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的缅怀(三)

2015-04-12 10:10 作者:王明灯2013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永远的缅怀(三)

(魂归故里是洪世清多年来的侈望)

王明灯日志

王明灯作于2011年清明

魂归故里,一直是洪世清逝世三年后我的侈望,也是洪世清生前的愿望,洪世清带着自己一个家飘泊了整整一生。多年来,只要他在异国他乡能遇到一个家乡人和他聊几句家乡话,他就倍感亲切,他依稀又看到了巍巍矗立的举世闻名的东西塔,依稀又看到了世界最长的安海五里桥,依稀又看到……乡土、乡音让他一生魂牵绕。

当我第一次去杭州进修,课余之间,我无心无府地和他乱侃,浓浓的乡音,让他兴奋不已,他说他几十年来从没有家乡一个人在他面前肆无忌禅地乱侃,他说那种感觉真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为了心中的事业,他还是选择了浪迹天下,他毕生喜欢游大海、爬高山、玩名胜、寻古迹,一打开地图看到哪里有千年古迹、石窟他总是披星星,戴月亮,自己一个人追火车,赶汽车,风风火火地到那里玩个够,黄山、墩煌、石窟,四川大佛……哪里有大佛,哪里有奇山异水,哪里有古国的名胜,哪里就有他创作的灵感,他就不顾一切地往哪儿跑。无意中他跑到了大鹿岛看到那里惊涛骇浪下的奇磷怪石,心中涌起了一种冲动的感觉,他对那里的“头头”说:“这是个天然旅游的好地方,每一块石头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艺术品,你们让我搞岩雕,我一分钱的稿费都不要……”说干就干,那岩雕一搞就是几年,那秦汉风韵的岩雕不久便脱颖而出,似又不似的鱼便“鱼龙潜跃水成文”……紧接着似乎是全国几十个媒体争相报道,大鹿岛出尽了风头,随之而来的是蜂涌而至的游客。

大鹿岛一之间成了众岛的“名星”,洪世清也成了“名星”,洪世清曾许若带我到大鹿岛观看,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和他老是忙着全国跑,一辈子总有他忙不完的事业,这事便吹了……

洪世清每次到大鹿岛望着那惊涛骇浪,他总是想着家乡的东海湾。

后来,有一次全国建筑会议在泉州召开,在建设部工作的弟弟参加了这次会议,市政府邀请他们到崇武旅游,第一感觉让我弟弟立马感觉到崇武是个天然的艺术大港,后来在我弟弟向泉州市政府的推介下,洪世清来到了崇武搞了八年的岩雕。

洪世清来到了崇武,家乡媒体的报道便随之而来,人们似乎看到的是浪漫轻松的玩酷艺术,但到了崇武,我才知道这是谁也不想干的“累活”。白天,天还晴空万里,我穿着单薄的衣服,觉得很狭意,而到了晚上,海风把那丈把高的海浪推向远方,我们住在挨着海的招待所窗底下就是狂风和汹涌的大浪,大海漆墨黑,在招待所的灯光辉映下,那浪冲得高似小山头,一浪高一浪,我第一次看到的是象魔鬼般的海浪,它让我惊心动魂。白天五点多钟,天还没亮,洪世清就带着工人,把我们叫醒,我们穿越在那又尖、又滑、又冷的奇磷异石上,脚就象踩在高空的钢丝线上,海风把我们整个人就要掀翻,我惊魂未定,似乎我随时都会被葬身在海里。他却轻松地从这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上。一点也不令人觉得那是已进入人生古来七十稀的老人,他从无数岩石中挑选了一块让他上心的怪岩,便在上面根据岩形指点成类似秦汉的游鱼,指挥工人在岩石上电冲,而后自己又在上面根据创意用锤子锤,用钢刀扎,经过一番精心的打造,一个秦汉刀味的岩雕便脱颖而出,望着自己的杰作,洪世清会笑得很灿烂,那毕竟又是他的一个“亲生儿子”。

天,六月的太阳把大海海沙爆晒得就象火焰山,我看到洪世清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腰上,吊在大岩石的高空上一刀一刀地锤着,岩石下的我虽然撑着洋伞,却已汗流浃背,当他锤下最满意的一刀下来后,我看到他身上皮肤被太阳晒得一层一层地脱落,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十几年的大鹿岛和崇武大地艺术岩雕,带给洪世清的是荣耀和无数的光环,国内外六十几个媒体的神乎其神的报道,并没有让他飘飘然,他胸中装着仍然是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媒体多层次的报道也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地艺术家,但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是个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承传出来的杰出画家,他的憨态可鞠的熊猫国画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他的许多作品是千古极品。

洪世清展转几年长时间地来崇武搞岩雕,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往我这儿跑,让他感到有个心灵的港湾,他一有空就在我的画案上画画,让我受益匪浅,他希望我能契而不舍地坚持画画,不希望我写文章,更不希望我向文学转向。当然我也不会向文学转向,我写文章有一搭,没一搭,只是记忆中的碎片,我穿越了时空,把它们零零碎碎地衔接起来,更何况我一生从来也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稿费,在这方面我是个低能儿,我不懂得怎么投稿,也没有勇气投搞。我写文章只是实话实说和玩玩而已,而画画是我的魂,每当我拿起笔来,我总觉得我生命的存在!

洪世清也希望他的学术能够有人传承,当他看到学生和齐白石、番天寿、黄宾虹、刘海粟艺术大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他的心就沧凉,赶时尚的“浪潮儿”已经把笔墨抛到九层云霄外,他们忘记了笔墨是国画的魂, 洪世清常说一张国画没有笔墨也就没有生命,墨分五色一直是千百年来国画的要领,为了一张能够表现出笔墨的好宣纸,我和洪世清跑遍杭州、南京、上海、北京,跑遍了千山万水,弟弟也跑遍了北京的各个纸店和各个美术院校,我现在画的宣纸大都是我的弟弟经过无数纸店的寻找而空运而来的。洪世清说:一张好的宣纸就是一幅好的作品的开始。洪世清生前有许多人请他到安徽径县鉴定宣纸。径县很多人知道洪世清是承传齐白石的虾,而虾是透明的,能画出虾的透明感一定是好的宣纸。

一张好的宣纸,更让承传四个大师的洪世清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憾,那永远绽放的艺术之花永不衰败。

有人说:“人生不能没有遗憾”。洪世清在艺术上有他辉煌的人生,但也有他人生的“败笔”,或许他忽略了人世间的真情,在他人生巅峰的年代,却留下凄凉的晚景,他失去了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天伦之乐,在自己生命的尽头留下悲剧,他给自己留下了悲剧,也给别人带来人生的悲剧!

洪世清生前曾无奈地对我说,他人生最大的遗憾是那凝聚着几十年心血的岩雕已被层层的工艺品包围,他那永载史书的作品被“沦陷”了,金钱战胜了艺术。

虽然大海的天仍然是湛蓝湛蓝,大海仍然是一望无际,波浪仍然是汹涌澎湃,虽然他秦汉韵味的岩雕在大海的烘托下,总是骄傲地抬着头,在游人的面前无限风光,但洪世清的心是沧桑的。

洪世清人生最大的遗憾和悲剧是在他临终的前几个月,他的一生的作品及他和四个艺术大师合作的作品及我们一生价值上亿的收藏突然失踪。他生前口口声声说作品是他的儿子,如今他千千万万个儿女不知流落何方,无可奈何花落!

******************

我深信佛教的六道轮回,我也相信灵魂的归宿,即使那是唯心的,也让我的心灵有个慰籍,飘泊了一生的洪世清,我希望他进入天国后,灵魂能有个好的归宿。也许九泉之下的他性格再也不会象艺术上那样的张狂,他那内心的高傲也许渐渐地趋于平静。他或许反思他的一生,人生不能没有激情,但人生更不能没有责任

这个世界或许有人为他出家,有人为他穷困僚倒一生,有人为他留下凄凉的晚景,但更多的人是为他的艺术而倾倒。

我赞成这样一句话:“评价一个艺术家,艺术归艺术,人品归人品。”

虽然洪世清生前多次对我说:“他亏欠我们王家很多……”,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对媒体说那句话“恩深如海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6898/

永远的缅怀(三)的评论 (共 6 条)

  • 雨袂独舞
  • 淡了红颜
  • 晓晓
  • 心静如水
  • 诗心云卿
  • 读书不求甚解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