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抗战小小说之二两元银元史光荣

2015-12-12 09:10 作者:史光荣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两元银元(小小说

史光荣

大清早,山上还雾蒙蒙的一片,只能隐隐绰绰看个大概的山势,住在山脚下毛家岭村的大军、小军便扛着洋镐、铁锨上山挖坑去了。

这些年,封山育林,植被茂盛得很,村民们已多年没人上山,连药都没人采了,山路两边的荆条、酸枣刺等不时横在路上,走一步,都要用铁锨往里铲一铲,野草的露珠很快打湿了弟兄俩的鞋和裤腿。

费了好大力气,二人才走到昨天撒了印记的地点,因为闻喜到垣曲要新修一条110千伏的高压线路,因山路崎岖,大型机械上不来,遂用人工方式挖塔基的基坑,两米见方,合下来一天能赚个一二百元,比打工强些。

这不,天不大亮,他们就上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天这个坑要好打一些,地势比较平缓,表层看黑土层不少,就是不知道底下如何,反正比在石头岩缝里打坑容易多了。

趁天还不太热,大军用铁锨铲去表面的浮土,还有几棵胳膊粗的橡子树、栎树和杂草等,也被他们小心地刨开,放到一边,露出黑黝黝的土层,小军挥着洋镐继续往下刨。

“咯噔”一下,小军突然放下洋镐仔细去看,白森森的,不是石头,而是人的骨头。

这一带,不是村里人的坟地,只是发生过战斗,但没听说埋葬过什么人啊,赶紧下去问问爷爷去。

大军爷爷80多岁了,但身体很硬朗,耳不聋,眼不花,村里有什么不清楚的事情都会去问他爷爷。

爷爷在大军、小军的搀扶下,很快来到了发现尸骨的地方,一块来的还有村里听说了这事的其他人。

看着已刨开一米多深的土坑,发现只露出腿骨的下半截。

“不要用锨和洋镐,你们仔细用手刨一下,看看两只手放置的地方有没有银元。”

爷爷镇定地说道。

这时,几个人搭手,用小树枝轻轻抠着,很快就抠到了胳膊、手的骨头,奇怪的是在两只手骨的地方,果然有两块银元,一边一块。他们对老爷爷真是佩服极了。

心急的人,忙问向爷爷,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爷爷却说:“老三军十二师李振邦营的,肯定是他们的人。”

老爷爷接着讲了一段封尘已久的往事。

四一年五月啊,中条山会战爆发,日军37师团的227联队咬着十二师主力打,为啥,因为他们之间打了三四年,十二师是从云南开过来的,师长寸性奇讲武堂毕业,十分能打,227联队每次进攻中条山,都与他的老对手寸性奇过招,狼狈不堪,从没占过光,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一定要全歼十二师。

寸性奇率领着34团、36团,从尖山一路突围到了胡家峪,在毛家岭上又与紧紧咬着他们的227联队相遇了,密集的火力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这时,李振邦营的军需员报告,背着银元等军需物品实在不便,多次成为日军进攻的靶子,突围当即,能否就地分发,他本人也好直接参加战斗。

形势严峻,寸性奇果断决定,全部分发下去,每人两块银元。当时,两块银元能办不少事,置一孔土窑,只要七八块银元,置个院子,也就二三十块银元。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一块银元。

战士拿到银元后,知道这是决战的时刻了,悲情激愤,有的抛到空中,因生死难料,命都难保,银元又有什么用呢。

此时,寸性奇已多处受伤,坐在担架上,知道这个情况后,让振邦告诉大家:“银元一定要拿好,能突围出去,就是归队或回家的路费;突围不出去,既是牺牲了,两块银元,虽不能置棺,但可以让老百姓刨个土坑,把我们埋了。什么情况下,也不能亏老百姓。”

有些战士就找人写个纸条揣在口袋里,与两块银元放在一起,纸条上写着;“两块银元是我们的路费,你们拿走吧,只求挖个坑,把我们埋了。”

大战在际,227联队长上田胜高举着指挥刀,率部压了过来。

寸性奇捂着胸部渗血的伤口,从担架上站了起来,两眼冒着火星:“振邦,给我把他狗日的压下去。”

营长李振邦越出战壕,端起轻机枪上去就是一梭子子弹,对着手持指挥刀有个当官模样的日军就打了出去。

打得正是上田胜,这个曾参加过徐州战役、“冀中”扫荡、多次进犯中条山的日军少将,一枪毙命,是中条山会战中日军唯一损失的战将。

激烈的炮火把十二师的阵地打得冒出青烟,寸性奇师长双腿又被炸断,突围无望,为不当俘虏,举起短剑自刎,名将陨落毛家岭,李振邦、黄仙谷等营团长,紧紧守护在寸性奇周围,无一后退,直到打尽最后一棵子弹,陪师长战死沙场。

战后,老百姓陆陆续续回到村里,成筐捡回手榴弹手柄烧火,对那些血洒战壕的将士,则小心翼翼地挖坑埋葬。全村人即便是穷的要饭,饿得上吊,但没有一个人去动他们那一块银元。

老爷爷的故事讲完了,现场没有一个人插话,田野上,一片寂静、肃穆,连风也停了下来,天空中黑云低垂,压抑得使人窒息。

大军、小军等刨土的村民听了后,扔了树枝,直接用手指去抠,抠着抠着,鲜血就从指缝里渗出,把翻起的新土染红。

这时,村上干部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

现场决定,由村里置棺入殓,埋入新近修成的英烈苑。

大军、小军又投入到打墓、抬棺、安葬等繁琐工作去了。

至于工钱,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先人,那么困难情况下都不要,我们好意思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3431/

抗战小小说之二两元银元史光荣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小虎涛
  • 艾葭儿
  • 诗心云卿
  •  明月禅灯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