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桃花坞

2016-01-13 09:29 作者:黑旋风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黑风话61 桃花坞)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风流才子的风流文字读来也尽显风流,当花、桃、仙、酒扑面而来时,人们感受到了唐伯虎的逍遥快活和诙谐达观。

苏州北寺塔往西,有一条桃花坞大街,粉墙黛瓦古色古香。追根溯源早在唐宋此处曾遍植桃树,称为桃花坞。让桃花坞名闻遐迩的是大明弘治年间唐寅在此构筑桃花庵,于是人面桃花,诗酒文画,想不风流也难。桃花与风流,从二千多年前的那首歌就开始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与娇娘正茂,风华共光相宜。总以为桃花是偏江南的,因为有大把的春天可以搔首弄姿,即使化作红,也会有人荷锄葬花。苏州姑娘林黛玉一定知道前辈唐解元当年葬花的花冢,当花谢花飞时便不忍其无奈漂泊,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这种精致的生活属于苏州,属于幽兰的小巷、工巧的园林、甜糯的美食、软浓的吴语。可苏州也曾经是充满阳刚与血性的,屈原“操吴戈兮披犀甲”,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辛弃疾“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是苏州把兵器炼到极致,以致吴钩成了剑的象征。干将、莫邪、鱼肠,这一个个剑的传说都和苏州相连,传说又化作虎丘剑池成谜千古。但苏州从阳刚之身华丽地转型了,他们送走阖闾、夫差、专诸、要离,开始打造没有战火、远离政治的桃园。从枫桥出发的北上航船承载着家乡的粳米、苏绣、织锦、书画和梨伶,还有一代代赶考的举子,举子们肩负着成就苏州状元之乡美名的重任。转身的起点来自大运河的开通,从此苏州便和天堂齐名了。

苏州才子唐伯虎也走上科考之路,当时,他家人故去孑然一身,但出门靠朋友,才子多的正是朋友。在录科考试期间,他和朋友宿妓醉酒,遭到学官反感,后有官友求情录于榜末,次年乡试第一得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入京会试时,受科场舞弊案牵连被禁考终生。唐伯虎回到家乡,在桃花坞建起桃花庵别业,开始了放浪潇洒的诗画花酒人生。在农业社会中,一个人能靠卖画卖文为生,本身也说明了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桃花坞渐渐成了手工业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坞木刻年画更是名扬天下。

桃花坞湮没在喧嚣的尘世中,但人们并不会忘记唐伯虎,大家喜欢他的诗喜欢他的画,戏说他的风流,增添他的传奇,于是有了三笑倾心的美丽邂逅,见说戏语道:“思国思民思社稷,赏花赏月赏秋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0728/

桃花坞的评论 (共 12 条)

  • 襄阳游子
  • 江南风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梅花三弄
  • 雪灵
  • 诗心云卿
  • 乡村拖拉机
  • 老夫子(熊自洲)
  • 白云飞
  •  明月禅灯
  • 玲珑文学
    玲珑文学 推荐阅读并说 明市中的明街,明街中的名人,名人中的传奇,传奇中的美文。 拜读佳作,恭祝冬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