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支教随记-Day7

2015-09-01 17:19 作者:张小雪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到巴塘的第七天,晴,微风。天气甚好。

大家一起出去逛了逛巴塘,十来个人,统一的橙色装备,走街串巷。一行人,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把不大的巴塘县城逛了个遍。看遍了巴塘特有的藏式建筑,朴实的风土人情,也领略了传说中巴塘弦子的英姿。

听藏族朋友说,如果你到了巴塘跳过巴塘弦子,吃过巴塘冒面,却没有亲眼见过、吃过巴塘团结包子,那才是你真正的遗憾。朋友说到这的时候,我就在想弦子看过了、冒面也吃过了,但团结包子只是“闻声不见人”,我们这群只待两周的过客,匆匆而来,匆匆的走。是注定要和这美食失之交臂了。

说来好在老天怜悯,今晚“事务长”刚好给我们做了这巴塘团结包。十几个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这么造型奇特的包子,都疯了一般杀回宿舍,拿手机拍照,还摆出各种逗比的姿势要合照,更有的是大家都伸出自己的手指对着包子围了一个圈,我想大家都有希望我们团结的意思吧。毕竟,我们下乡的口号是:“We are 伐木累”。

边吃的时候事务长边给我们解释说,团结包子是巴塘本地藏族招待亲友贵宾的佳肴,在一般饭馆里是吃不到的。一般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蒸一个团结包,再配上一壶酥油茶,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年饭,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据说,他的由来当年的十八军进藏有些渊源,也有说法称是自巴塘祖先就有了。后来上网脑补了下,《兵哥哥和他的团结包子》倒颇有意趣。

第一次看到团结包,就被它的外形给雷得外焦里嫩。天下之奇特,无奇不有,洋葱小包子能一口一个,洋货汉堡包可能也就十来口,但说到团结包,这分量足够一个班的人吃。创了包子造型之新高。它外形别致,似包非包,似饼非饼。 它的做法也奇特,和我们传统的包子做法也差异极大。首先他是用蒸锅,用足够的面粉,做成一个大包子,里面的馅儿是粉蒸肉、粉蒸排骨,蒸好后就放在桌子中央,其次会在中央放一个装有蘸水的碗,然后亲戚或朋友齐齐围着热气腾腾的团结包子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无从得知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也无法说出这样的意义与否。 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至于团结包为什么会存在并广受欢迎,我想它不仅仅只是一道吃的佳肴,最重要的还在它所传承的精神吧!

2015.8.1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0745/

支教随记-Day7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