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云细语(访谈录)
芷云老师是江苏苏州人,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们成为了好友,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芷云老师的散文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进了丁香文学,当我再次看到芷云老师的散文《父亲的手》被江山文学推选为散文精品时。带着崇拜之情和好奇之心,我代表《丁香文学社》,邀请芷云老师座客《丁香文学》1547访谈直播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遥雪儿:芷云老师您好!欢迎你来到《丁香文学》1547直播间,接受我们的直播采访!作为一名实习记者, 第一次能采访您,我感到非常荣幸。若有不当,敬请芷云老师海涵!
芷云:雪儿老师您好!首先我很感谢《丁香文学》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接受1547直播间的采访!当我听说您要采访我时,真感到惶恐,我第一反应是想拒绝的,但考虑到雪儿老师受社长和大家的委托,也就答应下来了。说句心里话,社里优秀的作者很多,他们都能够作为采访的对象。可社团里想到了我,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丁香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遥雪儿:芷云老师的名字好特别,有什么内涵吗?
芷云: “芷云”是我在江山文学网注册的ID。在纷乱尘世中,我希望也能如风云一般自由来去,云从水出,水化为云。
遥雪儿:你的散文、文字充满着淡淡的忧郁,那么,你的文字积淀来自于哪里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芷云:我的好友们都说我的文章带有淡淡的回味,或也带有点忧郁,所有的这些可能来自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是一种自我修炼与提升的自然结合体。我是个感性的人,容易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产生感慨,所以我的文章也和我的性格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遥雪儿:一个喜欢写字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高雅而丰富的,你的感受如何?
芷云:雪儿老师这问题问得好,一个喜欢写字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高雅而丰富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既是一种淡雅之香,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佐料。现实世界人人都能拥有,我认为精神世界唯有读书之人才能拥有。
遥雪儿:芷云老师喜欢写散文,不喜欢诗歌吗?
芷云:我喜欢写散文,但我也喜欢读诗歌。文学是没有界限的,我认为两者之间是互通的。比如诗歌,我喜欢读泰戈尔,他是一个“孩子天使”他的诗就像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读泰戈尔的诗会让我感到和平,感到安宁。诗歌是开启我心灵的一把钥匙,它能让我的灵魂升华。
遥雪儿:您感觉现在什么题材的文章最能引起共鸣?
芷云:我感觉能反映老有所养,知恩图报的正能量题材的文章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父亲的手》这篇散文,没有华丽的词汇,我只是用心和情在记叙着父亲那只勤劳的手受伤的整个过程。在写文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流泪,我想到了很多……
一场事故,一段经历;一个故事,也是人生的一次思考。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只要是传播正能量的,它的发展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遥雪儿:您认为丁香社团该怎么发展?
芷云:雪儿老师是丁香第三代人,您关心着社团的发展。社团今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把面向大众,追求社会效益,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作品汇聚成为江山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遥雪儿:是什么缘故让芷云老师您走进丁香文学呢?
芷云: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江山文学,在这里先踏进了平凡、家园、然后来到丁香。是丁香淡雅的清香吸引我而来,是丁香折射出的正能量让我走了进来。
遥雪儿:一个团体又一个团体的产生,它的内在必然是什么呢?
芷云:一个团体又一个团体的产生,它是江山文学网一支支新的生命军,各种团体的产生也将是一种竞争和淘汰。每个团体它将会给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方便。江山文学网这支团体队伍将会为这方正能量的网络文学打造出更多的网络净土。
遥雪儿:芷云老师,上网时间长了,接触时间长了,对待网络的一些情感会不会有呢?
芷云:这个要看你接触的网络是不是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如果它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我想这样的情感是不会割舍的。
遥雪儿:芷云老师您平常喜欢看什么书?
芷云:我喜欢看的书比较广泛,只要是能启发人的,有创造性的都读。平时我读的书有《精美散文集》、《读者》、《诗刊》等。我也读一些给人智慧提升的书,如《狼图腾》: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刚毅之魂。现在我正利用业余时间在读《古文观止》,金克木先生认为:”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古文观止》这本书是我们现代人探索古文宝藏的“金钥匙。”
总之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切全在用心去感受的。
遥雪儿:芷云老师您最崇拜的名人是哪位?
芷云:我最崇拜的名人是鲁迅。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遥雪儿:那您的座右铭是什么呢?
芷云:我的座右铭是“以徳为先,教书育人。”
遥雪儿:您的职业是教师,教育学生应该先学会什么?
芷云:我的职业是教师,我认为教师教育学生应该要先学会做人,还有就是要懂得感恩!
遥雪儿:请您谈谈你每一次投稿和发表后的心情,好吗?
芷云:雪儿老师是编辑,我知道这个问题你是一定会问的。我是高高兴兴地投稿,然后又心神不定地等着发稿的消息,就像学生一样听老师公布着自己的考试成绩,总的来说有喜有忧,每一次投稿我都能从编者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也能从其他作品中感悟到很多。每一次作品发表后我都会陶醉在文学的殿堂里,从而更加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遥雪儿:您对丁香文学有什么看法?包括编辑水准,编者按?
芷云:我对丁香的看法是:知音难觅,得之快哉,不遇淡然。编者按是指对编辑一篇文章的说明和看法。《丁香文学》活跃着一批年轻且精神力旺盛的优秀编辑,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严格的审稿态度令人敬畏,丁香老、中、青三代人凭着一颗对文学执着的爱,在社长凌雨涯的带领下会越办越精彩的。
遥雪儿:您对丁香文学的寄语是?
芷云:芬芳的丁香盛开在江山。
遥雪儿:再次感谢芷云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丁香文学的优秀作者的专题采访。我代表社长及全体编辑老师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芷云老师能健笔长青,佳作不断,创作愉快!
芷云:古人曰:“遥看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想这就是“遥雪儿”老师取名之意,自然也是《丁香文学社》之品格。现实中作者与编辑老师有着十分亲密的鱼水关系,作者在创作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像《丁香文学社》这样好的平台扶持,如果没有广大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没有老师们不分昼夜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他们对作者每一篇文稿一丝不苟的审慎、纠错、润色、宣传与提升。那么作者的美意将会受到一定时空的制约,那么很多有才智的年轻人将会英雄没有用武之地窘境。同时很多优秀作品也只能落到石沉大海的下场。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十分感谢《丁香文学社》的各位老师们,感谢你们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对我们进行采访。我想在你们今后的直接关怀与指导下,我们的创作方向、创作理念、创作手法都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为此我在这里向遥雪儿老师及《丁香文学社》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有决心在未来的彼此合作中为咱们的“丁香家园”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芷云老师是一位非常和气谦虚的人,她那带有浓浓的苏州乡音,如太湖的晨风一般轻盈。初见芷云老师芳容,有大家闺秀般的江南之凤范儿。会让更多人联想到蔡文姬,李清照,王昭君,琼瑶,三毛,张爱玲等诸多才女。难怪芷云老师的笔下,会溢香江山文学。原来是人美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