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毕业这五年:没有女人的日子14

2015-11-03 21:34 作者:郑百顺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汪年龄稍大,识见也比我多。我初到项目点时,小汪难以接受新人坐享其成。相处一年后,他对我的照顾却很多。我们出生的地方,都是中部地区落后的省份。成长的环境相似,处事的时候,我会发现我们有许多的共同点。教育家都反对“起跑线”的说法,我们却在用生命旅程证明着这一说法的客观性、合理性。

这阵子忙于招生工作,上面的段落还是半个月以前写下的。今天续写,我却不愿意将它删除,虽然另起一段利于连贯全篇,但我更希望将真实的写作过程展现给有心人来看。如我在六月四日的写作,末尾的一段是进入六月五日凌晨写下的,当时用宫崎骏的例子议论了环保问题。天明后上街,才看见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活动。猛然意识到,文章本天成,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却机缘巧合地将文学生活的预见性展示了出来。这些写作过程中的真实情节,我希望能够完整地保留给读者。

在这一次续写之前,我已经领悟了写作习惯或者说坚持写作,对企图成为作家的有想的人们有多重要。而且深切地体会到公务员或者企业职工每日坚持练笔培养出的恬淡心境是多么难得。更重要的是,以现实生活奋斗为主,断断续续地将写作进行下去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行为,甚至令人不可思议。

可以毫不惭愧地赞扬自己的人或法人,在人类世界里屡见不鲜。只有无房阶级的个体才能把自己夸奖得形象、具体而且真实。

回到我半个月前打算介绍给大家的人物——小汪。实际上我已经忘记了我当初准备介绍他的什么特征,这和我后来获得晋升调往台州之后的工作有莫大关系。我卖力工作,直到脑子里都是工作的事,直到小憩时大脑因为减速运转而疼痛不止,直到我开始像老者一样健忘。然后我生活中就常常出现善忘引起的尴尬。但在小汪身上找一些值得一说的事情,还真是不容易。分别很久,我几乎忘了我人生的痕迹。

记忆能追溯到他让我为他的孩子取名。温暖的阳光,柔软的草地,我捧着书在午间休息时摆摆样子,实际上没有人能看见我,我也只是一览而过不对读物加以深思。他用办公室的电话打给我,他认为我对文学的兴趣,能帮助我取出更动听,更可人的名字。实际上,我没有创造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喜欢用办公室的座机打电话,这点和我相反。我喜欢用手机,无拘无束。如今他仍然留在单位里,我能明白这件小事对我们今后做出人生选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都喜欢用“怎样的”一类不明含义的词语,实际上是我说不厌的“文字的表达力是有限的”,怎样的影响?我自己也不能全说清楚。

芹耍心眼的地方是将自己那些少有人欣赏的诗词,借着小说里塑造出的美丽的女性形象公布出来。我敢狂言:“如果葬花词下署名曹雪芹,时人们眼光一滑就会忽视。”不得不承认,我本人也受了这样的迷惑,我和其他为房子奋斗的青年们一样,很少有耐心去读一篇陌生的文字。我喜欢的所有《红楼梦》里的诗词,都只是从喜欢上那些虚构的美女开始,又凭借对这些诗词的赞叹,回过来为她们的美丽形象加分。写作者和音乐人都善于构造那些并不存在在他们自己身上的优点,但正是这些优点,让人着迷。

房子是有产的基础。即使我勤快劳动,制造或生产,没有房子,依然没有资格站进无产阶级的队列。我至今仍然在无房阶级的有机体里充当细胞,而小汪那个时候就有自己的房子。拆迁安置,让他们兄弟俩获得了两个单元的房屋补偿。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的小汪,生活得安稳而快乐。生活证明了他努力的价值,他也回报生活以希望和热忱。我猜他为女儿取名汪忱的时候,情感上是喜悦而饱满的。区别于文学创作,运用生物现象来形容:我猜他为女儿取名汪忱的时候,心脏是呈充血膨胀状态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4274/

毕业这五年:没有女人的日子14的评论 (共 7 条)

  • 老党
  • 听雨
  • 雪灵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孤帆鸢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