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进海参崴

2015-08-25 16:00 作者:安然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立秋了,秋风正凉,我一直沉浸在一种异国情致里不断回首。在刚刚过去的盛里,海参崴给我留下了一个最美最浪漫的回忆

计划去海参崴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一推再推到了现在。直到定下了行程,还是因一位同志临时出差又往后延了几天。海参崴之行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了,直到上车的前一晚,大家还是不放心,互通电话确认了一下,然后才开始踏踏实实地收拾行装。

同行的五个人都是第一次去俄罗斯,不知道海参崴和我们这里温差有多大,其中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问带什么季节的衣服,我说到那就知道了。我们的老周又问需要带多少钱,我还是说到那就知道了。于是,大家带着很多好奇,很多渴望,嘻嘻哈哈地出国了。

过了国门,迎面吹来田野的风

签证是早些天就办好的,我们没有跟团,选择了自由行。相比之后才知道,自由行的确是去俄罗斯的最佳选择。从密山口岸出境,手续十分简便,带好护照,每人买一张国际大巴的车票,终点站便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行政中心——卡缅雷博洛夫。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的大巴就到了口岸,护照照例会看很多次,随身物品也会受到严格检查,但也比想象中快很多。司机是位中国人,一路很照顾大家,一再交代过关的程序。因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对旅途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我都觉得新鲜,也特别留意。中间下一次车,办理行李过关,排队等候的时候,我有机会好好看看我们的国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境那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国门是灰色的,让人感到凝重,也让人无比温暖。除了庄严,还赋予我们一种温暖与安宁,那种感觉很奇妙。你会感到作为一个国家一份子应有的安全感,你会被“祖国”这两个字深深打动,你的心会变得柔软,你会清楚地感知身体里的血液在流淌,你会被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托举起来,而后深深地陷入一种有关于归属的思考。那一刻,我在心里严肃地明确了我的身份,不管她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论我身在何处,我将永远属于她。

“今天阴天,但没有,国门在一片庄严里。一脚踏出国门,我突然开始想念自己家乡,自己的祖国。”这是我在当天的旅行日记上写下的第一句话。

过了海关,我们的国际大巴开始在俄罗斯的原野上奔驰,直接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地广人稀,俄罗斯近年来推出的十分优惠的土地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来到此地,因此能见到很多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从俄罗斯古代起三十几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尽管他们的发展程度相差悬殊,但都为创造这一地区的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车速不快,我目不转睛地透过车窗看外面的一切,俄罗斯的一切。公路两边既没有花花草草,也没有树木。举目所至,都是一望无际茂盛的草甸子,像地毯一样伸向天边,全无人为的痕迹,保持着一派原始和天然。草甸子上的野花不是零星开放的,成片的黄,成片的粉,成片的蓝,像一块巨大的锦布不断地延伸与变幻。有一片金灿灿的黄,绵延无边,在车窗外掠过五分钟之久。在俄罗斯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说,千万别以为是麦田,那是一片野花。

下车了,田野的风吹了过来,从头到脚,进入每一个毛孔里,那么清爽,那么通透。头发乱了,衣裙飘了起来,风里夹着花香,夹着青草味道,沁入心底是甜蜜的。难怪普京总统骄傲地说,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世界氧吧。在这里,空气是美味,是一道大餐。

宁静美丽的海参崴

那是我心里的一幅画,在我的脑海里幻想了许多年,到了海参崴我才真正见到她。

踏入金角湾的那一刻,我便被她的美摄住了。一湾湛蓝的海水,一片如玉的海滩,宁静得如午的星空。海湾里有许多船只,有货轮,也有专用船只,还有一些私家游艇,安静地泊在那里。靠岸的船落下了帆,只剩下桅杆,在如语的海浪声中脱下了一身的疲惫。

金角湾像一个大牛角,伸入阿穆尔半岛,这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不冻之港”。岸边高高低低的山峦,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一片片绿紧紧依偎着海的边缘。站在海参崴的至高点,俯瞰美丽的金角湾,海湾美景尽收眼底。我找不到这海湾的半点瑕疵。

港口静得出奇,游客们说话似乎都是窃窃私语,唯恐惊扰了这份宁静。我从一处栏杆向下望,很多水母飘在水面上,静静地随海水漂流。那是我第一次对水母有这么真实的感性认识,很动人,很难忘。

我喜欢安静,又静又美的东西对我有极大的诱惑。不见得我一定拥有,但能多望几眼也很满足,很幸福。在那湾湛蓝的海水边,俄罗斯远东海岸上的那份静美,直接影响了我的心情,带给我对人生最深刻的思索,甚至会改变我的性格,还有我日后旅途的方向。

金角湾,她不会记得我,然而我却再也忘不了她了。

离开海港,我们随朋友的车去了火车站。把车站作为博物馆,世界上并不多见,海参崴的火车站是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与从这里出发去往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有关。西伯利亚大铁路总长9288公里,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跨越八个时区,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最壮观的铁路,全程票价约合人民币3500元,需要走行七天七夜。途中穿过辽阔的松林,越过乌拉尔山脉和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到达太平洋。

海参崴车站是典型的十七世纪俄式建筑风格,拱形的屋顶,穹顶上巨大的彩绘,都让人心动不已,会让人瞬间穿越进入俄罗斯的历史。还有精致的旋转楼梯,浪漫的购物区,实木雕花长椅,给人很多想象。旅客和游客都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如果没有朋友带领,我想象不到那里竟然是火车站。我甚至想加入旅客的队伍里去,手拿一张报纸,旁边放着一杯温热的咖啡,挨着喷泉坐在一张雕花长椅上,等一班去往莫斯科的列车。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文明动摇于东西方之间,也把它归结成俄罗斯历史的特点。经过这次旅行,我认为俄罗斯文化更倾向于西方。

我看见过那台火车头的照片,而今终于见到了。想说感谢,却不知道要感谢谁。它被陈列在车站的小广场上,在两列铁轨中间,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地球人的共同记忆。这个蒸汽车头,是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从海上运到俄罗斯。车头边是个纪念碑,刻有9288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也是大铁路终点的标志。

对于这条铁路,我最初的记忆来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妮娅在这条铁路上见了最后一面,那是我在少年时期对情的最初记忆与幻想。

“海参崴”,是中国人的叫法,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俄罗斯人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成为俄罗斯远东的一个城市呢?这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记录了我们国家曾经经受血泪与屈辱。领土被割去了,但割不去记忆。

旅途中遇到很多同胞,没有一个人称这里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我在心底默念了一句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

清晨早早地醒来,是被海鸥的鸣叫吵醒的。打开窗户,一阵清凉的海风便飘进来,整个

房间盈满海的味道。海鸥在窗边盘旋来去,似乎我一伸手就会碰到它们的翅膀。海面静静的,太阳刚刚升起,将一片金光柔和地撒在海上。

湛蓝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海岸,偶尔一艘快艇滑过,像在一张蓝布上划下一条白便又倏地不见了。

海就在脚底下,这要感谢朋友为我们提前预定的海景房。我迫不及待地下楼,沿着台阶而下,直达海边。很多鸽子和麻雀就在脚下,随处可见,丝毫不怕人,悠然自得地来来去去,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海边已经有不少人了,有画家在画画,有萨克斯手在动情吹奏,有年轻美丽的俄罗斯姑娘骑着单车匆匆而过,还有一位中国教练,教几位外国人打太极拳,有白人,有黑人,他们的T恤上印了四个字:中国功夫。

我张开双臂,任海风吹拂到每一寸。我特意穿上一件有长长流苏的衣服,纯白色,站在湛蓝的海水边,与海形成默契。海风让流苏飘飞起来,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也是美的。而我想象不出哪里会比这里更美,那个清晨的画面会在我心里停留很久很久。

我闭上眼睛,听海。海沉默着,我也沉默着。海是难以解释的,可以感受,可以想象,却永远解释不清。懂海的人,此刻也应是沉默的。但我不知道,是海水充盈着沉默,还是沉默充盈着海水。

很多俄罗斯人从我身边经过,用中文和我打招呼:“你好”。那些带着洋味的乡音,让我在异国他乡有所依靠,有所托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女人远远地就向我招手,然后友好地走到我身边,一字一句地用中文对我说:“我学中文两年了,想去中国看看,认识你很高兴。”我们交流起来有些困难,但互相留下了姓名,她叫苏珊娜,我和她说了很多话,彼此也都想多相处一会儿,最后苏珊娜送给我一本书,是圣经故事。撒播善良,撒播爱的人,无处不在。

吃过晚饭,我们去海参崴的街头巷尾转转。大街上的车川流不息,常见塞车,但没有人按喇叭,只有车的轰鸣声。在人行道上,不论是否有红绿灯,只要有人过人行道,车便自觉停下来等候。大厅内,餐厅里,没有人大声喧哗,所有人都低声细语。人人彬彬有礼,自觉遵守规则。听朋友讲,俄罗斯人遵守规则,有时近于“迂腐”,这也让俄罗斯人民保持着一种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文明与友好。排队是俄罗斯的一道风景,无论是购物还是坐车,只要是公共场所大家都自觉排队,自觉保持安静。

在海参崴赤道酒店午餐时,看见几个俄罗斯人聚在一起。俄餐很简单,有位俄罗斯人只点了一杯咖啡,仍然一丝不苟地铺上干干净净的桌布,然后优雅地开始喝咖啡和聊天,而看他们的装扮都是俄罗斯最普通的平民。

在乌苏里斯克落脚一晚,宾馆门口有一位卖瓜的老人,他静静地坐在大门口。等我们晚餐回来的时候,他还没有卖出一个瓜,但依然安静地等着,平和地向我们微笑点头,既不兜售,也不打扰别人。那样一种平静的高贵,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俄罗斯人不愧是精神上的贵族。

即使在记忆里,《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月夜》,这些安宁而又动人的作品至今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海参崴随处可见各种纪念碑,就像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很多公墓一样,这是俄罗斯人的骄傲与信仰。这些纪念碑有的耸立于市中心,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广场中央,可以说随处可见。在市中心广场,我们看到了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据说它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广场上有许多鸽子,它们不怕游人,随意从游人手中觅食,然后飞到纪念碑上去。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为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它始建于1961年。

那天,我们走过一座座纪念碑后,经过东方学院,它是远东和西伯利亚第一所高等学府,建于1899年,学院中央大门口摆放的两座石狮子,是我们中国政府赠送的礼物。

去海参崴旅游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部分景点都不设置门票,游客们随意进进出出,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就像在商场和某条街道一样。俄罗斯人并不把旅游区当成换取财富的手段,而是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欢迎着各国人民的到来,也彰显着俄罗斯人民的豁达与真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9153/

走进海参崴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