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问佛,佛却不语

2015-06-09 15:20 作者:武双羊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静静地躲藏在皖西南的山水弯蜒里,一屋一落,依山就势,临溪而守,出门便是峰峦叠翠,淙淙流水,田陌铺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家已不偏远,延伸不绝的水泥路打通了一座座山村与外界的阻隔,而现代文明则悄然改变了这里的一切,特别是网络、智能终端等互联设备的普及,正肆意重塑着千百年来传统、羞怯的村民人格和生活方式。

嬗变与重塑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近年来,几近消失的一座座规模不一的山间佛寺又忽而慢慢地寻址重建开来,清晨幕下人声去后,小桥流水,风鸣狗吠,已然掩不住远山深处的寺院钟鼓声。

往拜的,阅尽冷暖、潮息湖平的老人有之,上老下幼、艰难疲惫的中年有之,守望安逸、相夫哺子的农妇有之,踌躇功名、备试应考的少年有之,更难分成功失意者,乡下城里人,贤达与卑微。

这突如其来的回归,除了印证佛与追求感官刺激、物质享受和成功胜算为动力的现代文明角逐中,佛赢得一线云天,佛光觅着情色物欲的喧嚣和网络风潮的浸润,再次似无意间于芸芸世俗里掘开根茎一块,沙土一捧,便蔓得一枝叶绿,流放瓣瓣花香,也留给人无尽的疑惑和不解。

以我的老家为例,佛寺的回归,除了有禅宗之乡人文底蕴的依托,人们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相伴而来的压力、焦虑、迷惘和浮躁的反思与自省,而佛何曾发出安顿灵魂的呼唤?

“佛”自印度传来中土已有2000余年,不同年代,虽或荣或弱,却总能绵延佛学、佛教与佛法之间,流于或乱或治、或张或合、或聚或散、或炫或涩的历史轴卷与人声犬色当中。繁荣也罢,衰弱也好,佛从不喜急于色;静听质疑,笑受笃信,佛亦向来低眉不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生最惨莫于前无生机、退无活路,而人生最绝望莫于叫天不应、呼地不灵。那可叫无处着力又无地躲藏,挣扎只多了一地鸡毛。

即使这等落魄,一脸苦相地走进佛堂,跪一地虔诚,点一柱清香,听到的是跪拜者倾诉不止,上香人许愿诤诤,佛却永远化一尊泥胎,无非光华照人亦或不着浮饰。谁问佛,佛都不语,从未开口许诺

走出佛堂苦相虽未彻去,笑意已悄然聚集,对命运逆转的生机与期翼早如孩童溺食般涂得满脸花色。是佛法无边还是人心本来宽广?亦或世间从来都是祸福相倚,迷茫时只需心灵深处的一句自我对话,便可再一次坚定求人不如求己的信念?厄难过去,时境反转后,再来跪拜,语无论次地谢恩再谢恩,而佛仍端如泥胎,悄然不语。

我不止一次惊叹佛的定力,佛的不语,佛不为却不经意间化腐朽为神奇。

佛为梵文 Buddha的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不问出身,也不管是渐悟,还是顿悟,佛曰开悟即成佛。但自古得道佛、法、僧,哪一个不是曾经享尽人间浮华或尝遍世间苦难?人人皆可成佛岂非诳语?细一思量,这实乃俗人的执着,佛哪里说过这样的话,分明是我们人借了佛的名头。

修佛次第虽分“信、解、行、证”诸阶段,但佛却最讲无得。修佛、学佛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启发智慧的起止转承。参佛似乎永远只在路上。

坚持悟道者,不见得都能获有万种般若智慧,但总会在对“我”、对“世界”、对“我的世界”认知中应缘证得一丝一缕或一粒一尘的智慧无碍。就算历史重来,亦是高手有居庙堂之上,也总在民间如繁星簇拥,不是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也许,世间本无佛。佛只凝结了对智慧造极的期许,在于修知行之慧,从不求神通之果。享尽浮华者可,尝遍苦难者可,凡俗微卑者谁说不可呢?去问佛吧,佛微笑,仍不语。

佛法强调万物本空,“色”虽道尽一切有形质的斑斓,但万物皆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其当体是“空”。所以,佛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过往,既然一切皆空,自无烦恼,却岂不了无生趣?一切从小我出发,烦恼又必自在自生,内心亦会因自我自闭而终究还是无趣。不是有多少实现了个人成功,却失去了人生方向?!然,得亦是空、失亦是空,成亦是空、败亦是空,何须生忧惧,又何来得喜而失悲?

这才有大我境界,才有家国情怀,才有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才有“视天下人为子女,视子女为天下人”。易经强调生命价值在于“参赞天地之化育”,佛法讲普渡芸芸众生于绵延。两个不同的古老民族,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在对人生大义的取舍上竟出奇的一致。

离“杀盗淫妄酒”五戒是修佛,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远“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是修佛;出家受戒是修佛,俗家居士也是修佛;行德政、布王道是修佛,结善缘、施德行也是修佛,起一善念是修佛、去一恶念也是修佛,困顿后的呐喊是修佛、执妄后的沉静也是修佛。可谓一念一菩提、一善亦佛陀,一级石阶短,千重楼阁空。

当年南怀谨老先生在峨嵋山闭关三年,下山时,一和尚问他大藏经都全部读完了,怎不出家?南老先生以诗作答:不二门中佛法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生不上如来坐,收拾河山亦要人。大隐于市、活跃于朝,你能说南老先生不是修佛?向佛求证,佛还是微笑,依然不语。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上乘无心,住于清静,不见有空,不见有色,一切真如,所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下乘有心,住于有无是非,见色见空,非空即色,非色即空,起心动念皆是妄见,故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

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更会有一千个“我”、一千个“世界”、一千个“我的世界”,心中自然住着一千尊不同的“佛”。你不是我,焉知我开悟没有、如何开悟,又开悟或多耶或少耶?

若不信,仍可去问佛,佛断然不变的是微笑,一贯的是不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2290/

我问佛,佛却不语的评论 (共 5 条)

  • 孤帆鸢影
  • 心静如水
  • 绝响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更会有一千个“我”......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人生过往,既然一切皆空,自无烦恼,却岂不了无生趣?一切从小我出发,烦恼又必自在自生,内心亦会因自我自闭而终究还是无趣。不是有多少实现了个人成功,却失去了人生方向?!然,得亦是空、失亦是空,成亦是空、败亦是空,何须生忧惧,又何来得喜而失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