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探访旌德朱旺千年古村落(四首)

位于黄山东麓的旌德朱旺村距蔡家桥(205国道)1.5公里,建村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旌德著名古村落之一(现为AAA级景区)。
村落四山环绕,大溪河由东而来近村南折环村迂曲而流;朱溪水由北而南穿村而下,至村口汇入大溪后,向西南两山对峙的豁口流去。
村中建筑是传统的徽派,以朱溪河为中轴向东西两侧延伸,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尚有47幢之多。
村中风景以“九井十三桥”最为著称。即朱溪之上连通两岸村街的是十三座巨大条石搭建的石桥;溪中建有高出水面的方井九口,且井水与溪水不同源,即使溪水漫过井面,井水仍然清澈,即“井水不犯河水”,是村民饮用水水源。
沿河村街有“茶”字号老铺、“凫山书院”、绍兴堂、垂裕堂、“五子登科”第等气势恢宏的古建名宅。另朱建农故居、兄弟翰林之一的朱泽谈读书处的闲云谭、朱旺水口等也值得探秘……
徽州古村落非常重视水口。村庄背山面水,山为龙脉,两侧一般应有曲折之山峦拱卫,谓之狮象扼守,正面为低缓的阳山,即面屏,构成一种“中夷广而外扼”之势;水需曲折迂回,环村而流,出村口须有阻遏,谓之聚财,因此建有桥、坝、亭、塔、廊、坊等,这些人工建筑增添了水口的文化意味。水口处一般还植有树林或高大树木,谓之水口林,以达藏风聚气。
峰峦环翠合南隅,
溪水萦回抱舍前。
野旷田畴千顷碧,
平桥亭榭半层烟。
虽缺旧坊风流韵,
却有儿墙新事篇。
同伴初临眉宇乱,
总提猪菜问连连。
注:半层烟:因村口有树,农家的房舍在绿树掩映之下,炊烟在树顶漂浮,看去就只剩下半层。
儿墙新事:指村口文化长廊。
猪菜:朱旺和蔡家桥。缘于一个传说:猪过蔡家桥,将菜吃光,蔡姓衰败,于是蔡姓人就在朱姓将要落户的地方开挖了一条河,即穿朱旺村而过的朱溪河,名谓开肠破肚,以示报复。
水上村街
古村远近名声斐,
多少游人络绎行。
十数桥横两岸畅,
九方井卧一溪清。
俩三老号封尘远,
数宅雕檐锁梦深,
翻拣盛时熙攘事。
仍听村妇捣衣声。
注:十数桥:指十三桥。
朱旺古巷
错落街衢横纵处,
高墙深巷马头危。
天光一线朝晖漏,
绿藓多棱犄角回。
敲看青砖读岁月,
抚摸石框问光辉。
风流总被风吹去,
惟记朱泽兄弟归。
注:马头,指马头墙。
石框:青石门框。
朱泽兄弟:指翰林兄弟朱泽谈、朱泽波。
朱剑农故居
朱建农(1910~1986),朱旺村人,新中国红色经济学家。少年就读于朱旺小学堂,1927年,北伐军经过旌德时,参加迎接北伐军,并组织北乡片农协会,开展革命活动。后离乡去武汉结识恽代英等革命先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共产党。不久回乡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三年专心研读各派经济理论,初步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出狱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等,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后开展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其最著名的论著《土地经济学原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等奠定了他作为新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里程碑式的大师级经济学家基础……
一道清溪一片宅,
名人故里忆英才。
大师起自农协伍,
才睿初成典狱阶,
立论农耕兴国术。
著书经济树碑牌。
如今探访咿呀处,
不见卓姿倜傥来。
注:农协伍:史料介绍,1927年北伐军路过旌德,朱剑农辍学迎接北伐军,投身革命运动,在北向组织农民协会。
典狱阶:朱剑农的才学得益于三年监狱生活,在狱中,他认真研读各派经济学理论,奠定了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七律•探访旌德朱旺千年古村落(四首)的评论 (共 21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