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西游记》抑道扬佛

2016-02-04 22:15 作者:陈宣章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西游记》抑道扬佛

陈宣章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三教(儒道佛)一直争斗,《西游记》是抑道扬佛的长篇神魔小说。但是,从《西游记》中又可以看到许多对佛教的负面描述。

首先纠正几个观念:

1.佛教并不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诞生,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35岁开悟后创立佛教。

2.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有几种说法,①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西域僧人室利房18人齎持佛经来长安。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讨匈奴时得金人,安置於甘泉宫。③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图经。④梁•慧皎《高僧传》:“汉明帝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梦,傅毅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见摩腾、竺法兰二梵僧,乃要还汉地,译《四十二章经》,二僧住处,今雒阳门白马寺也。”诸传说中,以“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最有名,三国以来即被盛传。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像来华,是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原名鸿胪寺,为中国第一座佛寺,被後世佛弟子尊为“祖源”和“释源”,《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⑤有人考证认为,秦始皇以前佛教就已传入中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3.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有意和道教保持一致,依傍道术而流行。南北朝时,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进行激烈交锋:在北朝表现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在南朝则为《夷论》、《三破论》等义理争辩。隋文帝虽以道教名词“开皇”作开国年号,但实行佛道并重政策,是佛教由废转兴的大转折时期。唐朝尊老子李耳(太上老君)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唐僧西天取经回国后,佛教鼎盛。公元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消亡,在中国却以大乘佛法弘扬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要说佛教的负面描述,首先要谈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法苑珠林》卷106: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3.无淫意,不念房事,修治梵行,不为邪欲;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7. 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8.奉法,时过中不食。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总称八戒斋。

《受十善戒经》列举“十恶业”前三位是杀生业、偷盗业、淫欲业。再来看《西游记》中的佛徒。

一、第16回。观音院老和尚一见到唐僧的袈裟,就想占为己有,听从小和尚之计,准备将唐僧悟空杀了,永久拥有宝贝袈裟。而且老和尚在“淫欲”方面也颇可疑:他向唐僧借了袈裟之后,“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接着,老和尚灯下看袈裟,看着看着哭了,“小幸童也不知为何,却去报与众僧……有两个徒孙,是他心之人,上前问道……”何为“幸童”?就是被宠幸的小男童。老男人养小男童,从秋起就有此“雅风”流传。老和尚还养小男宠,“十恶”之首三位全占有了。

二、第81回。黑松林里,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美女被捆在树上,唐僧不识,一定要悟空救下她,并带到了镇海寺。进了寺,唐僧病了三天,而“寺里不见了六个和尚”,全都是“骸骨尚存,将人吃了”。悟空里变成小和尚,被女妖几次调戏,并直接约炮(“我和你到后花园交欢配鸾俦去也”),悟空才明白,暗点头道:“那几个愚僧都被色欲引诱,所以伤了性命,他如今也来哄我。”要不是悟空发现,寺里和尚还不知要被吃掉多少。问题是:和尚要能守淫戒,怎么会被惑?所以,有人说“和尚是色中饿鬼”。

三、第23回。当观音为首的“四圣”变成一母三女色诱取经人要他们入赘时,悟空讽刺八戒“又想起那个勾当”,要他单独留下。这时,“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猪八戒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也是作者吴承恩的意思:菩萨变人间尤物,八戒如此,而和尚毕竟是凡人,修持不够,六根不净,怎么能抵抗得住?

观音菩萨要试取经人是否有禅心、能持戒,“色诱”可随便点四具骷髅化四个美女(按观音法力是轻而易举之事)却要自己、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圣”亲自赤膊上阵。请看:“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如此色香味俱全的尤物,一般人谁抗得住?万一擦枪走火,岂不将“取经”变成“取精”,又上演一出《肉蒲团》?佛祖怎么想出如此馊主意?

有人戏说:这是“四圣”借公差旅游,调戏取经人。若唐僧师徒不能守淫戒,便假戏真做图个乐,回去汇报佛祖,不过是换人取经罢了。“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自乱,色胆纵横”,但是猪八戒遭到的惩罚仅是“绷在树上”一夜。菩萨留下的八句颂子:“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看来,“四圣”色诱并未受如来授权。当然,八戒犯戒不会“难参禅”,只需“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四、第49回。唐僧被金鱼精掳下通天河,悟空上南海请观音收妖。“二十四路诸天与守山大神、木叉行者、善财童子、捧珠龙女,一齐上前,迎着施礼”,说观音“今日出洞,不许人随,自入竹林里观玩。知大圣今日必来,吩咐我等在此候接大圣,不可就见。请你在翠岩前聊坐片时,待菩萨出来,自有道理”。悟空性急,不顾众神阻拦,“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结果是“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观音明知悟空会急于闯入,却如此“打扮”,到底为何?

悟空不懂风情,说:“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观音说:“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顷刻间,到了通天河界,八戒与沙僧看见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捉金鱼精后,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观音有神功,捉拿自家莲花池出来的金鱼精,还需要“未及梳妆”,赤膊上阵?

悟空也恶毒,不让观音马上回山,说:“且待片刻,我等叫陈家庄众信人等,看看菩萨的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养”他让观音在陈家庄老幼男女面前现赤膊之身。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便是“鱼篮观音”。

民间传说:唐元和年间,观音化为美艳渔妇,提一鱼篮在金沙滩上卖鱼,引来很多好色之徒。渔妇说,我教你们诵经,谁记得快我就嫁给谁。经多轮淘汰赛,最后一马姓哥们拔得头筹,于是渔妇就嫁给他。成婚当晚,渔妇暴毙,尸体立即腐烂,倒霉的马哥只好把她给埋了。不久,有和尚教马哥去掘墓,墓中只剩黄金锁子骨。和尚说,这是观音菩萨点化你呢!从此,那里很多人都信佛了。这就是“鱼篮观音”的来历。吴承恩这么一改,“色诱”不变,“点化”却无。

观音色诱取经人和色诱凡人,并不是吴承恩杜撰。密宗传说中记载:信奉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经常屠杀佛教徒,佛祖派观音去教化他。观音采取各种手段都无法降伏,无奈色诱毗那夜迦交合。最后,在观音怀抱里,毗那夜迦终于顿悟,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众金刚的主尊。可见,犯淫戒为了度人,就功德无量。

古印度佛教中,观音菩萨是男性“观世音大士”。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朝去掉了“世”字,因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忌讳。中国民间传奇小说《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妙庄王生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在大香山修成正果,就是观音菩萨。妙善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道宣律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13完整记载了这一传说。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可男可女,但是其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后,汉地观音越来越女性化。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甚至直称观音为东方女神。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此为观世音菩萨女性化的重要原因。因观世音菩萨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观世音菩萨女性化的副产品就是“色诱”。《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即使不嘿咻,起了淫心也算犯淫戒。问题是:色诱本身算不算犯淫戒?

五、第77回 中有个大鹏精(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

原来大鹏精还是佛祖的舅舅。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大鹏精“吃人肉,受用无穷!”结果却,是“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可见,佛教“八戒”“十恶”之说,说说而已。杀生也罢,偷盗也罢,淫欲也罢,你可以为所欲为,只要在某一天皈依以后不犯,就万事大吉了。

难怪有贪官被开除出党后,后悔当初没有拜佛。佛能保佑不东窗事发,一旦暴露,不算旧账,佛也能封你为菩萨(例如: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猪八戒的净坛使者)、众金刚的主尊(毗那夜迦),甚至可以与观音交合(例如:毗那夜迦)等等。

呜呼!大慈大悲!《西游记》的抑道扬佛,高明!2016.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4838/

闲话《西游记》抑道扬佛的评论 (共 7 条)

  • 襄阳游子
  • 杨国鹏
  • 春暖花开
  • 老夫子(熊自洲)
  • 荷塘月色
  • 雪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