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院风情

2015-10-19 17:17 作者:箭括岭山民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 九) 故 院 风 情

故院是人生旅途出发的地方,生命的摇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故院是一个难舍的情怀,是一段温暖的记忆,是生命中最神圣的殿堂,是游子永远的家。在关中农村,故院叫老屋。出门几十年,老屋时常在睡中出现,有时候我看到她变成了漂亮的青砖绿瓦的小洋房;有时候却梦见她同奶奶和父亲一起在风中飘摇。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只有半截院。院后面是一排土墙,西边留有一米宽的豁口,从豁口出去是一个荒草丛生树木蓊郁的壕沟,后院(关中农村将宅院内厕所称“后院”)就设在那里。我记得父亲说那一小片荒地是村西头一个名叫经福的人家的。那时候,土地还是私有。以后,土地公有化,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终于想办法把那片荒地申请了过来,我家这才重新扩充了院子,踏好了院墙,这才和两邻的院墙补齐了。

过去,关中农村中的老院基都很大,一亩地的院子也不少见。我家的老屋扩充后,有七分大小。后半截院子长着三棵大楸树,有一棵上面喜鹊还筑了窝。后来父亲还栽了两棵李子树,一棵杏树。天,树木发芽,嫩绿的叶子慢慢舒展开来,树荫一点点的遮蔽了后半截院子,宅院显得清凉而又幽然。初是喜鹊繁育后代的季节,它们经常在树上叽叽喳喳叫过不停,给庭院增添了无限生机。特别是那两棵李子树,仲春时节,开满了密密匝匝的粉色小花朵,葳蕤烂漫,使整个院落都弥漫着淡淡的芳香。每当这时节,早晨一觉醒来,睁着胡松的睡眼,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后院看李花,几十年来,这情这景,犹在眼前!

三间(约10米左右)宽的院子,前院东边五间“半边盖”(关中十大怪: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的厦房是我家住,头门靠西边两间房是爷爷(我祖父的弟弟)住。前院西边有一片空地。初春,奶奶和我们一起在这片空地上挖土整地,再刨上七八个土坑,然后从后院弄些土粪,渥上瓜窝。仲春时节,奶奶不住的念叨:“椿苞脑绽,栽瓜蒜”,督促我们将瓜豆点种下去。

一场春雨过后,种子慢慢发芽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那时节年年有伏旱。奶奶就叫我和我哥用洗脸盆一趟一趟从约300米开外的涝池中端水浇。瓜蔓长的很长很长了,花儿张开了金黄色的大嘴巴。蜜蜂钻进花中采蜜,我调皮的把花儿的口用手封起来,蜜蜂急的在里面嗡嗡乱叫,我却开心的笑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院子中种的叫牛腿瓜,青褐色颜色,象牛腿一样的长而弯曲,一个就有几十斤重,奶奶还经常把它送予亲戚邻居。

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父亲又常常在外奔波,童年时的许多时光,是和奶奶及哥哥一起在故院中度过的,故院留下了我成长的痕迹和记忆。想起小时候在老屋中的岁月,我的心中既有甜甜的温暖,又有淡淡的悲哀。一恍然,我已老唉!但每当我又一次回到老屋,朦胧的泪眼中,我却总能看见:离去亲人的身影还是在老屋的院坝中徘徊,在头门口张望,好像仍然在等待着我的归来......

如今,老屋住着我哥及侄儿一家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故院已改变了昔日的容颜,但我却永远无法忘怀那土墙土院的古朴、厚重和亲切。

老屋,我生命的根须之地。故院,我灵魂的归宿之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0615/

故院风情的评论 (共 9 条)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雪灵
  • 诗意栖居
  • 老党
  • 沃加
  • 诗心云卿
  • 沐子
    沐子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箭括岭山民

    箭括岭山民此文是鄙人《那年那月那些事》(我的童少年生活片段年)中的节录,全文可见“箭括岭山民博客”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