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薪资不如农民工,大学岂不是白读?
大学生薪资不如农民工,大学岂不是白读?
今年初,全国各地用工荒爆发,广州缺工15万,深圳缺工80万,东莞缺工100万……与此同时是农民工薪酬不断提升,有新闻传出,有个别岗位熟手工薪酬高出3000元,还有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现象。人们不禁想到,如今大学本科生的入职门槛也才一两千元,个别农民工薪酬高过大学生,大学岂不是白读了吗?该现象引起了社会反思。
据《北京青年报》8月4日报道: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众所周知,去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大学生就业形势有所起色,但起薪并不高,一般也只是1500--1800元。年前有政府部门调查显示,本专科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入职薪酬是2000元左右。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年结构性缺工,农民工薪酬在不断攀升,个别工种薪酬超过3000元,经验丰富的家政保姆有的甚至拿到三四千元“高薪”。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的校友招聘会上,还有企业开出了1000元的起薪,引起了不少应聘大学生愤愤不平。广州某建筑防水补强公司总经理马先生坦言,他们给大学生的起薪是2000元,而聘请农民工的工资一般为1800到3000元。对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待遇是“一视同仁”的,比如各类课程培训他们都可以参加。针对大学生平均起薪低,一个老话题又被提出——“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继而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大学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经常有父母劝阻子女上大学的新闻爆出,其理由就是上了几年大学之后,出来拿的工资还比农民工低,这大学有什么读的价值?企业给农民工的工资高于大学生也暴露了现在大学生培养模式有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知识,而缺乏技能,为企业带来的短期利益不如农民工。要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只注重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进行技能培训。如果大学生能同时具备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的工资肯定比农民工高。这种现象只是短时的,是转型期产生的现象。社会和企业应立足长远发展,积极吸纳人才,最能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还是高知识人才。
在笔者看来,如果用“大学生”身份来看待“大学生起薪问题”,那么,这种追求“身份”的教育,在“身份”变得不值钱之后,就可能会引发读书无用论,而突破“身份教育”,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所谓身份教育,就是指,读书是为了获得身份的转变,随着身份的转变,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转变,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身份教育”,考上大学获得一个大学生身份,被社会称之为“改变命运”,这在大学生人数比较少时,还有一定的价值,可随着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时代— 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300多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30%— -再实行这样的“身份教育”,就会陷入麻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同龄人大多是大学生时,凭大学生身份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吗?
大学生有“长远利益”;农民工有“现时利益”。大学生起薪低于个别农民工,企业是不是太贬低大学生的价值了?对此,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农民工实操性很强,大学生是理论型人才,两者满足企业的不同需要,但对于企业都同等重要。不少企业都认为,农民工带来的是“现时利益”,大学生带来的是“长远利益”,在还未能为企业盈利时,大学生对起薪要求不应过高。广州一间室内设计公司的HR刘小姐认为,目前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企业不得不投入时间金钱为大学生搞入职培训,这也是刚毕业大学生起薪点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对此应该理性对待。”广州一位建筑公司人力部门负责人曾做过统计:传统的技术行业,要培养一个熟手的应届毕业生,至少要花费工资3倍到5倍的费用。据悉,一些高新技术行业,这笔费用可能达到10倍到20倍。由此可见,“身份教育”,说到底就是学历社会中的教育,不少人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一张大学文凭,通过文凭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很显然,在现实社会中,文凭虽然还可能是某些单位的敲门砖,但是,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获得的薪酬回报,更取决于他本人的能力和素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果一名学生把读大学的价值,定位为获得一张大学文凭,获得一个大学生的身份,那么,他在大学毕业时,只能找到一份比较差的工作,拿的薪酬比没有读大学的同龄人还要低,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只是白白地荒废了大学四年时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遗憾的是,我国一些大学现在干的正是只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的事,没有给学生多少货真价实的教育,而我国不少大学生,一进大学之后就混日子,这样的大学生活并无多大意义。这样的大学生,空有大学生身份。反之,如果一名学生把读大学的价值,定位为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在乎文凭,而在乎自己学到的知识、提高的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等,那么,读大学是富有价值的,这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会获得长远的事业发展,即便最初的起薪低,却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不会被一张文凭蒙住双眼,而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同时对学校教育提出自己的要求。他们在选择大学时,就会更关注自己能获得什么真本事,而不是图虚名,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会盲目去选普通教育;不像现在,为了获得一张所谓的名校文凭,学生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兴趣,似乎只要进了名校,就获得了所有的一切。等待这些学生的,只会是梦想破碎。另外,当不受身份的约束和局限时,读完大学的学生,求职面也变得更加宽广,在很多人的传统意识中,大学生要干适合自己身份的工作,认为大学生去开出租车,去做装修工,是对自己和对教育的双重浪费,可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来越高之后,周围的人都是大学生,如果大学生只干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谁来干不符合身份的事?再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在于,让各行各业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其实,在今天的大学生就业中,已有一些大学生选择做以前农民工做的活,比如在建筑工地当工人,帮他人做房屋装修的水电工、木工,他们的收入远比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高,而且,他们的介入,也提高了传统行业的服务水平。对于这些大学生,是将他们的收入统计为农民工收入,还是统计为大学生收入?
在未来社会,评价一个人,必定会打破传统的学历标准,而转向用能力标准评价人,这要求学校教育不要只回报给学生文凭,而应该是能力、素质的真实提高,也要求所有受教育者,是以提高能力为追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如此,大学教育才会有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假如学校只聚焦学历教育,读书只追求文凭、身份,我国的大学教育将严重贬值,大学身份很可能一钱不值,在这种情况下,读大学无用,会演变为读高中无用,读初中亦无用。这是身份教育的严重后果,整个社会和教育部门、学校,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