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烽火台

2015-09-29 09:45 作者:六月飞雪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坪城地势高耸处,点缀着几处烽火台的遗迹。

作为古战场最后的痕迹,他孤傲的一直延续着他原始的风貌。倔强的与自然界做着最后的抗争。尽管在辽远的古代他们被作为信息传递唯一行之有效的硬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可随着时代的推进,科技的发展,他们的存在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只作为时光的验证而孤立无援的矗立在山顶,任凭风斑驳,自生自灭。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这样详载;上建圆屋覆之……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开觑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面,鼓一口,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晨及,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被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卒,知文书、符牒、转牒。而如今也只能从这些记载中去揣摩想象烽火台最初的模样了。

离家不远处,有一个叫榻墩子的烽火台。因为整个建筑上部基本坍塌,只剩底部宽厚的夯土层,人们便习惯称他为【塌墩子】 。墩子是自古沿传下来的称谓。自古以来很多称谓在历史的烟尘下黯然消失,被人遗忘。继而以新的称谓替代。就好像小时候,祖母一辈人没有厕所这一概念。均称【后楼】,如若方便就谓【去后楼】,如果放置现在,后辈人一定觉得陌生稀奇。我们小时候常跑去塌墩子上奔跑嬉戏,所以记忆比较深。 中国历史遗迹太多,而疏于打理。塌墩子也因数百年的高龄而近迟暮。破败,颓废,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同岁月的烟尘一样抹平消失而后归于宁静。变成记忆。

闲暇时,我就会跑到山顶,停靠在他的脚下。去听风的的声音,去看辽远的戈壁荒漠。想象着数百年前的狼烟生活,想象着数以千计的勇士在他的脚下同入侵的蛮夷搏击刺杀。狼烟四起,士卒在青的烈焰下,怒目圆睁,手持长矛。风啸马嘶,血浸战袍。也绝不容许蛮夷践踏城池半步。。。。。遂即兴作诗一首以作纪念。

烽火台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是你的士卒

在上上个世纪

纵使与你一起坍塌

也不会放下长戢

热血燃烧的青春

请为我作证

我的战马绝不容许

让我倒在黎明之前

我也不要与你割舍

让青春如烟尘一样零落

活着

就是决战于敌人的心口

用来祭典

插在你头顶的帅旗

待我含笑归来故乡

就在不远处

母亲的名义啊

将我安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6465/

烽火台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艾葭儿
  • 晓晓
  • 沐子
  • 老党
  • 大奔
  • 隐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