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田园的荒芜

2015-12-09 12:28 作者:刘郎闻莺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田园的荒芜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种田有一定的程序,这种程序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也有一定的技术,这技术也是千百年传承下来并且发展着的。

以一九九五年为界,这种田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将一九九五年以前称为前种田时代,一九九五年以后则称为后种田时代。

在前种田时代,还在头年晚稻低头散籽的时候,就开始给禾田撒燕子花籽,燕子花又叫做紫云英,是一种有机绿肥。等到晚稻收割的时候,燕子花也就生出来了,过的时候,禾田里要挖沟排水,以防燕子花渍死,还要撒一层地灰,给燕子花保温,以防冻坏。

一个月之后,就开始浸种育秧了,这育秧就是一门很过硬的技术活儿。首先是选种,搬来一口大水缸到池塘边,水缸里盛上半缸水,还放一些黄泥,将它们充分搅拌,再用箩筐装半箩筐谷种放到水缸了,这样,籽粒饱实的就下沉到箩筐底部,不太籽实的就浮到了水面上。选种之后就用温水泡种,然后建立牙床,让种子发芽,牙床要很温暖,种谷上面要有覆盖,达到了要求的种子就一定会发芽,达不到要求的就不会发芽,不发芽的种谷就叫做哑谷,只能喂猪了。这时候也开始办秧田了,田泥办烂以后就开始划成厢,将厢沟里的泥巴起到厢面上,再用荡子将厢面荡平。等到种子发芽以后,就将种子撒到厢面上,然后将厢面上的种子轻轻地拍入泥土中。遇到天气好,埋入泥土中的种子就会长出绿叶来,如果遇到长期的低温天气,种子就会烂在泥土中。

等到禾种长出三叶或者四叶之后,就要给他们施肥选稗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清明节到了,燕子花就长到了鼎盛时期,农民开始犁田了,泥土将燕子花埋在底下,水浸着泥土甲板,燕子花便在那里腐烂发臭变肥。

这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在大规模地修整田地,田塍坍塌了要修补,水沟上面的小桥坏了要修补,田塍长草了要刨掉,如果牛不够用,还要组织劳力去给田里的甲板加工,就是用锄头将它们捣碎,这时候的水还很冷,让人浸透肌骨。

在前种田时代,人们讲究三犁三耙,就是说田里的泥土要犁三遍,还要耙三遍,流传下来的标准就是“水平如镜,泥烂如浆”。

犁第二遍田的时候,就开始扒田塍,即将田里的泥巴扒一溜到田塍边,然后将这一溜泥巴锄烂,再将表面荡平,过两天之后,里面的水沥干了就开始搭田塍,人们用专门的耙头将田塍边的那一溜泥巴搭到已经刨去了草的田塍上去,在用锄头将表面荡平。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防漏,一个是保持田塍的一定宽度。

过水田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扒圳,沿着田墈修一条水沟让下面的田过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肥料的流失,等到插田的时候,这条水圳又要填平。

猪栏粪、牛栏粪和人粪这时候也大规模地下到田里去了,到处是一片春耕农忙的景象,山歌也响彻在田野的上空。

节前后,人们就将早稻秧移栽到大田里去了。这种移栽是一种很强很苦的劳动,天不亮就要将秧苗拔好,天亮以后就去插田,插田以前还要划格子,将秧苗插在格子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成路成行和匀称。一个人一般一次要栽四路,从此岸栽到彼岸一般要一个小时。

早稻移栽到大田里去以后,大若过了一个星期或者十天,等到移栽的禾苗稳蔸了,就开始中耕除草。中耕前先将田水放干,再施一点肥料,然后人们一手拄着竹棍用脚踩翻泥土,顺着内侧踩过去,再从外侧荡过来,遇到禾蔸上有草,就要弯下腰用手去拔扯。

中耕除草一般要做两遍,第二遍中耕快要完的时候,早稻也就装胎了。

这时候,病虫害也就来了,就要喷洒农药。

早稻低头散籽的时候,人们又要将田塍上的野草刨一次,然后在禾田里挖一个粪凼,再将这些野草堆放在粪凼中沤制成肥料。

晚稻育秧也开始了,它比早稻育秧就简单多了,因为温度上来了,不需要保暖的措施了。

早稻要收割了,早稻收割之后,晚稻就要立即移栽下去,这是抢收抢插的季节,所以叫做“双抢”。

双抢季节就是农民的磨难日,天气热得要命,工夫重得要命,要用禾镰将一蔸蔸的早稻割倒成把,然后用厢桶将稻谷扮下来,后来有了打稻机,就用打稻机脱粒,脱下来的水谷要一担担挑到门前的地坪晒干。

脱出了谷子的禾把就变成了草,人们将它们捡起来,稍微晾干之后就将它们担到山上去,这也是一件很繁重的工夫。

田空出来了,然后就是犁田耙田打蒲滚下肥料,田里的泥巴很软和,只用一犁一耙就够了。

然后就是晚稻移栽,晚稻长稳蔸后,又是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来了,又是喷洒农药。

立冬前后,就到了晚稻收割的季节。

上面所说的就是前种田时代的种田程序,一九九五年以后,在我的老家,这种种田的程序就被彻底地打破了。

首先,种双季稻变为了种单季稻,这种改变是渐进的,先是一小部分,然后变为一半,再后来就是一大半,到现在有百分之九十的田只种一季了。这样一来,种水稻的工夫就减轻了一半。

其次,我们老家的水田,大概是一半为龙田,一半为塝田,现在,塝田改种玉米或者花生了,这样一来,种水稻的工夫就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了。

育秧和插田也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地步了,只种一季稻了,育秧的时间便推迟了,过去为气候和温度所焦虑的事情现在一概没有了,人们改水田育秧为朔料凸凹板育秧,改栽田为抛秧,过去几十人一天所做的事情,现在一个人一天就做完了。更有甚者,现在许多人根本就不育秧了,他们办好田以后,就将谷种直接撒在大田里。

过去办田的三犁三耙现在也改为一犁一耙了,泥巴烂不烂已经不要紧了,因为再不用手栽田了,人们还说,田里的泥巴不办烂才好,这样,泥土就可以透气,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人们再也不刨田塍了,也不扒田塍搭田塍了,也不扒圳了。过去能够走人的田塍现在无法走人了,它们成为了一条尖界。

人们再也不用中耕除草了,现在有一种药,只要打下去,除了禾之外就寸草不生了。

人们再也不种燕子花了,再也不担人粪猪牛栏粪到田里去了,种水稻所用的肥料一概是化肥。

人们再也不用人工收割了,而是用的收割机,小田用小型收割机,大田用大型收割机。

过去在公社时期种田,两季的亩产量也就是八九百斤,现在农民种一季亩产量也能收一千到一千二百斤。

现在的农民种田,工作量减轻了,收成提高了,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一进步,人也变懒了。

传统的农业种植是无可奈何地没落了,那种耕种程序也没落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2771/

田园的荒芜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晓梦芳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