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欻嘎啦哈

2016-03-18 09:14 作者:品茗听雨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欻嘎啦哈

前几日正在和几个朋友吃饭,接了一个电话,是我以前单位的同事,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玩的那种游戏叫歘嘎啦哈吗?”

“记得呀。”

“那你会写这几个字吗?”

我一下子蒙住了,这个词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基本消失了,我已经至少有四十年没有接触到这个词了,停顿片刻,搜寻大脑中的所有记忆,朦胧中有了印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chua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上面一个火字,下面两个火字并列,右边是欠字,ga字是小兵张嘎的嘎,la是哗啦啦的啦字,ha是哈哈大笑的哈字,应该这么写,但我不敢确定······”

“歘嘎啦哈”是我儿童时期我们农村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更多的是女孩子们玩。在我小时候,我们玩的游戏很多,藏猫(也叫捉迷藏)、过家家、跳绳、跳高利格、歘嘎啦哈、踢毽子、蒙瞎乎、冰爬犁车等。不需要什么工具,但童年的这些游戏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

过去,大东北农村有着一些流传下来的习惯,人们给归纳成了“十大怪”:窗户纸糊在窗外、大姑娘叨着旱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包豆包讲鬼怪、养活孩子吊起来、草坯房子篱笆寨、反穿皮袄毛朝外、狗皮帽子头上戴、嘎啦哈姑娘、火盆火炕烤爷太。歘嘎啦哈就是东北大姑娘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嘎啦哈是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称为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动物都有。一头牲畜有二块距骨,每块距骨的凸面朝前,内方;凹面朝后,外方。羊的规整,小而精巧,猪的稍长,牛的粗糙,马的长大。嘎啦哈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分别取名为“肚儿”、“坑儿”、“驴儿”和“正儿”。嘎拉哈站立耳形叫正、站立平状朝上叫驴儿,凸状朝上坑儿,凸状朝下的叫肚。嘎拉哈一般是长方体,两个大面,两个长条面,还有两头的面比较小,形状不规则。我们玩的就是羊的或猪的距骨,因为小能抓在手里。

歘嘎啦哈,我们的玩法有单独玩法和对抗玩法两种,单独玩法就是:就是先将四个相同大小的嘎啦哈抛在炕上,然后将口袋扔向空中,瞧准姿式相同者(或正或驴或坑或肚)迅速抓入手心,再去接落下来的口袋,这是第一关,第二关是先将嘎啦哈抛在炕上,然后将口袋扔向空中,将真、驴、坑、肚不同姿势的扳成相同的,搬一下接一下口袋。搬真、驴、坑、肚结束完成一局。扳成后在迅速一股脑抓在手中,即为胜利。第三关是一连扳两个或几个扳成后在迅速一股脑抓在手中。

对抗玩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将嘎啦哈按人数均分,按规则以食指弹之。弹者将泼选任意一子为“头”,向另一面纹相同的子儿弹击,命中即可赢和。不中或碰到其它子儿以及弹错、拣错,无对可弹时,则轮到下一人重新泼、弹,弹完最后一对者为胜。“歘嘎啦哈”另一种玩法就是在大炕上,两人三人四人都可以,玩者带着自己的嘎啦哈、口袋,分别坐在炕上,开始时,自己出自己的,出多少不让别人知道,等各家都出了,查数,数多的为大家,剩下的按出的多少往下排。看扔在炕上的嘎啦哈是哪面的多,就去把其它的都扳成那面的,玩时把口袋仍在空中,手抓住你选定要扳动为的两个或三个“嘎啦哈”再接住口袋,扳动两个时自己留一个另一个砸在没扳动的的大堆里,扳动的三个四个都拿出一个往大堆里砸,砸时主要是把大堆的嘎啦哈砸开成对,给下把扳动时做准备,扳动时不能碰别的嘎拉哈,碰别的了就算输了,轮给下一个人,就这样一直往下轮,直到结束为止。另一种玩法是,两人或三人。在炕上或在桌子上,每人投出四个“嘎啦哈”,两个一样的为一分,三个一样的为十分,要是出四个一样的为二十分,就这样累计相加,最后谁的分多谁胜。胜负主要是以积累的数字多少而定。此外,还有捉嘎啦哈、猜嘎啦哈,夺嘎啦哈等。真正有意思的是抓嘎啦哈,也叫欻子儿,四个人围在一起各自形成一个独立单位,有单裹、双裹、抓单、抓双、耗子嗑房薄、羊羔拉屎、大姑娘摸嘴唇、小媳妇措花针等。抛口袋和抓嘎啦哈时,口念:“捂一花,亮一花,不够十个给人家”,念一句抛接一次,动作要和拍节,错者为负。这游戏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没有经过长时间演练的,是很难一边接口袋一边扳正的,这需要的是手眼协调,手疾眼快,而且还要很正确的判断力。需要手、脑、心合一,马虎不得。

儿时的生活太艰苦,逢年能杀得起猪的人家也不多,但是嘎啦哈还真的不是什么稀缺的东西,每家都有,孩子们把它染成各种颜色,蛮好看的。姐妹们在一起玩耍,就如同过年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玩具、游戏,现在也鲜为人知了。如今的孩子们所玩的都是现代的高科技游戏,古老的嘎啦哈也正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能很好的保存下来并延续的玩下去,该有多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3948/

欻嘎啦哈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