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后的栖息地

2015-11-03 09:38 作者:想念阳光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后的栖息地

朱丽冰

宿舍楼西边是一块儿田地,之所以说是田地,是因为目前尚发挥着耕种与收获的农业功能。

这样名副其实的耕地在我们人类的聚居区是越来越少了,目及之处几乎全是农家小楼和工厂,农村再也没有农村的样子了。

怎么能不怀念儿时的乡村呢?星罗棋布的住家户像是耄耋老人一样沉静安详,广袤的有窄窄的小路斜穿过的农田,村子里的土路每逢下总要穿上胶鞋才能连串带跳地勉强通过,四下里静悄悄的,偶尔谁的妈妈托着长音叫着自己贪玩的儿子回家吃饭,全村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好多人的眼睛都在四顾。那个儿子呢?要么猴子一样正躲在树上摘柿子吃,要么是只穿着条裤衩半蹲在村口的池塘里摸鱼虾,眼睛尖得像鱼鹰。

现在,我的身边却只剩下这一小块耕地了,稍一举目,就看尽全貌。它的南西北三面被村子环绕着,只在东边向着我所任教的学校袒露着庄稼汉一般朴素的容颜。这是一块标准的北方水田,灌溉便利,土质肥沃,所种庄稼呢?一直是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靠农业维持生计的发展模式不适应人多地少的家乡实情,况且这点可怜的田地大多位于丘陵的边缘,不能水浇,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三年一大收五年一小收,很没有保障。耕种、收获连小型机械都无法使用,全是人力苦撑。说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是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的。

风拂大地,万物竞更新。几乎是一间,农耕生活几近销声匿迹,家家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即使是还有一些田地,也是几家轮换着偶尔种上一季,这就够的吃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好,儿孙不多,又考上了大学到外地上班去了,家里自然不需要多少的粮食。留下的老一辈,在村口众多工厂中找个相对合适的工作,一个月领上两三千块钱,过着力所能及的生活。于是,学校西边的大路上,每天早晚都模拟着城市早高峰与晚高峰的情景,车流如梭,魏蔚壮观。

生活品质的改善之快让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咂舌,想象力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现在的生活是相当优裕了,吃穿不愁。当然,比不过城里的大款富豪是真的,但流自己的汗,吃自家的饭,家乡人过得踏踏实实、毫不含糊。农村人质朴得像自己多少年来耕种着的土地,眼神中流露的永远是和善真诚的目光。“俺家世代都是农村的”,农村人喜欢这样来评价自己,语气里满是自豪和谦卑。农村人喜欢农村:这里有他们的家园和想,这里有他们的列祖列宗和亲戚朋友,这里有他们想要的生活。

这么小的一块田地,已经不怎么干体力活的村里人却依然有板有眼地种着庄稼。之所以种这么一点庄稼,我想不是为了那少得可怜的粮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出于农人对耕种业的尊重和怀念。

它是过去生活方式的延续保留,是人们精神家园的最后栖息地。人们舍不得与过去的生活完全隔裂。遵规守据,乐于感恩,农村人是最不会忘本的一个群体。扎根土地,靠地吃饭,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土地养育了自己的先人,顾念着自己的儿孙,土地是农村人的恩人。

家乡的好多人都和我一样:不喜欢霓虹喧嚣,不喜欢场面奢华,不喜欢追名逐利,不喜欢打拼竞技。农村人喜欢低着头做自己的小事情,手脚一旦停下来就没有地方放。农村人的脑子里满是什么节气要播种,什么节气要收获,什么节气要上坟,什么节气要走亲串友。农村人世世代代过着约定俗成的生活,从来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和发财爆发的想法。一日三餐不能少,常来常往满村亲,谁能说这不是最结实、最浪漫的生活呢?人类来自荒原,是大自然的儿女,流淌的血液中有江河泉溪的成分,肌肉毛发里有大地山岳的基因。

无法不恋乡村:那漫山盛开的野菊花流溢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原野上是线条分明层次清晰的梯田,潺潺的小溪在低洼的地方汇聚成大大小小的池潭,潭水清澈甘甜。大地呢?时而沉睡,时而清醒……所有的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不呼即来,又挥之不去。离开了乡村,我就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我会沦陷于钢筋混凝土的灰色森林里,我会淹没在不见头尾的车流中,我会迷失在忙忙碌碌的奔波中。

城市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农村。城市里没有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扎根在肥沃的土地。可是,仿佛只是昼夜间,周围的农田就已隐没了形迹,田间小径也被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取代,工厂大楼的灯火日夜辉煌,大型货车分分钟奔来驰去,行道树栽得比城市里更加醒目,街灯闪烁绿绿红红。这是被都市化了的农村,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

还是来说我的这块农田吧,它是我身边唯一能够看得见的田野了。每天,我都特意走消防通道上下楼,这样我就可以更近地接触它,感知它,给它深深地凝望。我曾经看着长长的玉米棒子被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熟练地掰下,小麦播种的场面倒是没有亲见,但是我绝对看到了麦苗蹭蹭蹭地蹿高、拔节、扬花,麦穗变得饱满金黄,被镰刀一镰镰割下。这是成长和收获的场面呀,我的心也随之荡漾、荡漾。

童年的记忆在这土地上铺展、蔓延,我的常常躁动不安的思想也变得蹑手蹑脚。时常地,我会觉得我其实是它怀抱里的一棵树,枝繁叶茂地在蓝天下摇曳欢腾,我的根扎到很深很深的地方,深得我也不知道那里是哪里。是呀,我害怕漂泊,害怕干瘪,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踏实,那样丰润。

不是不喜欢城市里的公园、花坛、建筑,只是觉得那种精修细剪的风景不够质朴自然,那么考究的造型,那么工整的打理,那么富丽堂皇的装修,叫我从哪里找到自在不拘的感觉呢?我知道笔直平坦的交通更加方便,水气一体的商品房更利于安居,公园里有可供按摩脚底的鹅卵石小路,社区服务站有各种娱乐活动等待着报名参与……可是,若是只为了随便走走,散心养性,乡间小道还是更有情趣的。

天冷得缩着手脚,天热得满身臭汗,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更真实。道旁有谁家栽下的几棵树,有枣树、石榴树,还有山核桃树。房前屋后的砖瓦缝隙里点缀着野草,其貌不扬,却在风中弄姿扮态。路上有走着的农人,衣服总是显得不够干净。偶尔,还会有三两只狗汪汪汪地吠叫着跑过追赶它们的主人去了。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我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我还是喜欢上帝的大手笔,更懂生活情调。哪像人类只为了衣食住行的方便,把自己盛放在各种各样的格子里?没有泥泞的土路,没有袅袅的炊烟,没有热闹的集市,没有各家办红白事的熟悉场面;有的只是高楼林立,车流穿行,红绿灯的交替闪烁,还有熙熙攘攘的饭店大厅。周国平先生说,城市的生活只被简化成了两件事:赚钱和花钱。城市里没有生活。

确实没有生活。

我喜欢吃清晨时分从自家炉膛里拿出的烤白薯,我喜欢中午做饭时慌慌忙忙跑到邻居家借酱油,我喜欢蹲在叔叔大婶的身边听他们打诨插科,我喜欢在农忙季节帮着爸点种花生……

望着校园围墙西边的那一小块农田,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土地才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母亲,她不停地向我们召唤——回来吧,回来呀,浪子天涯的游子。

这,不正是一句歌词吗?歌名是《故乡的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4063/

最后的栖息地的评论 (共 18 条)

  • 淡了红颜
  • 春暖花开
  • 孤帆鸢影
  • 听雨
  • 心静如水
  • 神龙
  • 听雨轩儿
  • 微苒
  • 叶落乌啼
  • 老党
    老党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现在,我的身边却只剩下这一小块耕地了,稍一举目......
  • 天柱石

    天柱石这最后的田园引发的思考、记忆和向往是如此温暖,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有发展,唯独农业倒退。水利废修,农民废地,村庄不见猪牛,电影中人拉犁的场景时不时再现;老一代人把纺线、做鞋、织布的手艺带进了坟墓,闲得发荒的人们,把精力放在牌桌上。新生代在籍农民己无种地之人,甚至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已不可能找到儿时的感觉,到是城里人怀种菊之念,也不过图自己的兴趣罢了。

    赞(0)回复
  • 想念阳光

    想念阳光回复@天柱石:同感。你的总结更到位。

    赞(0)回复
  • 草根诗人

    草根诗人推荐阅读! 赞

    赞(0)回复
  • 凌晨4点的哈佛

    凌晨4点的哈佛故乡就是身在这个冬季温暖如春的城市也会让我思念此刻它的寒冷的地方。

    赞(0)回复
  • 流云

    流云回来吧,回来呀,浪迹天涯的游子。赞!

    赞(0)回复
  • 讴歌

    讴歌赞!!!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