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城早餐现象(原创)

2015-04-17 14:21 作者:苍山雪绿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07年10月2日凌晨1时57分,我和几个同事在石河子总场上海路东头石莫公路边上蹲守。车中狭的小空间窝的我难受,我穿上小棉衣下车在路边转,看见公路对面有人正在生炉火,出于好奇,我就走过去看看。走到跟前我看见一排子土房子前面用木板搭起的简易棚子下面一男一女在忙碌着。有几张简易的桌子摆在棚子前的大榆树下,棚子旁边立着一个废旧油桶坐的简易炉子。

我打量起这两个人,年龄大约四十多岁,穿的很朴素但是很干净,憨厚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个本份人。我站在炉子旁边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两口子,在这里开了个水煎包子店。我问他们早餐店一般都是四五点才开业,你们怎么起的那么早?那个女的笑着告诉我,现在拾棉花的人起得都比较早,俺们的店小利薄,雇不起人,所以早起,提前多煎几锅包子放在那里。这时男的已经把平锅放在炉子上用水洗干净,女的麻利的拌着包子馅,包起了包子。两点二十五分第一锅包子出锅了。那个男的热情的对我说:“老乡你吃上点。”我摆摆手告诉他:“我吃的晚,不饿。”

我问他们:“听口音,你们是河南的还是安徽的?”男的说 :“我们是安徽阜阳的。”我说:“我在阜阳待了半年,在那里不好找工作的。”女的说:“俺们那里要能挣钱,我们也不会来这里做小生意了。”男的问我:“你老家是哪里的?”我说:“是江苏的。”男的高兴的说:“俺们还是半个老乡呢。”我笑着点头默许了,女的忙给我搬了的凳子让我坐下。由于我们是半个老乡,两口子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女的告诉我他们两口子是三年前来石河子的,刚来时就想开个早餐店,那时身上只有不到一千元钱,开这样的小店,把各种手续办下来,再买些东西需要两千多元,她老头子就去给人家打水泥地板,用了半年时间挣了一千多元,开了这个小店。家中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十七岁了,在老家上高中。小女儿十二岁了,就在上海路附近的民办学校上小学。我问:“那你们的负担一定很重吧?”男的说:“大丫头在家上高中住校,一年要六七千元,放假了到她爷爷奶奶那里住。过年还要往家里给娘寄三千元钱。小丫头在这里一年零零碎碎也要花上几千元钱。”我问:“你们每天卖早餐的收入是多少?”女的说:“秋天生意好,拾棉花的人多,一天也就是二百六七吧。”男的接着说:“俺们一年除去吃喝房租费,还有两个女儿和老家的花销,还能落个万把块钱。”我惊讶的说:“不错吗,一年能挣二万多元。”男的笑着说:“也就是两万五六,养家糊口罢了。俺又挣不上大钱,踏踏实实的做点小生意,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女的告诉我:“你们石河子人大方,钱好挣。”我问:“你们天也起的那么早吗?”女的说:“冬天俺们不卖早餐,炸麻花和馓子卖,节前就休息了,到了四月份再开早餐店。”我问:“你家的小女儿帮不帮你们干活?”男的自豪的说:“俺家这丫头可懂事了,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帮忙干活,九点钟上学。”我笑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两口子高兴的合不笼嘴。

一会的功夫,五六锅包子下锅了。我看看表,三点多钟了,站起身来给这对勤劳夫妇打声招呼,回到了车里。我看着两口子忙碌的背影想起许名奎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同样的道理用现在很普通的一句话说:“勤劳致富”。我想这就是我们石城每天开业最早的早餐店吧。

2007年10月4日

写于石河子总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8448/

石城早餐现象(原创)的评论 (共 7 条)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我本豺狼
  • 晓晓
  • 雪灵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