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味

2016-02-17 09:22 作者:彩云飞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年初三,有朋友在微信圈大发感慨:“正月初三,六九第六天。东风渐劲,吹面不寒,冰河半开涟漪起,浅。年味犹浓,游子又远行,一去多少路,何日踏返程。”有些许淡淡的忧伤,又有深深的意味。想想年前浩浩荡荡的回乡大军似乎还在回乡途中,转眼间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下次回家也许真的到了丁酉年的鸡年春节,

除夕,在父母家吃完年夜饭,行驶在大街上,山城的夜依然灯火阑珊,路上行人稀少,大约还在推杯换盏,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路两边的商铺店面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偶尔有鞭炮声传来,似乎比往年冷清了一些,看看零落的街道,想想又老了一岁,不免有点伤感。与文人所写“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多少有点落差。偏偏女儿又说:节前有网友倡议,为了减少雾霾,杜绝烟花爆竹,好像起了作用,但年味似乎更淡了。我惊异于女儿这般年龄也有如此感慨,却深有同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物资丰厚,衣食无忧。平日的生活和春节并无二致,各大超市货物琳琅满目,购物用互联网,只要不差钱,全球各地的美食美物都可尽收囊中。拜年有短信、微信,坐在床头就可把新春的祝福传到天涯海角,真是方便至极,却总觉程式化的东西多了,情感的东西少了。高端的科技远不如面对面的寒暄问候和祝福来的亲切。要说我们这个年龄倒也罢了,过一年老一岁,早已淡化了对年的热情和期盼。可如今的年轻人也找不到年味了,或许是物质生活太过丰裕,精神上有点欠缺与空虚罢了。

对于我们这代人,年味,是留存在心底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小时候的我们,掐着指头算日子盼着过年。因为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做件新衣服留着过年穿,攒点好东西留着年夜吃。那时过年的快乐,就是手写的红春联、就是一身母亲手缝的花衣服、就是除夕夜饺子里的几枚硬币、就是兄弟姊妹每人几根的“滴滴巾”和“钻天猴”……。特别是除夕的晚上,是最令人难忘的,新衣服早已拿出来放在了枕边,摸了一遍又一遍,全家围着擦的铮亮的煤油灯守岁,没有春晚,没有微信,没有摇一摇,没有咻一咻……,有的只是大人们讲了多少遍的陈年老故事和口袋里捏着的硬币,互相较劲,看谁熬的时间长,往往就在大人们的催促声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美的乡。一觉醒来,就拉开了穿新衣,拜大年的序幕,一般要狂欢到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物质生活虽然简陋,可那份激动和幸福,凝聚成浓浓的年味,至今印在脑海,挥之不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传统节日,她象征着团圆、欢乐、喜庆、祥和。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年味,回忆只是对逝去岁月怀念,那是一种纯真的节庆,是一种简单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已然发生了变化,淡淡的年味里蕴含的是浓浓的家味和真挚的亲情味。如今,春节回家过年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毕竟,在外辛苦劳作了一年,只有回家能够化解漂泊的孤独与艰辛。这个家,是父母的家,是亲亲的故乡,是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春节临近,无论已成家立业,还是独自打拼,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游子的心早已按捺不住飞回家乡的急切、回到父母身边的期盼。这时的年味,就被一张张小小的船票、车票、飞机票所承载。“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那大道小路上匆匆赶路的摩托大军,日夜兼程的私家车,不光是对年的向往,更是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一年唯此夜,明日又逢春。过年,对于我们成年人,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对于孩子们,意味着成长和成熟。猴年春节已拉下帷幕,游子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城市和岗位,去打拼和奋斗。“新岁不敢闲,农事自茲始”。生活在这座山城,我们依然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做着贡献。待到花飘零,小城依旧会张开母亲般宽厚的怀抱,迎接大山的子孙们回家,让淡淡的年味充满浓浓的家的温馨、亲情的味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6580/

年味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