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6-02-27 07:51 作者:道法自然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都过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工作的上班了,读书的开学了,中国人的年就算过完了,还有个二月二算是收尾落幕吧。

年是一个渐行渐近,逐步进入气氛高潮,又匆匆而过恢复往日的国人情感最浓厚的传统节日。从年前的腊月初八就开始进入年的序幕了,这一天家家要腌制腊八醋,二十三要过小年。过了小年日子就要数着过了,农村老家就开始蒸馒头,炸藕合,赶年集置办年货了,好像忙了一年就为了过年这几天。年是一个集聚、表现、展望、交流,融合的节日,除旧岁迎新的开始。

小时候过年,过的是热闹和能穿新衣服。拜年时 上了学的还要看墙上贴没贴奖状,有奖状的自然感觉特别的有面子,也生怕别人看不见,不过问;没得奖状的用眼神扫一眼就过了,怕有人问起自己学习成绩咋样呀,考得如何啊等等,让人不好回答的话语,那感觉好像比总理答记者问还要难。不过也就是一会儿的事,马上就找伙伴玩游戏,放鞭炮回到过节的快乐中去了。童年少年中的年总之是好吃的,好玩的,快乐的,美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世事的增多,年不全是高兴的事情了,比如今年能考上高中或大学吗? 能找到好一点的单位吗?能谈上恋结婚吗?能让妈妈当上爷爷奶奶吗?生意有起色吗?财源能长久吗?今年该晋级晋职了吧?等等等等,没什么标准的答案,只能是欲吐还咽,默默祈祷。好像好不容易今年卸下一个包袱,马上又要面对一座大山。让人觉得年是一种旅途劳累中的一会儿间歇。憧憬、迷茫、进取、磨练写在年轻人的脸上。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之间,光阴似箭,这经常闪现在年终总结上的词汇,却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步入中年,疑惑少了、眼光淡了、进取弱了、从容了、踏实了、知进退了。恍惚间知道了来去,看到了阴阳。不争、不畏、不怒、不忧越来越复归自然了。就时常想些过去不明白的,仍然延续的民俗。

如年三十下午要到祖坟上请祖宗先人回家过年的风俗,家中八仙桌上摆上鸡、鱼、糕点、水果等各种贡品和筷子,桌后墙上挂上画有家庙的中堂,上面写着族中故去的长辈,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等上三辈的先人,有的还往上推写。点燃一把子高香,收敛心绪,缓步往外走去,有的到坟上,距离远的面向祖坟的方向画一个圆圈当做坟茔,插上三柱香,口中念曰,老的少的祖宗先人回家过年的话句。往家走时隔一段路或拐弯处要放一炷香,这是让回家过年的先人们跟上回家的脚步,指引着回家的路。这时每个请家堂的人,手把香火表情庄重,不时的心中默念着先人们回家过年的话语,到家门口时,进的门中要在大门口和屋门口放一根细树枝或庄稼杆之类的枝条,这是要留住先人在家过年,起到门的意思和作用。然后把剩余的香插入到香炉中,跪下磕头,这才算是先人来到家中和家人一起过年了。每每这时却有与先人同在的感觉。佛有六道轮回的学说,只有成佛了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再轮回,所以世人都在善恶有报,生死轮回之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大年初一下午落太阳以后要送家堂。磕头、持香、拿纸钱、鞭炮等送先人到祖坟,劈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响声就算是送走了。为首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山东各地差不多,有的地方是初二下午送家堂,有的是请时也放鞭炮,所谓十里不同俗。而山西有的地方是初五或十五下午才送走,这就是各地的习俗和传承的不同了。总之都是请家堂、守家堂、送家堂三个步骤。另外还有一些祭天地、祭门神、祭灶神等习俗就不一一细说了。

年就是这样,不因你忧伤而不来,也不因你高兴而不走;冰等着他消融,树木花草儿等着他发芽;少年等着他成长,老人等着他长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9012/

年的评论 (共 6 条)

  • 雨袂独舞
  • 雪灵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老夫子(熊自洲)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