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年感怀

2016-02-14 08:30 作者:彩云飞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想想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竟然认为小年在二十四节气之内,或许我对小年有太深刻的记忆,也许是对小年有着别样的情怀,

自古民间就有小年祭祀、扫年之说。对于小年如何祭祀,小时候的我并没有印象。父母自小外出求学,毕业后来到沂蒙山区,对民间风俗了解不多,所以,父母对小年祭祀相当陌生。但每年的扫尘是少不了的,每到腊月二十三,父亲早早就提着篮子赶年集了,置备好年货,便拉开架势开始大扫除,一般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扫去一年的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预示着新年新气象。接下来,便是炸丸子、熬猪头、磨豆腐、宰鸡杀鹅、清洗衣物,忙的不亦乐乎。蒸饽饽是我们家的传统,父母是胶东人,沿袭了老家的习惯,家中备有专门的模子,扣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枣饽饽、寿桃、面人鱼、圣虫……,花样繁多。一样的面食,吃起来却是不一样的滋味。

小年到大年的几天里,大人们忙年,孩子们也进进出出,处于亢奋状态,翘首期盼着大年快快来临,把看了无数次压箱底的新衣服穿上炫耀一番。

沂蒙山区对小年的祭祀还是很讲究的。我真正了解这一风俗,其实源于婚后婆婆的传统观念。记忆中,婆家搬了四次家,每次婆婆都很虔诚地在灶间安好灶王爷的牌位,贴上一张灶王爷的画像,两边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幅是“一家之主”。这一家之主的确有主人的待遇,牌位是不允许乱碰的,每每吃饺子,一定要先给灶王爷盛一碗。特别是每年小年这天,公公早早就买好灶糖,摆好贡品,一家人要依次给灶王爷行礼。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丑行的,按规定小年这天灶王爷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保佑来年风调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所以用灶糖甜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言尽好话,用如今的话说,颇有点“贿赂”的意思。传说总是美好的,人们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我不迷信,但潜移默化,行礼倒也毕恭毕敬,生怕得罪了他老人家。

祭祀完毕,灶王爷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述职”的路程,婆婆便小心地把灶王爷的画像揭下来,待到大年三十晚上,贴上新的,摆好贡品,放几挂鞭炮,重新把灶王爷请回来,新的一年继续护佑一家老小的平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对小年记忆深刻,源于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八八年的小年这天,我完成了从女孩女人的跨越,嫁为人妻。说来还是迷信,据说第二年是“断头春”,意思是一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不适合结婚,马拉松般恋了四年的我们没请大师占卜,便自作主张商量在小年这天结婚,不去撞第二年的“断头婚”。那年月结婚可不像现在,婚礼车队、礼服、西式、中式,只要有条件,怎么喜庆怎么来,那时条件有限,只能怎么节省怎么来。现在想来当初结婚其实并不寒酸,老公竟然能借到一辆甲壳虫似的老上海牌轿车作为婚车,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倒也风光。现如今结婚都有伴郎团,伴娘队,当年我只找了一个闺蜜送我,车到半路,我俩一合计,送客(kei)总要成双成对吧?于是,临时转弯叫上了大姐,也算有两人的伴娘团了。没有任何仪式,本家亲戚喝了场酒,就算过了门。虽是小年,作为夫家,也是“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了。

不知结婚那年的小年公公买了多少灶糖,婆婆说了多少好话,也不知灶王爷回去是如何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总之,这些年,一路走来,既无风雨,也不坎坷。没有大富大贵,却也吃穿不愁,日子平淡无奇,倒也相安度日。或许,这也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人生百味吧?

现在,每到小年,公公照例买灶糖,婆婆照例虔诚祭祀,我们照例遵旨行礼,不管灶王爷他老人家是否真实存在,权当是一种精神寄托,约束着自己日常的行为,让他老人家成绩斐然,每年“述职”顺利,多多降福于人间。只是这一天,我们比别人家又多了一层含义,就是每年的这一天,照例薄酒小酌,庆贺一下,重温当年“过年娶媳妇”的喜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5812/

小年感怀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