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深恩
父母深恩
文字//红莲清韵
背景感言
多少次,提起这支笨重的笔,想写写我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怎奈才疏学浅,笔触拙劣,总找不出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今天看到朋友这美丽的背景图片,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澎湃的激情,于是,轻敲键盘,写下对父母恩情的诠释。
这火红热烈的背景多像父母与子女的心心相牵,血脉相连呀,只有这样的背景才能表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只有这样的背景才能代表父母之爱在儿女心中的崇高和神圣。这巍峨的高山多像带给我们坚强和睿智的博大威严的父爱;这轻轻的流水多像带给我们贤淑和勤勉的温柔善良的母爱;这碧绿的芳草就像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疼爱,本真天然,温暖奉献。正是这幽幽芳草般的默默无闻和高山流水般的宽厚博大才孕育出子女们浪花飞溅的澄澈瀑布般的壮美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到这里,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总感觉这些都不能表达我对父母的理解和深爱。还是写下我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记录让世人评说吧。
爸爸妈妈从小就是苦命人,虽然妈妈是地主家的千金,生的端庄秀气,可七岁就没了母亲,姥爷因与姥姥感情深厚,又担心孩子们受委屈而没有再娶。带着刚刚七岁的妈妈和刚刚四岁的二姨、两岁的舅舅与太姥姥相依为命。而爷爷却是为姥爷家放羊的长工,靠辛辛苦苦挣下的三亩田来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而且在父亲七岁那年,奶奶也撒手人寰,生活的艰辛更是可想而知。
从小苦命的爸爸妈妈成了人们心中公认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妈妈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手巧,温柔贤淑,尤精女红,勤劳能干。家族人在姥爷的带领下做了开明地主,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把骡马捐给了部队,把粮食分给了百姓,自己和村人们同劳作共织锦;爸爸不仅和爷爷一起照顾他的三个弟妹,而且自立自强靠挖甘草挣学费读完了初中,成了村子中第一个飞出山沟的雄鹰,做了赤峰师范的第一届高材生。就这样,他们的婚姻成了村子里的佳话。
坎坷青年
爸爸带着成功的喜悦和无比的自豪进城读书了。可入校的第一天就让他倍感尴尬和不解。他迎来的不是师生的羡慕和夸赞。因为爸爸衣衫褴褛,生活寒酸,不是那锦衣玉食的高贵子弟。面对老师们“这样的穷孩子也能读书?”的惊诧和质问,面对同龄人的冷嘲热讽,爸爸却毫无委屈和抱怨。从小就吃苦耐劳的父亲凭着自己出色的学业成绩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在三年师范生活中,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成了学生会干部,而且拥有了毕业后留校的优待。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兑现与母亲的婚姻承诺,谢绝了城镇女同学的情书,硬是选择了“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从此成了偏远农村的一位教师。他又和几位读过高小的民办老师一起建立了那里的第一所学校,一干就是40年。
为了那所学校,为了那些教师,为了那些学生,爸爸每日里早出晚归,白日里几乎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深夜回到家里还要拾柴捡粪,种菜浇园,维持生计。母亲每日里不仅要到生产队干活,而且要忙于家务,照顾父亲、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由于父母远离家乡,独闯异地,白手起家,无依无靠,父母亲手搭建的小房质量太差,竟有了四年搬了六回家,六年盖了四回房的传奇,可他们却艰辛而快乐着。
生活刚刚得以稳定,哪成想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由于解放时爷爷舍不得辛辛苦苦挣下的三亩田,被划定为富农。在那个“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特殊年代里,父亲终因出身不好多次遭受批斗,蹲牛棚,住马圈,游街示众。好在父亲是一位心装学生的慈爱教师,在学生们的帮助和照顾下渡过了难关,风波很快过去,并得以平反,重登讲坛。而那时的母亲正怀着哥哥,不仅要照顾两个姐姐,还要承受父亲被批斗的心痛。更可怕的是:由于父亲不在家,两个姐姐年幼,哥哥出生时疏于照顾,加之医疗条件差耽误了治疗,哥哥仅仅在世间生活了六天就因四六风夭折,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痛。也使父母今生再也没有与儿子结缘,成了父母心中永远抹不掉的遗憾。但他们依旧相互搀扶,相互慰勉,凭着爸爸的37元工资和妈妈的公分抚养了六个女儿长大成人。
劳累中年
因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身为长子的父亲一连生了两个女儿,令爷爷心寒失望,从此很少来家里小住了。自从哥哥夭折,妈妈又是连连生了四个女儿,因超生遭受计划生育部门的罚款,爸爸的工资也被连降两级,从此,想生儿子对他们成了天方夜谭,不再有缘。
在那个年代,虽然“女子读书无用论”还在蔓延,但爸爸妈妈却没有让一个孩子辍学,而是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就这样,大姐和三姐都读了高中,二姐读了大学,我读了师范、小妹和五妹读了中专。如今,都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家庭。
可供这多孩子读书谈何容易。仅仅靠爸爸的月工资和七口人的口粮田是解决不了学费需求的。但爸爸妈妈却没有因此为难,家里养起了牛羊、毛驴、鸡鸭,那浩浩荡荡的大队伍不知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的心血。
记不清有多少个星夜爸爸妈妈都是在牧场度过的;说不清有多少个黎明爸爸妈妈已在田里劳作三四个小时了;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妈妈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缝补衣服,赶制新鞋;算不清有多少个黑夜爸爸依然放牧在山野......就这样春秋冬夏、寒来暑往,周而复始,而他们却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幼小的我只记得那时我家的生活很富足,因为无论怎样苦累,每年过春节,我们姐妹六人都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漂亮新衣在伙伴面前谈笑风生。每年开学,我们姐妹都会一个不少的交齐所有的学费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
可爸爸妈妈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穿一件新衣,舍不得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妈妈的衣服虽然穿得秀气整洁。但是那种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我问妈妈为何不为自己做新衣裳,妈妈总是微笑着说自己是大人了,有一件穿的干净就好,再说总是劳作干活,新衣也穿不出好来了。
记得那时,家里养了很多的鸡鸭,除了卖一些鸡鸭蛋添补家用外,每日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炒鸡蛋的。那是特意做给爸爸的,因为爸爸太累,需要补补。可爸爸却总是吃上小小的几口,其余的留给我们,因为我们正在长身体也需要补补。妈妈是不吃的,她说她不喜欢吃淡的,咸的才好。妈妈的咸鸭蛋腌制的最好吃了,白白的蛋清,火红的蛋黄,哇,还流了油出来呢。馋得人直流口水的。可平日里却很难吃到,总是留给客人们吃,每每客人来家,妈妈总要精心准备四个小菜,其中一盘必是这咸鸭蛋的。我们是不准上桌和客人共餐的,待客人走了,妈妈才会把这剩下的饭菜分给我们,自己连一块咸鸭蛋都舍不得吃。当我问起她时,她却又说她喜欢吃淡的。直到如今,她还是如此,做上丰盛的饭菜微笑着看孩子们吃得开心的样子。唉,现在想来,原来妈妈早已习惯把好的留给爸爸和孩子们,真是苦了妈妈。
由于家里只有爸爸一个男人,所以爸爸不仅要忙碌自己的工作,周六周日和妈妈一起种田,每日起早贪晚饲养牛羊。而且,家里的苦活累活,需要搬搬抗抗的体力活都被爸爸一个人包了。尽管我们姐妹也会一拥而上去以二顶一,可还是会被爸爸呵斥走开,他是不允许女儿们做这种活的。每每这时,总听到妈妈的叹气声,她是在心疼爸爸,自责自己该为爸爸生个儿子才对呀。
最难忘的是每年的秋收加工粮食,已查不清爸爸扛进扛出多少袋米面了。只记得爸爸腰酸背疼劳累过度,整宿睡不着觉,叹气声一声接一声,从那叹气声中我深深体会到爸爸是多么渴望有个真正的男子汉来帮他呀。爸爸实在太累了。
说起父母的盼子情节,更让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听姐姐们说,妈妈在带我的时候总感到与带其他的姐妹不同。总以为我该是儿子的,为此还特意吃了好多好吃的呢。就连我出生的时辰都选择了虎年五月初八太阳刚冒红时来到人间,都寓意着“我发,红红火火”呢。所以我的体质是姐妹中最好的,白白胖胖,就连个子也是最高的。可谁知妈妈的好东西白吃了,仍是个不争气的丫头片子。
面对姐妹的戏言,我却真的当真了,四岁的我像只小老虎一样跑到爸爸妈妈面前,拍着胸脯说我就是他们的儿子。从此,虎头虎脑的我总是和爸爸走得最近。不像其他姐妹那样围着锅台帮妈妈,而是屁颠屁颠的跟在爸爸身后,帮爸爸捡粪收拾柴禾,给牲畜添草喂料。就是爸爸每次回老家我都是一次不落的护卫在爸爸身边,仿佛成了真正的男子汉。
记得在学校里,我总是争强好胜,巾帼不让须眉,不怕脏不怕累,年年被评为积肥标兵,运动会上金牌浩荡,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男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也一样都能做到。晚入学一个月的我竟与二虎用摔跤比赛的方式夺取了班长之职。从此,开始了我指挥千军万马的生涯。
尽管如此,也只能在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帮妈妈挑挑水,扫扫院子,帮妈妈偷干了所谓男孩子才能做的粗活重活。如果爸爸在家,看到我做这些还是一样被吼开的,每每这时,我才猛醒,原来,我在爸爸心中依旧是个女孩。但我的内心深处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己一定要为爸爸妈妈争气,让他们少为我操心,将来好好的孝顺他们。
爸爸妈妈如此劳累,可他们从没有因此而忽略对孩子们的教育和管理。记得那时,由于姐妹多,玩玩闹闹的便伴着此起彼伏的哭声,妈妈总是匆忙赶来,教训大的,看哄小的。那时我就懂得:人要懂得谦让,大的要照顾好小的。于是,渐渐长大懂事的我,便常常带着两个妹妹去邻居家找伙伴们玩了。可玩着玩着,哭声还是传来了。如果是妹妹们受了委屈,我是毫不相让,要大打出手,讨回公道的。让伙伴们带着哭声跑回家去。每每这时,我也要早早的躲起来的,否则,邻居婶婶领孩子找来,我遭受妈妈的一顿狠打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知道,邻居婶婶看到我受了罚,就会劝上几句高兴地离开的。于是,我们受了委屈时也想让妈妈去找邻居家孩子出气,可妈妈却从没有一次这样做过。她总是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会越变越好。在妈妈的教育和影响下,别人总是夸着我家的孩子善解人意、通情达理、上进优秀。实践证明:妈妈这朴实的话竟是真理。直到今天我还用这句话教育着我的儿子。
按照人们传统的说法,养女儿是可以发家的,何况是六个有知识有工作的好女孩呢。那年月只要嫁一个也会成为万元户的。可爸爸妈妈却亏大了。不仅搭上了白白供书的钱,而且把女儿白白送去了人家还倾其所有为女儿们置办嫁妆。
大姐婆家虽穷,但姐夫上进求实,和大姐本是同学,又和姐姐同校任教,爸爸同意。因那年正逢分田单干,又逢小妹出生,家里的田地实在没办法耕种,正读高中十年级的大姐为了帮父母分担家务,缓解家计,继续供妹妹们读书,竟悄悄办理了停学手续回家帮母亲种田,至今还是父母的又一遗憾。尽管小妹刚满三岁妈妈就又继续下田劳作,而让大姐考取了村里的民办老师去校任教了。于是爸爸妈妈不仅供读了刚刚考取师范的姐夫,而且平时常常周济大姐,也让我们姐妹要感恩大姐,多帮助大姐的生活。
二姐虽是读了大学,可姐夫家比我家还惨,兄弟六人都要成家,而读成书的只有姐夫一人,要白手起家也是一定的。可二姐夫豁达正直,姐姐愿意,爸爸妈妈也只有成全的份。于是,一边帮二姐照顾孩子,一边赞助姐姐姐夫继续深造。
三姐的婆家很富裕的,本可让父母省心,可三姐和姐夫偏偏要去广州发展,要买楼买车,情急之下,只得攒钱帮助。
那时发誓不会拖累爸爸妈妈的我,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偏偏对我的生生一见钟情。可怎奈他的家庭不仅穷困,而且他的父母年迈多病。爸爸妈妈再也不能承受女儿们白手起家的艰辛,何况是从小娇惯任性,连起码的家务都做不好的我呢?一想起过门后就要伺候多病的婆婆,他们是真的替女儿捏了一把汗的。可正因女儿任性而为,对生生情有独钟,爸妈拗不过女儿只得随了。好在生生志向远大,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还要办公司服务社会,爸爸高挑大拇指赞成,主动赞助三千。妈妈惦记女儿产期,婆婆重病无法照顾,从不住女儿家的妈妈竟主动挎上一篮子鸡蛋一个人步行四十里赶来了四女儿家,而且一住就是半个月,只有女儿最懂,此时此刻她又是多么放心不下把从不做饭的老爸一个人留在家。
五妹从小自立自强,婆家很富裕,夫妻两个感情也很好,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妹夫的爷爷和父亲相继因重病离世,留下了几万元的外债,天性好强的妹妹决定去大连发展,后来又去了重庆,开办自己的石材公司。由于公司忙碌,把不足一周岁的女儿留在妈妈身边。孩子夜夜哭啼,年迈的爸妈轮流抱哄,无法休息。我每次回家都会发现爸妈白发越来越多,面容也日渐憔悴。虽然我也理解着妹妹的处境,并且每次回家都给孩子买回各种药品和营养品缓解孩子的啼哭现象。但爸妈毕竟年迈,又有繁重的家务缠身。最终因我的电话,妹妹回家接走了孩子。爸妈知道后,我又挨了一通暴训。
待到小妹考学的时候,家境已经好很多了。因为只有她一个人读书了,凭爸爸的工资就够了。可小妹却天性贪玩,又因最小,宠爱有加,所以成绩总不是太理想。好不容易考入了中专,又在读最后一年时因当时的不包分配之风毅然弃学回家改学了电脑,仍然没有出路,生生只得安排她来公司工作。
后来爸爸认可了小妹的一桩亲事。妹夫是复员军人,看中了妹妹。可家里贫困,还有两个妹妹读书。他父亲了解我家的境况,竟主动承诺要儿子做上门女婿。小伙子精明能干,又孝顺懂事。妹妹同意,爸爸欣然应允。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爸妈一下就年轻了很多。整日里笑逐颜开,谈论的都是给妹妹设计新房,买新车,置办新家具的话题。我知道,父母的最大欣慰是小女儿招了上门女婿,他们虽没有儿子,可晚年终有所靠。
可谁知,就在妹妹结婚的前三天,妹妹的婆婆独自悲伤,哭哭啼啼呕出了病。这使得爸爸妈妈恍然意识到:儿子是娘的贴心肉,妹夫本是人家的单传,可如今要来我家,人家母亲怎能不伤心呢?于是父母马上改了主意劝慰亲家:无论当初怎样承诺,孩子还是在你那安家吧。你的心情我们理解的。就这样,爸爸妈妈把最小的女儿也远嫁了他人。而且帮扶妹妹家的生活,鼓励和支持妹妹继续供两个小姑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还考了研究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爸爸妈妈依旧过着他们那孤单简朴的生活。
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到他们日渐苍老的容颜,看到他们强装出的笑脸,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是凄苦的。他们已近古稀之年,多么希望子女能常伴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们的六个女儿却一个不少的做了别家的孝顺儿媳,成了泼出门的水呀。自己的老年究竟何去何从?只有叹气声才能知晓呀。
于是,我出面找回了大姐二姐和小妹,商量对父母的晚年作出合理安排。帮爸妈卖掉了所有的牲畜,免去操劳。选择跟一个女儿同住,也可有个照应。可父母却坚决不肯做出选择。他们说自己住清净惯了,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我知道:他们是考虑女儿们都是他们教育下的好儿媳,原本就和公婆同住的,他们的到来会增添女儿的负担的。他们宁愿自己承受一切,也不愿拖累女儿。
幸福晚年
父母强装笑颜的眼神成了我的阴影,父母不经意的哀叹声成了我的心病。我和生生执意接他们过来同住,他们又坚决不肯。每次看到自家清澈欢淌的自来水,我的泪会簌簌落下,因为此时此刻,爸爸正下到深深的自来水沟里,一下一下的舀出那混浊的自来水,无论寒暑冬夏,一盆盆端到屋里。每次看到悠悠飘落的雪花,我的眼神就会幽幽呆滞,因为此时此刻妈妈一定赶着往屋里备干柴,他们的厨房一定冰冷冰冷,或许还结了厚厚的霜冰。每每到了年节,千家团聚,万家欢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此刻的爸爸妈妈一定正在承受孤独,品尝凄凉。
我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生生的眼睛,更躲不过生生的心。他和众兄弟姐妹一样深爱着我的父母。于是,生生默默地筹划着父母的晚年生活。虽然我们自己还没有买楼房,在2010年春天,他却高兴的带我去风景秀丽的红山湖为父母选了一套最理想的楼房。说是补上当年娶我时未能送给爸爸妈妈的聘礼,感谢爸妈赐给他这样的好妻子。他的真诚深深的感动了爸爸妈妈,虽还有百般顾虑,也只能去入住了。否则,对不住女儿女婿的孝心和苦心。
在兄弟姐妹的劝说和帮助下,爸爸妈妈终于搬到了新家。二姐和妈妈同住一个小区,临街就是姐姐和姐夫的工作单位和政府广场。姐姐姐夫每天即使因忙碌不来爸妈家,爸爸妈妈也能看到他们上下班的身影。妈妈自豪的告诉我:她站在卧室窗前就可看到二姐在家里忙什么。她站在厨房窗前就可看到二姐在学校是否上了讲台、可看到广场的人们在做什么。看到小区熟悉的同事,闻着小区脉脉的菜香,爸爸妈妈惬意极了。
如今,小妹和五妹也在这买了房,三姐也回到这里跑客运。爸爸妈妈又可以每天去这个女儿家看看菜地,到那个女儿家瞧瞧玉米;看这个外孙写写字,送那个外孙弹弹琴;今天聚在这家,明天聚在那家,累了就回到自己的小家享受清闲。再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再不用担心老无所依。我清楚地看到爸爸妈妈的心里乐开了花。
上次回家探望双亲,爸爸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们: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们被邻居们夸说年轻呢,都说他们刚过花甲。每日里老两口到街上遛遛弯,到湖边散散步,还扭起了漂亮的彩扇舞,悠闲浪漫的很。看到爸爸妈妈如此幸福的晚年,我和兄弟姐妹们真的是说不尽的高兴,言不尽的甜蜜呀。
在此,也真诚的希望天下儿女牢记父母深恩,回报父母,祝福天下父母晚年幸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