贪官。凄惶抱旧尊无继,鼎革图新厚泽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句“衔恨仓皇辞庙去”,借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最是仓皇辞庙日”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光绪逃亡西安。次年八月从西安返京,称为“两宫回銮”。所经之地,毁稼采土,拓宽道路,拉夫抓差,银两摊派。据张钫《清两宫回銮之一斑》文载:“铁门镇是一个宿站,修建房屋便花了六万两银子,陈设的花费还在外。”颈联“太后一宵临驻跸”,指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十四日(1901年10月25日),两宫驻跸铁门镇行宫过夜一事。尾联上句“凄惶抱旧尊无继”,指回銮皇宫,终难挽封建王朝颓运败势。结句“鼎革图新厚泽宽”是说,辛亥满清倒,三民主义难实行,国难当头抗日逐倭寇,腐败陷民于水火;解放出新朝,大众翻身做主人,革旧政新群力建强国,富裕民安幸福多。
第二首《张钫故居》:“馆驻高台老瓦房,百间深院绕轩廊。绅崇道义培贤杰,缙育同宗泽被昌。北巷儒冠杨子敏,西街宿将伯英张。谁为古镇新猷绘,望寄清流后学襄。”
首联的“馆驻高台老瓦房”,指位于“行宫”西邻的这所大院,街人俗称“张公馆”,建成近百年来,依然是高台明柱旧砖地,门窗如新俱原房,古朴威严显气派,幽雅静谧貌端庄。
颔联是颂赞地灵民风淳,义行厚德邻,贤达施良善,宽仁裕后昆。“绅崇道义培贤杰”,指北街杨门,走出杨子敏等几位贤良子弟。杨子敏,又名西光,1944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宣部文艺局代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出版有散文《随心集》等著作。“缙育同宗泽被昌”,指清末鄜州州判张子温,“查天人之变消长之机,知泰否剥复迭为终始,遂命子弟娴习军旅,用报国家。民国肇立,由鄜州归家,时以盈虚穷通训诫子弟。”西街张家,育出钫、钊、铮等名将逸才。
第三首《蛰庐花园》:“凤岭玄隅地脉淳,青崖窟室蛰庐陈。英雄种菜寻常事,素处操觚万有新。花是主人今胜昔,谁非过客似微尘。通权达变知时势,雅望终归志石珍。”
蛰庐花园东北角的张钫墓园后墙外,原来是铁门寨墙的小西门,上镶青石门额《指玄》二个大字,所以首联即点明凤凰岭前西隅,玄黄地脉淳厚,一排青色窑洞,面南陈列砖构。颔联“英雄种菜寻常事”,是借用康有为诗句。一九二三年秋,张钫因父丧自陕西靖国军中归家守制,知康氏游陕途经铁门,便亲迎家中相待,盘桓数日,长谈甚欢。康有为不仅题《蛰庐》巨额,写书房长联:“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坯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还赠诗二首,其一“窟室徘徊亦自安,月移花影上阑干。英雄种菜寻常事,云雨蛰龙犹自蟠。”其二“函谷东来紫气清,铁门关尹远相迎。骑牛过去化胡否,扶杖看山落日明。”由此足证雄才相惜,彼此倾慕之情。颔联下句“素处操觚万有新”,其“素处”,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篇:“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即“平居淡素,以默为守,涵养既深,天机自合。”“操觚”出自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操觚指张钫时在家中,创办小学,助修县志。不仅接待各方军旅政要,斡旋军政公务;而且邀儒延士游览西塬,吟风弄月和诗。如王维屏癸亥冬月游西塬留诗:“绿水浇田石攒峰,万科桑叶两三松。回看岭外云深处,伸爪昂头有卧龙。”末句“万有新”,指张钫一九三四年春购买《万有文库》等书籍,在县城和铁门小学分设图书馆。
颈联“花是主人、谁非过客”,取自院中书房南壁石刻。仰视这雄浑冷峻八个大字,默然细思揣摩,颇能悟出其饱含的喻世禅意。想那世上几多忙碌人,为争权夺利不择手段,至后莫不是身陷牢笼,亦或名裂而遭遣,终归似浮埃,风散名无存。看那院中树木花草,寒冬枯叶落,春雨新枝茂,花开香四逸,风至任贬褒。末联“雅望终归志石珍”,游人俱说蛰庐无俗松栢青,园美景怡,探幽揽胜真开心;我则赞其辟地建斋藏唐志,瑰宝传世,功德无量友石人。
第四首《千唐志斋》:“一园花草柳梳融,几窟青窑石嵌丰。释道渔樵魂隐壁,王侯将相梦浮空。心聆志诉唐遗事,目览刀书证法崇。逸兴高怀藏国宝,留传后世颂张公。”
从首联就可看出,进入千唐志斋大门,绿茵花草,风拂柳丝,青藤覆石壁,砖窑藏唐志。窑门上方古篆石额《千唐志斋》由章太炎大师亲题,清末翰林宋伯鲁一副石刻对联分嵌檐柱:“逸兴寄河滨,十亩芳塘涵德水;高怀拟绿野,满园花木绣春风。”灵思赋佳句,尽描蛰庐花园胜境;雍容圆润书,雅颂千唐志斋刻铭。
“释道渔樵魂隐壁,王侯将相梦浮空。”一副颔联,概括满壁唐志主人身份:皇亲藩镇、相国刺史、处士观主、夫人宫女。石文铨释志主详情:姓名官职、生平事迹、配偶后嗣、卒葬日期。不管生前身份如何显赫或卑微,奈何死后同样长眠地下化泥。唯留青石一方,无意重见天日,多少唐时遗事,刀书供今研知。
“逸兴高怀藏国宝,留传后世颂张公。” 两组八首诗,此联以收尾。
扫径迎清风,人生尘世莫追名逐利;
登台邀明月,虚怀静气任荣辱心安。
诗兴咏物先立题,借象喻志直言寄,白描环境作烘托,读之懂文知词宜。
遍观园中名胜景,极目远眺抒感知,心情物象共融合,言简意多画中诗。
以诗叙事史要写实,语句新颖精炼浓缩,比兴喻意含蓄蕴藉,心中观点明白表说。
有阅历,乡野诗风言辞蕴美,沉郁苍劲语句有力;
情心起,笔流酣畅通明思绪,吟声起伏诗意清奇。
庭前桂影,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新红。
艳阳天气,是花皆堪酿酒;绿阴深处,凡叶尽可题诗。
梦与白云归涧浦,人同明月驻乡间。
无心最是挥锄叟,满案诗书笑度闲。
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