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以仁德安天下——试论王阳明的“仁政德治”思想

2015-10-15 16:55 作者:古古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唯以仁德安天下

——试论王阳明的“仁政德治”思想

赖 建 青

王守仁,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先贤诸子百家的思想犹如璀璨夺目的群星闪烁,是引导着中华民族发展前行漫漫长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说起诸子百家众多的思想学说,不能不提到王阳明的心学,又称为“王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源远流长,最早可推溯自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心学是由王阳明等先贤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

从“先知而后行”到“知行合一”,阳明先生经过缜密的探索和反思,挣脱了朱程理学等藩篱的束缚,完成了在陆九渊心学“凤凰涅磐”般的升华,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并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想基础。

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对另一个民族另一个国家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的创立,被理论界专家学者认为是阳明学说的核心思想。而笔者认为阳明学说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理念,也是儒家思想极其重要的“仁政德治”。作为根植于儒家学说发展的心学,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王阳明在其诗歌楹联等作品中时常会流露出强烈的“仁政德治”思想。

仁政德治的伦理政治思想是思想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据《龙南县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在平定“三浰之乱”和龙南逗留期间,王阳明留下了《平浰碑》、小武当山圣庙楹联以及5首七律诗等珍贵史料。

作为心学大师,他的这些作品无不折射着其思想的闪光,流溢出发自内心的慨叹。笔者现以王阳明《回军九连山道中》一诗为例,试解读其中“仁政德治”思想。

被誉为“上马能治军,下马可抚民”的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不但在思想理论上颇有建树,而且一生征战,屡建战功。明代正德11—13年间,时任南赣巡抚并提督汀、漳军事的王阳明奉旨率大军南下赣粤边际,平定当地山民暴乱的“三浰之乱”。

经过数月的战斗,大部分乱民被剿灭,但有2千多残兵逃进了横亘于赣粤边际的九连山林区。王阳明率军追击,直入深山老林,最终将这些逃进九连山林区的山民残兵消灭。

在回军的路上,王阳明写下了一首七律诗,题目为《回军九连山道中》,是他在龙南留下的5首格律诗之中的一首:

百里妖氛一战清,万峰雷洗回兵。

未能千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

莫倚谋攻为上策,须还内治是先声。

功微不愿希侯赏,但乞蠲输绝横征。

从诗中可以看出,平定“三浰之乱”的大获全胜并没有给王阳明带来喜悦,却能感受到这位先哲沉重而复杂的心理。

“百里妖氛一战清,”诗歌第一句的上半句把平定“三浰之乱”的大获全胜说得非常轻松。诚然,被朝廷定性为“三浰之乱”的是老百姓自己纠合的队伍,不但装备落后,也缺乏正规的训练和军纪,在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官兵面前其战斗力明显薄弱,无法抗衡。“万峰雷雨洗回兵。”而下半句的描述就很值得推敲,无论是恰逢大胜回师却遭遇雷雨的侵袭抑或是其想象中的情景,而他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用“万峰雷雨”来洗涮参与“平乱”将士们手上身上沾染着的数千“乱民”的鲜血。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忍”和悲悯。

“未能千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第二句诗是诗人表达对没有及时把民众与官府间的矛盾消解在萌芽中的自责和遗憾。这场因矛盾激化而爆发的“民乱”,导致成千上万民众血溅山野,丧命于官兵的刀剑下,令他深感不安和愧疚。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他“仁政德治”思想的自然流露。

“莫倚谋攻为上策,须还内治是先声。”阳明先生以诗歌的形式提醒朝廷和官员不要以镇压和杀戮的手段为“上策”,而是要与民众多沟通交流,体恤民情,消除民众对朝廷和官府的不满和对抗,用“内治”的方式也就是要多从心里进行沟通,才是最好的“上策”。

“功微不愿希侯赏,但乞蠲输绝横征。”诗人在最后一句的诗中表达自己不愿因为“平乱”获胜得到朝廷的封赏,而是希望朝廷和官府从此要杜绝模征暴敛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官府与民众间的矛盾,以求得“国泰民安”。

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王阳明为龙南小武当山圣庙题写的一副楹联,其内容也反映出强烈的“仁政德治”思想:

武力不如法力, 力修力行力作善;

当仁何必让仁 ,仁心仁德仁为宗。

他在联语非常直白地指出“武力不如法力”,而“法力”和“仁”,就是指仁义道德中的“知书达礼,奉公守法”。其联语的意思是对于民众与官府对抗不能简单地用武力,而是要用“法”和“仁”去教化协调,让民众奉公守法,这也是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9767/

唯以仁德安天下——试论王阳明的“仁政德治”思想的评论 (共 12 条)

  • 淡了红颜
  • 老党
  • 雪灵
  • 心静如水
  • 孤帆鸢影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西楼望月lzw
  • 张炜杰
  • 冬韵
  • 沐子
    沐子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雪影
    雪影 推荐阅读并说 贤《礼记·儒行》,文《论语·学而》,志怀心,义当墨,读完毕,砚正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