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语雷丁宁:透过“生成课堂”看世界

2015-07-01 09:40 作者:长春王语雷丁宁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王语雷 丁宁:透过“生成课堂”看世界

对于“生成课堂”,俺实在慢热;就像对于钟情的淑女,慢热往往持久。

慢慢读,欣赏啊!----是一种步入中年以后的阅读状态,改变很难。说实话,俺对于“生成课堂”正处于这样一种慢慢认知的过程,... ...。最近,没事儿就会读一读《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因为它“热”,而俺作为语文老教师,一直对于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当然,也见过了“语文阵地”每每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尴尬。

开始,泛泛读来,俺不时诧异---文字的墨香告诉俺:这是一位教育教学高人的沉思录... ...。读此书,急不得。需要静静想、苦苦思,... ...。同时,在自己的课堂实验、感受,凡事儿都有个认知过程----口号,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

说心里话,购买这本书,是在教授级特级教师李仁甫先生与俺这个草民的平等对话结束以后,......。但是,并不等于说:俺尊重您的人品,就可以全部接受您的思想观点。于是, 李仁甫先生用《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在努力打动愚钝固执于自我的俺,才疏学浅的俺也在阅读中吹毛求疵... ...

读书是某种纠葛的煎熬,但是,读书读不透“人”,一切皆枉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默契的准则:智者多喜欢经典。从这个角度思考,《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究竟成为永恒之经典,还是短暂之畅销,取决于知行合一的协调行走??----打一个通俗的比方:菜,好不好吃,厨师们说了不算... ...

茅于轼先生在一篇文章里面指出:教育的目的应该从“人才”走向“人生”。实质上表达了一种对于“再现课堂”的不满。而,“生成课堂”作为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探索之一,必然经历----成长需要付出,成长需要坚韧,成长需要信仰的过程。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一切教育都是围绕“人”而展开。那么,如果把“再现课堂”和“生成课堂”直观呈现于教学舞台,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只是,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也好,福泽谕吉、杜威等也罢,他们的教育思想沐浴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们,就是最好的代言人!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分别对于今天世界的贡献,就是最好的证言!!

一边读《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一边升腾的思绪是:“生成课堂”似乎离中国教育的“乌托邦”----暮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更近!

每天合上《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这本书时,俺会幻想自己成为木讷严谨的德国哲者,... ...用未来的眼睛屡屡慎重审视每一句启迪自己的言语----

一个“语文”,一个课堂,一个民族,一代人,一个世界。

“生成课堂”任重道远。

----2015年6月30日长春成长学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7364/

王语雷丁宁:透过“生成课堂”看世界的评论 (共 6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梦天之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