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年之压抑——论压力

2015-10-03 20:42 作者:北渠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百年之压抑——论压力

你为什么而努力?你为什么而苦苦拼搏?你奋斗的目的是为什么?通过你自己的辛苦努力你是否能够轻易获得你想要得到的生活?你的生活压力大吗?有的人可能会说:“压力山大:”你想要消除自身的压力吗?这篇文章将系统论述压力的产生和压力根除的方法。

小康

小康一词在当代可以算得上一个热词,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应该怎么来定义小康?小康权且可以定义为穷人可以吃饱饭,穷人可以住上房,穷人可以看上病等等。但是在小康的定义上却缺少了一项,我想如果把这一想加入到小康的定义中小康的境界才算完备。那就是穷人可以在适婚其找到合适的配偶。小康的最后一项的探究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就这这一问题我个人对此进行了探究。为什么有的穷人再试婚期找不到配偶,穷人找不到配偶会有什么社会影响,怎样才能让穷人找到配偶,如何提高社会公民的幸福度?

压力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一部分穷人在适婚期找不到配偶,社会公民大都无法找到合适的配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人口性别比例不协调,社会上男多女少。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一部分男性盛下来找不到配偶,必然会有很多男性找不到合适的配偶。没有美满的婚姻,这也造成社会上的离婚率很高。那么导致社会人口性别比例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想是国家整体人口的重男轻女思想,这是导致社会压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下面我就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现代危害进行探索。

人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生、人生,顾名思义是指人的一生,人的一生的一些小的片段构成了人生。那么人生都是有那些片段构成的呢?人们是为了那些小的生活片段而辛苦劳作?

人生大致可以分为这七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也就是出生;第二个时期是上学;第三个时期是结婚生子;第四个时期是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赡养自己的父母;第五个时期是为自己的子女操办婚事,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第六个时期就是自己已经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休养生息,等待死亡;第七个时期也就是老去,回归自然。

这便是人生,一个社会浮客所必须走过的阶段,除非有的人提前夭折。圣经中说人生是用来赎罪的,也就是说人生是苦难的,这说明现实人大多时候感到生活不快乐,感到生活充满压抑。这一方面是自身的思想贫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制度不合理所造成的。只有认识了人生,认清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然后国家和人口之间相互协调,然后让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少有压力的生活,我想这是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人们意识流流动的方向。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出生,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知道,人在出生之前,也就是成型之前就已经经历过激烈的竞争。数以亿计的精子在竞争着与卵细胞结合,最终跑得快的那个精子取得了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最终形成了受精卵。最后落根于女性的子宫,又经过漫长的孕育时期,最终形成人形。但是在计划生育或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加之以现代强大的的科学技术,就算是一个发育成型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存活下来,他们可能被自己的父母在出生前给计划掉,因此人在出生之前就承受着极大的生活压抑的。好在那个时期的人还没有意识,不会感到压抑或者疼痛

人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上学阶段,这个过程一个人个人的意识逐渐强烈。由于自身对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加强,那么很容易陷入压抑之中。上学的过程一个人会逐渐地意识到奋斗,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过程自我压力会不断的增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素质优秀的人才,因此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意识时,就不应该让过多的教育方面的压力去管制他们,这些情况主要产生在高中。在这个时期应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而不应该让老师在这个过程扮演主要的角色。小学时学生缺乏拼搏的意识,高中时期学生已经拥有了拼搏的意识,学校应该实行宽松的管理模式,给学生留更多的自主时间。实际上压力在求学后期就已经出现,学生面对这升学的压力,和来自自身、学校、家长的压力,有时觉得上学真的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结婚生子的阶段,这是人生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可以说人生的很多阶段都是围绕这个阶段而展开的。这个阶段大多数责任和压力都压在了父母的身上,而过了这个阶段自己也将为人父母,不再被认为还是小孩。因此这个阶段是人生转折的阶段,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容易困涩的阶段。如果大部分社会人口的这个阶段都能够顺利完成,那么社会环境就会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如果这个阶段出现了困塞,那么社会人口就会处于极大的压抑之中。因此评定一个国家人口的幸福度,不在于国家GDP有多高,而关键因素在于其国家的人口的人生第三阶段能否顺畅地进行。人生的第三阶段是一切社会矛盾的聚焦点,是社会压抑产生的根本阶段,因此能否处理好人口生命第三阶段所出现的社会矛盾是一个国家人口能否幸福的关键。

人生的第四阶段是人生最有压力也是人生最劳累的阶段,其主要是以自己的儿女为中心而展开的。在这一阶段人们要供自己的子女完成教育,赡养老人,为自己子女的第三阶段做准备,也就是准备自己儿女的婚事。这一阶段是人生最劳累的阶段,也是人生最压抑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人口之所以压抑时因为人生第三阶段的困顿,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从而使自己有一个理想的晚年。一方面人们会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人们会努力的为自己的子女制备家产。如果人生的第三阶段出现困塞,那么人口这一阶段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人生的第四阶段人口也会充满压抑。

人生的第五阶段是一个人压力的终结的阶段,但是这个终结的阶段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取决于人生第三阶段是否通畅,如果自己子女的人生第三阶段困塞,会导致自己人生的第五阶段滞后或者永远也没有人生的第五阶段,从而使剩余的人生都沉浸在人生的第四阶段沉重的负荷和精神的压抑之中。

人生的第六个阶段是人生中最安逸的阶段,自己已经完成了人生前五个阶段所有的任务,没有了精神方面的压力,可以安享天年了,其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

人生的第七阶段是死亡,死亡并不可怕,人生于自然,老了还要回归自然,旧的生命老去、新的生命降生,这是社会之所以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人之初性本善,新的生命沿着古人的足迹,对古老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各种文明不断的进行选择,对文明不断的进行创造和发展,从而不断的向文明走去。如果让那些伟人长生不老,对国家的发展进行指导,那么就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人生的死亡实际上也预示着旧时代的过去,新的时代的到来。因此生命的老去对国家的和谐发展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人生看似很长,其实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中若昙花一现,在宇宙的运变中更是短暂。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匆匆浮客,其实正如佛学中所说的,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么人生就不会压抑,人生会始终的和平。

中国的婚嫁秩序与重男轻女思想的形成

重男轻女思想自古有之,人们多把男孩子作为家族传宗接代的标志 。哪么难道女性在遗传工程中就没有贡献吗?根据现代遗传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遗传方面,男性和女性是均等的。虽然在疾病的遗传方面有所差异,但在大多数遗传方面,男女的差别是不大的。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的思想大流中把传宗接代的功劳全部记给了男性,而对女性在这方面的贡献全然不提呢?我想这些原因应该归结于中国人传统的遗留和封建政府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遗留,我们从中国的姓氏文化说起,中国自古以来的姓氏文化都是子从父姓,因此在庞大的家族势力环境的影响下,要求有统一的姓氏,体现家族的强大。而子女从父姓也成为一个国家家族中默认的一种规则,所以养育男孩成为一种家族强盛的象征。古代中国女性是不被认为是自己家族的人的 ,她们早晚一天是要嫁掉的,这种思想是滋生重男轻女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在中国古代女性是没有为自己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的,在为父母养老送终这个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男性。中国人自古注重道,中国不同于西方,西方国家大多会将老人养老送终的义务交给政府,交给养老院。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注重社会的温情,因此父母为儿子操办大量的家业,到老年时儿子也会将父母赡养终老。中国有句名言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父母在很多时候是要靠儿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女儿是靠不住的,所以权衡个人得失,大多数父母更重视儿子而不重视女儿。

中国的婚嫁秩序是其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父母是伟大的但同样也是自私的,在中国女孩早晚是要嫁出去的,那么对于父母的使唤价值就不如儿子,从另一个角度个人的良端总是大于集体的良端。父母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科技发达的当今,女儿在出生前,有的父母就已经将其计划掉了。

再者重男轻女思想是古代战争的需求。中国古代战争连绵不断,特别是秋战国时期,战时一多半的男性都要死于战争,在那个年代的某些时期可以说是女多男少,因此在那种社会氛围里重男轻女思想产生是很正常的。

除了上面所提的原因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原因还有男性是权力的象征,中国有多少男皇帝,儿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个。男性相对于女性拥有强大的体力,国家的外交政务也全都由男性操盘,因此在中国父母在生儿育女方面倾向于重男而轻女。

重男轻女思想与性别比例失衡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社会人口的性别比例不协调情况依旧严重。女性大多长寿,那么为什么女性反而比男性还要少许多呢?我想这与根植于民族的重男轻女思想和中国二十多年前实行的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加之以当今社会发达的科技有关。

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因为古老的思想把男性看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象征而把女性在这方面的贡献个完全给忽略掉了,加之于中国的婚嫁秩序男丁兴旺象征着家族的强盛,这一切化的思想都导致重男轻女思想的产生,因此不免中国的男性要比女性多。这是和平年代每朝每代都存在的事,因此每朝每代总是光棍多,少女嫁不出去的少。但是为什么到了中国现代中国男性打光棍的要比中国历代王朝的都要多呢?我想这不单单是重男轻女思想作怪那么简单。中国二十年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凡是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只准生一胎。国策并没有错,因为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中国人要想奔小康必须保证中国土地上的人均资源充足,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重男轻女思想和现代先进的科技加之以计划生育这项政策。那些在国家政策压制下而又重男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计划,他们计划生男儿弃女,如禁止无痛人流、B超等先进技术都派上了用场。他们把女孩给计划掉,只留下男孩。因此那些被只允许生一胎的家庭生男孩的居多。这样一来,社会的男女比例的失衡度就会不断的加大。性别比例的失衡对现代中国有利也有弊。利在现在中国正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人口比例失衡可以促进人口间竞争更加剧烈,人们工作更加努力,我想这应该是中国近代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不努力,你连媳妇都娶不到。因此现代农村结婚一要看房子、家产,再看人品相貌等等。这还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现在的中国如果能在城市拥有一套房子,那么娶媳妇要比家处农村的要清闲得多。农村小孩在各方面竞争要明显落后于城市小孩,一是财产方面,再者是教育方面。因此哪些城市计划掉的女孩就要农村的进行填补,农村的女生资源外流。农村出现严重的性别比例的失衡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在加重。如果这种现象过度的加重其将会成为一个社会矛盾点突出出来。有以上辩证思维我们应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当代之矛盾的内因在于中国流传的重男轻女思想,外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们意外的扭曲。

拜金思想的产生

拜金思想是我们热论的一个话题,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会联想到网络上提到的:“二奶、小三”等高频词。通过这些对女性的不良称呼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人口对那些破坏别人家庭的人的厌烦程度。这类甘愿成为社会负面称呼人群的人可谓是拜金思想的直接产物。

拜金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某些女性道德败坏,其是社会不健康状态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基本上社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嫌贫富的心理趋势,这是拜金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另外社会公民都有爱美的心理趋势,如果没有深厚爱情做铺垫的婚姻是容易渗入杂质的。拜金思想之于社会人口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其实一种不合理的意识流动的方向。拜金思想是可以削弱的,削弱拜金思想的方法是降低社会压力。拜金思想的产生是现今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在农村还有一大批中年女性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并且对自己的处境会感到很无助。抑郁症和精神病等一系列精神疾病在社会人群中这几年发病率很高,而患这些精神疾病的人群多为农村中年女性。那么为什么这个群体容易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这只能说明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然而他们身处农村,在这个资本管控的世界里她们不能竞争得过城里的有钱人。她们的丈夫尽管辛苦努力的在外打拼但这仅仅只能维持生计,她们是无助的,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需要再加维持着自己的一家,自己在赚钱方面使不出力,再加上自己加了一个没有本事的农村人,在性别比例不协调的时空里,自己儿子的婚姻问题成了一个家庭难题。由于没有多的资本与外界进行竞争,自己的儿子到了适婚期找不到女朋友,哪么她们的人生四阶段变得极其困惑、劳累,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精神方面的压力,他们害怕自己的儿子娶不到媳妇,然而事实正是这样有一大批的农村汉子打着光棍。于是这批农村中年女性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会过的那么困顿,首先她们把直接原因归结到了自己没有嫁好,没有嫁给一个有钱人。自己越来越看不起自己这个群体——农村贫困人口,因此当自己的女儿在选择男朋友时,他们会把自己所受的苦倾盆说个女儿听,农村是婚女性也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们深知母亲的生活状况,于是拜金思想便自然而然的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拜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一个大的社会群体——农村已婚女性,她们感到生活压抑,感到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因此要想减弱拜金思想必须减弱农村贫困人口中已婚女性的压力,是她们儿女的婚姻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拜金思想会逐渐的在社会人群中减弱。

暴力与犯罪的产生

暴力与犯罪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人口压力程度的间接表现,那个时期人口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暴力和犯罪的行为越多。暴力和犯罪是社会中无法过上幸福生活的人却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不满的一种形式,因此那些暴徒和罪犯是值得同情的。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就是写一群不安于现状的暴徒的犯罪行为。水浒英雄榜中的英雄个个可谓是略迹斑斑,其中的贼头头宋江,如果把他拿到现代,他犯了包庇罪,为劫持生辰纲的晁盖通风报信,那么他的行为在当代算得上是严重犯罪,另外他还犯有杀人罪,最后又组织地方黑暗势力与朝廷对抗,他可谓一个无恶不赦的大恶徒。然而当我们看完水浒全篇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水浒英雄真不应该招安啊!真应该组织起来灭了宋王朝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为什么会有人发出对邪恶势力打抱不平的感慨?因为邪恶势力的本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向善的,他们之所以变得邪恶大多是被生活所逼的。就像水浒英雄中的林冲,他是活活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名震中华的关公关羽在他出道前是一个杀人犯,如果让关羽来到现代,他杀了一个人公安机关会马上把他给批捕了,或者说如果关羽生于盛世那么历史伟人就没他什么是了!他会被送入监狱还有可能会被杀头。那么试想像关羽那么正直的人,把义看得那么重,他为什么会杀人呢?那么一定石油人犯了非常大逆不道的事让关羽忍无可忍,所以他才动手杀了人。邻村的伙伴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他刚小学毕业后就到外地去打工了,打完工后老板不给他发工钱,于是他一怒之下拿起水果刀将自己的老板捅倒在地。后来他住进了监狱。你说这个青年有错吗?是的,他是有错,他也为自己的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更可恶的是那老板,人家干了活干嘛不给人家发工钱,那个邻村少年的做法是有些极端,但是他不这样做能怎么办?对法律的迷茫,身为弱势群体,他不知该怎样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在选择这样就算了和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在一个大的群体里,有很多人选择就这么算了,但是偶尔迸发出一两个反抗者他们有错吗?所以那些暴力的犯罪有时是值得同情的。因为那些人干了别人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是他们为一个群体伸张了正义。

暴力和犯罪的产生是社会人口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还存在着许多无形的矛盾,这些矛盾受害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者往往会通过暴力和犯罪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比如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重男轻女思想的产生而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只是一部分无资本、资源来与社会进行竞争和自身对时尚的向往,对性的需求的矛盾。我们可以这样给犯罪人群下一个定义。小偷:一群身处贫困地带,没有资源、没有竞争能力,但又不甘下流的社会人群。强奸犯:一群身处贫困地带,没有资源、没有社会竞争能力,娶不到老婆但有不甘寂寞的人群。杀人犯:没有社会背景,没有资源、没有竞争能力但又不肯忍气吞声,接受他人冷嘲热讽的人。暴恐组织:一群不愿承受国家内部压力而联合起来反对国家的社会人群。

暴力和犯罪是社会人口生存环境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暴力和犯罪比例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人口所承受压力的直接体现,其实一个国家人口的总体生活的是否幸福的直接表现。一个国家的犯罪率越高说明这个国家的人口所承受的压力越大,那么其国度人民的幸福指数越低。

治理暴力和犯罪的根本犯法不是暴利的打压。监狱的设定不是创造人间地狱。监狱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自觉的改良,我相当于反出狱后不应该给他们平等的融入社会设定障碍,国家应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这是避免他们继续犯罪的最好方法。治理犯罪和暴力的根本方法是减轻社会压力。具体措施应为协调性别比例,减小贫富差距。

都说养儿为防老

重男轻女思想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在中国的传统中,父母的养老问题大多是由自己的儿子直接进行操作的。在中国式的家庭活动中大多是以儿子为中心而展开的,父母有为儿子置办家产给儿子娶媳妇的传统,儿子有赡养父母至其终老的义务,在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中养儿显得至关重要。

解除压抑

一切社会压抑的内因在于社会人口群体的思想有问题,腐败是人的一个思想问题,现实人口的压力大也是现实人口的一个思想问题。佛学说人皆有贪嗔痴慢的思想,现实人口的压力在于人的思想境界还未达到和谐社会要求达到的那种状态,亦即提升社会人口的意识形态,那么这便是一个哲学问题,心理学问题。然而当今社会专家学者都以利益为中心去促进经济腾飞了,而哲学这个课题明显是没能被得到重视,被疏忽了。

社会压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生的第三阶段不通畅。直白点说就是社会人口男女比例失衡。人生的第三阶段不通畅,成年人没有成就就不能拥有美满的婚姻,有的甚至娶不到老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很明显,男性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人数,也就是说社会人口性别比例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这是导致社会压抑的根本原因所在。

社会是总体的压力大,他普及到所有的人口,有的人可能会认为社会女性的人口压力不大,其实不是这样的,当女性出嫁后,是要生养子女的,他们的子女的人生的第三阶段也是受阻的,因此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为了解除压力,女性大众的思想开始向资本靠拢,出现了不嫁无房者的现象,那么拜金现象便产生了,楼价也是被社会人口拜金的思想催高的,,社会人口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社会人口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解除压力,或者说是现实人口生活的非常不愉快,要想让社会人口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疏通人生的第三阶段,这样才能让社会人口真正的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生第三阶段的阻塞是与社会人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关系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是源远流长的,这与中国的姓氏规则、婚嫁秩序等有关。那么中国古代人口是否有压抑呢?我认为也有,但是不会有现实人口的压力大。现代人的压力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再加之社会人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三者的融合有关。计划生育只准一胎,城市有产阶级不怕社会压力大,打掉女胎、留下男胎。农民人口不知节育有的一连几胎全是男孩,有的为了等一男胎生下好几女胎。因此农村不是社会人口压力的制造者,因为他们处于弱势,在九十年代农村人口不懂医疗打胎,所以他们多属于自然生育不是压力的制造者,但是农村人口是压力的受害者,他们没有多余的资本与城市人口竞争,所以导致农村很多人都无法娶到老婆,这样导致农村人口感到生活压力巨大,这也导致社会犯罪率升高,社会显得黑暗。压力的制造者是城市有知识的中产阶级,他们的重男轻女思想加之先进的医疗不少女童被他们小家庭给计划掉了,可以说现在城市人仍有计划掉女童的想法,这是社会人口压力产生的根源。

现在农村人口的重男轻女思想由于村中有了剩男而逐渐减少,而城市,特别是有产者,中产阶级,他们的重男轻女思想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下,他们会计划掉女童,因此社会压力还会不断加大。

人的思想是重男轻女的,要想改变这种思想首先应该改变社会人口的婚嫁观念,不一定要女方到男方家里,南方也可以到女方家里嘛,不设姓氏或者是法定同意跟着母亲姓。现实人口的思想是重男轻女,那么国家政策就应该重女轻男。把社会福利都发给那些拥有女童的家庭,用社会宏观调控一段时间让社会多出生一些女童来暂时缓解社会压力,当人口比例达到适中时再制定中和的政策吧!

社会人口压力的解除在于用政策上的重女轻男来平衡掉社会人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然后改变社会人口的婚嫁理念,如果这般压力有解除的希望,不过这个过程是缓慢的。10年、20年、50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政策改变后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小。

解除压抑2

压抑的解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从政策上下文章,在政策上重女来平衡社会人口重男轻女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从社会人口的意识流中下文章,改变我们民族文化中所留下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要想改变社会人口重男轻女的思想必须从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源头找问题,最终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现实人口生存的矛盾在于国家控制人口增长与社会人口拥有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社会人口想要过上幸福生活,还有社会机制不健全等四者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些矛盾有的是两者自相矛盾的,比如社会人口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却又因自己的重男轻女思想把性别比例搞得不协调而导致社会压力巨大,以至于生活压抑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中有许多问题是群体性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遵守规则就能办成事的。就像社会上插队的问题,当人们出于一种有秩序的状况,突然有一个人插到了前面,接着后面又来一个人插在前面或沿插队者不规整的痕迹另起一队,随着插队人数的增加,后面排队者也不愿再排下去,干脆一窝蜂的涌上去,成为一种无秩序的混沌状态。这是社会人口意识流动的必然方向,个人的利益总是大于集体的利益,这是一种心理趋势,是一种意识流动的必然方向。就拿入党来说吧!那些入党者大多是想从自己的党员身份上获利,获取权利和利益方面的光荣,假如有一天成为党员不能让他们获利那么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会逐渐减弱,党的凝聚力也会下降。就像楚汉争霸末期,当项羽的败象显露出来时,以前依附他的诸侯大都背离他而投向刘邦。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那些宣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大都是违背社会人口心理趋势的,因此在人群中实行起来比较困难。

就像我们看到道路上有老人摔倒了我们是扶还是不扶的问题,按照社会正常人口的心理驱使,不就是搭一把手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费自己什么功夫,但如果你上去扶了却被讹诈,那么以后你就不敢再做好事了。我认为遇到这类事并不是社会公民的道德有问题,全面分析这件事情,从老人的角度想他可能是出了车祸但却让肇事者跑了,他自身也有压力啊!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减轻社会压力,她们可能会讹诈帮他的好心人。从他子女的角度思考有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为了不承担医药费可能知道内情,但出于经济的压力她们可能会让自己的父母一口咬定好心人为肇事者。但从国家层面思考,国家的法制还不够健全,如果国家法制对好心人作以保护,当好心人遭受讹诈时,好心人可以选择报警,让警方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还好心人一个公道。当查处老人有讹诈的行为对其进行处罚,让老人的子女代受处罚。另外好人做好事一般是不留名的,但是当他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国家应该让其获得最大的利益,成为一种集体效应。如果这样,社会人会知道好人有好报,都会积极踊跃的做好事的。但是相反,如果有人插队没人管,插队的人提前坐车走了,好心人在路边扶起老人但却被讹诈了,而其子女或老人作了坏人却省去了医药费。这样等于说好人有坏报,坏人有好报,那么谁还愿意去做好人啊!让我去选择我也选择做坏人,我也去插队,见到老人摔倒在地上,我也会失去上去扶他的动力,当然我还是会上去扶的,不过在那之前我会先证明他不是我撞到的。怎样才能制止不让人们插队呢?我想假如国家把那些插队的都给予相应的处罚,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如果其他人都不插队了,在一个拥有良好秩序的环境中很多人是不会做出违背秩序的事情的。

现在想一下如果将来有一天让你生孩子你会选择生什么?生儿子还是生女儿?如果你住在农村你会有什么的生育理念,如果你住在城市你会拥有怎样的生育思想?社会压力的解除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操作的。并不在女农村有许多男性不能拥有家庭或者说是不能拥有满意的婚姻从而导致社会人群自发的重视生女。这种自然的调节方式是不稳定的,所用时间是漫长的。社会压力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只允许一胎家庭,而危害却在于农村贫困人口。

想要解除压抑必须解决这么几个问题。压抑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和性别比例不均衡。国家应该考虑到如果农村愿意生一胎者他们的养老的问题,假如生一胎其在老人亡命之前在什么灾祸中失去了,接下来谁给老人养老。假如生一胎为女孩,女儿嫁人了老人将何去何从?是跟着女儿一起到男方家中住呢还是怎么办?推究我国重男轻女思想的产生,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养老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人口的养老问题还需要家庭个体来承担,而在中国的婚嫁秩序的影响下,老人想要解决养老问题似乎还必须要一个儿子。在中国计划生育初期,中国人口的思想还很封建,因此只准一台政策与养老问题带来的重男轻女思想相融合为性别比例不均衡的产生埋下了祸根,这也为压力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男女平等是解除压抑良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打着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在很多问题上男女是不可能平等的。首先在家庭活动中男性拥有大的体力,当遇到家庭矛盾时,如果用武力的方式解决矛盾,女性是打不过男性的,那么作为女性这个群体他们只有默默的忍受。男性拥有大的体力,因此在我拼搏会有大的方便,因此在社会中各行业的领头羊一般为男性。女性在社会中行走时不方便的。在中国现代的时空中,女性的思想还不够现代,其归属性思想很严重,在她们的思想里女孩就应当是被男孩追的,因此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而她们却很少有去追自己喜欢的男生的意识,因此在婚姻方面往往处于被动。中国的婚嫁秩序是女性到男性家中组建一个家庭,这种婚嫁秩序导致女性在婚姻方面处于被动,也是导致重男轻女思想形成的原因之一。

很多社会行业对女性都是有歧视心理的,因为女性拥有弱的体力,还有生育的责任,因此他们会给老板资本积累的过程带来麻烦,我们会发现很多社会女性从事的工作都不是好的工作。另外还有可能遭受性的侵害。社会女性之于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是社会人口中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是社会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压力的承受者是整个社会人口。重男轻女思想与现代发达的医疗条件相结合,黑医院可能通过违背法治的方式谋利,实际上人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来控制生男孩是生女的。压力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男女不均衡。这导致社会上有很多适婚男性依然打着光棍,很多适婚女性为了逃避社会压力而不愿嫁给穷困者依然孤单着。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女儿有一个好的归宿(生活)而努力拼搏着,但其儿子依旧打着光棍,他的女儿不愿就近嫁出这让他们感到身心压抑。人在暮年看到自己的子女工作劳累不能团圆在一起,老人也不得欢乐。因此悲观地说,这个社会在压抑的、苦闷的运作着。

想要解除压抑有两个方法,其就像中药和西药治病的效果一样。西药快速但却不能根除,中药速度慢却能去根。那么快速解除压抑应通过哪些途径呢?快速解除压抑的方法时让社会上快速降生一批女童来快速平衡社会人口的性别比例,这需要政策的干预。国家为了减轻农民的压力不断在三农问题上投钱但却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贫困人口生活的相对无压力,现行农村人口因为婚姻问题而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国家可以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放在想办法让农村贫困人口都能拥有家庭,让其通过努力可以拥有更加美满的家庭。这一点如果在社会人口性别比例均衡的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像要让社会人口中迅速将生一批女童的方式很简单,国家可以对城市双女或单女家庭和农村双女或单女家庭在财政上予以奖励。根据现实需要不断的加大奖励力度,让那些顺应国家政策的人过上好的生活。这样可以用政策上的重女来平恒掉社会人口的重男轻女思想。中国现实的压抑另一原因是人口基数太大,那么国家还应该对农村单子人群予以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让社会人口在生育理念上与国家的政策相适应,从而使政策达到他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

用科学的管理来协调人们天然的生育,国家应该帮助那些想要拥有女童的家庭实现愿望,用政策来协调社会人口的性别比例。

用政策的重女来协调社会人口性别比例的均等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社会压力,其只不过是一种对现实男女不均问题的快速协调,这种方法并不能好的控制社会人口均等发展。从社会人口的思想上或者水从社会人口的意识流动中下文章方可真正解除重男轻女思想,方可消除因为男女不均而带来的社会压力。社会人口意识流的形成是根据自身需求联系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那么想要改变社会人口意识流动方向使其流向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方向。怎样改变社会人口的意识流动方向呢?首先需要从人的个体思考问题,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什么?他有什么后顾之忧,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个人的意识流动方向。当得出其意识流动方向后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去推测更多人的意识流动方向,发现不单单是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群体性问题。并且发现人群意识流动的方向指导的个人行为正好与人群和谐的问题相矛盾,从而使人群中自身群体中的两股思想产生矛盾并且无法协调,那么人群就在一种自相矛盾的环境中品尝着矛盾所带来的恶果痛苦的生活着。社会人群的自相矛盾现象不是一个人所能解决的,其需要矛盾的群体国家来进行协调,有的矛盾则需要世界人口统一的协调。比如社会人口性别比例的协调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进行协调,环境保护问题则需要世界各国派出联盟对世界各国进行污染与保护的协调。

女性在身体素质各方面都与男性有很大差异,因此就算倡导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但是在社会人口意识流动中女性还是不如男性。就拿工厂的运作吧!女性在体力上不如男性,女性有诸多的不便不适合干一些脏乱差的活,女性有生儿育女的责任。因此这些都会各机构的运转和产业的运营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在中国的婚嫁方面女性早晚是要出嫁的,其对父母所进的养育责任远不及男性,父母养儿防老更为保险。这一切问题都导致社会人口的生育观念偏向于生养男孩。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社会人口的意识流动使其转向生养男女相同呢?我想从真正意义上社会达到男女平等那么社会人口的生育观念才会改变。考虑到社会女性身体机能与男性的差异,社会人口权利的赋予者国家应对雇佣女工的工厂进行适当补助,对生养女童的父母进行适当的补助,对女性的权益加以维护,对暴力至于女性的行为加大处罚。改变现行婚嫁秩序,对男性前往女性家中组建家庭的行为给予奖励。不断完善中国现行的养老机制,对单胎中年丧子的家庭给予政策上的大力帮扶,的养老想策略,加大权力部门女性成员的渗透,改变姓氏规则。

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制定方案,那些没有大局意识只为个人利益而制定的政策,长久执行下去自身也会遭受其害。正如长年堆积在中华的重男轻女思想而致使社会人口人生第四阶段困顿,生活压抑,这有什么,这有什么益处呢?从政策上适当的维护女性权益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进而从社会人口意识流动方向上真正做到生养男女对自己价值相同,唯有如此才能从长久意义上消灭因为男女不均衡而带来的社会压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7000/

百年之压抑——论压力的评论 (共 12 条)

  • 心静如水
  • 沐子
  • 晓晓
  • 雪灵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楊葱头
  • 淡了红颜
  • 雪儿
  • 流星
  • 老党
    老党 审核通过并说 此文发到《爱思想》网对口。
  • 北渠

    北渠好的,那我试试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