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清明的风雨
迪心
清明刚到,果然是冷风飕飕苦雨凄迷。先是打碎了很多人清明出游的美妙梦想,接着阻断了很多旅行者的脚步,料峭春寒时隐时现,继而寒食的烟火升起,时而淋漓,时而淅沥,湿漉漉地连着今天和昨天,连在梦里,连在记忆中,回到了先逝的亲人面前,也似乎总有一种寄托,或是哀思或是挂牵,更有一种祈愿,或是希冀或是期盼。
走在崎岖蜿蜒的泥泞小路上,穿过曲折起伏的山峦,完全远离城市的喧嚣与雾霾,就在雨里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入儿时年少的记忆,走入霏霏乱想的幻梦。即便是雨衣或是雨伞,阻挡了暂时的风萧萧,却还是被雨水湿透衣衫,最终整个人都潮湿起来,连说话或是思想都是湿哒哒地有一句没一句。
想着姥爷姥姥或是爷爷奶奶,悲凄切切中完全变成一幅幅黑白的世界,爷爷在生产队大伙食团当团长,姥爷却因为饥饿吃了“仙米”白泥差点梗阻而死,几个舅舅先后活活饿死,几个叔伯与父亲却也先后加入造反派,最终父亲因为偷盗生产队粮食被打断了腿,从此成了瘸子,小叔后来被红旗派抓进了监狱……
想想那段黑白模糊的历史,整个中国大地都差不多,上至开国元勋,下至百姓黎民,都一如这清明风雨般,淅淅又沥沥,沥沥又淅淅。姥爷姥姥或是爷爷奶奶的坟头早就被杂草森森掩隐在山坳中,另一边山坳却是几位叔伯与舅舅们先后点缀的坟茔。想来先人们并不孤单吧: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四十几年、五十几年,半过多世纪过去了,这一片土地已经久违了,而这清明的风和雨,虽说来去不定,却总是要一起来的缅怀或是庆祝一番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想到加入红小兵继而加入少年先锋队以及共青团之时的样子,清明前后,学校总会组织去烈士墓或是革命英烈纪念碑前祭奠或是默哀。一晃之间,似乎上了大学之后,再也没去过陵园或是祭拜过先烈了,因为整个中国都在为民族复兴之梦而掀起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先是为了生存而四处打工流浪,接着是为了家小而奔波,紧接著为了孩子念书要买车买房,孩子毕业了,又得忙着张罗工作与婚嫁,到老了,还得照顾孙儿辈一群小家伙……
就这样啊,一辈子就快过去了……
这样想着啊,凄迷中竟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悠忽之间忽然想起儿时的朋友或是年少的同学来,这样想着想着啊,又想起了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或是领导们来,思绪一下散开去:上海、成都、北京、南京、广州、香港……数十年来的确还真认识了不少人呢。真希望这些思绪一直就这样永远延伸下去,回忆毕竟是美妙的,毕竟人生是有缘才相识呀。
思绪很快就被一只水牛的到来打断,没有短笛,更没有牧童,而是一位披蓑戴笠的老人,依稀中终于认出他就是儿时曾经的玩伴,他竟然在这久违的山中度过了数十年。
残山剩水依旧,纭纭黔首何处?
相逢虽难却是别更匆匆。三言两语之后,不由问及曾经的往事与朋友,或么因为富贵了妻离子散,或么因为腐败贪污进了大牢,或么已经作了古。细细数算下来,善始善终的没几个,庆幸的是居然彼此还活着,不必再说,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彼此好好珍重!
这下再也没有思绪了,赶紧快步走回老家的路。
回到老家,这雨却是更加地凄沥起来,凝视着这风这雨,脸色却更加难看起来:可嗅可亲之余,总感觉少了些年少激情,多了些纸醉金迷;可听可味之余,总感觉少些壮志豪情,多了些贪淫奢靡;可触可摸之余,少了些忧愤悲情,多了些蚀骨销魂…….
一种摧心折骨的痛挤压着湿漉漉的灵魂,想要嚎叫,想要呐喊,却只能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