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感于“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

2015-11-18 15:13 作者:枫株湖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感于“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

过去的端午节和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官员意味着又一次在“寡淡生活”中体会著一种“风清气新”。自中央八项规定以来,这种转变日渐成为“新的常态”。近来网络上频传“官不聊生”,引来阵阵唏嘘与围观,也引来了大家的思索与评论。“官不聊生”究竟错在哪?笔者认为,“官不聊生”恰恰就错在这个“官”字上面。我们的成语历来只有“民不聊生”一词,如今刻意地杜撰一个“官不聊生”,说明有些人确实把这个“官”看得太重,而且还非要把这个“官”与“民”对立起来。还经常有人感叹:“为官不易”,“为官不易”,则对应着以往却是“为官太易”了吧!

众所周知,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习总书记曾多次告诫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并指出,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心正心灵,则业勤业精”。公职人员之所以是特殊群体,就在于其是“公共人”,而不是“经济人”。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苦心孤诣于一己之私,根本不适合进入公职人员队伍。如果不从思想上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就不具有当领导干部的最起码的素质。

现在公务员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如今没了公款吃请,没了储值卡消费,就连吃粽子也得自己买--对置身于“体制内”的一些干部而言,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和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意味着又一次在“寡淡生活”中体会著一种“风清气新”。自中央八项规定以来,这种转变日渐成为“新的常态”。广大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许多干部也由此卸下了包袱,不用再因送往迎来疲惫,不用再天天被酒精考验著,不用再为坚持原则而苦恼,关系简单了、环境单纯了、心态也轻松了。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能坐好车了,不敢上酒店了,就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这确实让一些干部不那么适应。用权的紧箍咒多了,违规的成本变高了,“摊上事儿”的风险加大了,也确实让一些人觉得“为官不易”。

然而,规范干部“吃、住、行、游”的桩桩件件,哪一项管得过分、管得过度了?用公款送年货节礼,应该吗?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不该管吗?铺张挥霍、劳民伤财,能行吗?转作风的各种要求,不过是让领导干部守住底线、坚持原则、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还不到“为官不易”的程度,更没到“官不聊生”的地步。出现“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这种奇特的想法,说白了,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如果还想著“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随著转作风深入持续推进,有些失落感实属必然;如果只信奉“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风险不可避免;如果不懂得“畏法度者最快乐”的道理,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痛苦还会加大。相比于“低收入”焦虑,一些人“官不聊生”的慨叹,还在于“高风险”用权。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在任何时候,“权力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用之何处”,最能体现执政者的追求。如果把本不该有的特权剔除就感叹“为官不易”,把超标滥配的待遇归零就抱怨“官不聊生”,我们的觉悟和境界究竟体现在哪里?我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彰显在何处?这些都值得当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去认真思考一下。

我们的干部之所以会出现“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的想法,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在作祟。事实上,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体制来看,哪有什么“官”!共产党的干部,本就是从人民群众中而来,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若再用传统的仕途观念,将自己想象成百姓父母官,将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当成贪图享乐的特权,无疑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是人民的儿子”。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从古到今,为官者的价值都承载于奉公为民上,体现在民意口碑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追求,焦裕禄“我们当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讲究吃穿,应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情怀,至今令人感佩、给人启迪。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明确价值所在,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恰恰这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常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前全党正值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之际,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切实解决“走读风”“中梗阻”“软弱散”“机关病”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让我们那些自以为坐在“官位”上的干部们真正回到群众中来。同时,我们的国家也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际,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打造现代化服务型政府,让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成为普普通通的社会事务“管理员”。不论是某些脱离了群众的党员干部,还是无法适应政府转型的公职人员,谈论“官不聊生”都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只有让干部真正融入群众,真正剥离掉附著于政府公职人员身上的特权,所谓“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干部“吐槽”:干得挺多、挣得太少,没有点额外收入,不来点体外循环,拉不开栓。但也有一种不同的声音,认为福利减少了、行动不自由了,当公务员“越来越没意思了”,甚至产生“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的牢骚,以至于有的媒体预测,新一轮“官员下海潮”或将到来。

“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在不同的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要求下,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在增强现代治理能力的改革目标下,我们应该对“为官不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起为官用权的底线原则,建树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才能干干净净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7794/

有感于“官不聊生”和“为官不易”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老党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襄阳游子
  • 孟杨
  • 醉死了算球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