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油龙滚滚(四)

2015-03-16 11:13 作者:太极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江参加了总指挥部的批林批孔大会演讲

唐春江是钢筋组的副组长。最近一段时间钢筋组的学习,班长胡师傅都委托给唐春江负责。他是市实验老高中的下乡知青,来油田以后就担任一班的副班长,分到钢筋房,又担任钢筋组的副组长。连队集合的时候,唐春江就站在最前面,一米八的大个子,脸色有点发红,一高兴一生气脸就更红的厉害,平时不太愿意说话,开会的时候说话就一套一套的,写文章那是长篇大论。组里学习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多说话,胡师傅一生气就让大家轮流发言,谁不发言都不行。于是每个人都在唐春江念完学习材料后,都谈一下学习体会,渐渐地大家也都能说得很流利,也井井有条了。胡师傅就表扬说,大家每个人回去都要根据自己对批林批孔的理解写一篇学习心得,下周都交上来,组里要设立学习园地,把大家的学习心得贴在学习园地上。过了几天大家的学习心得都交给了唐春江,唐春江就交给肖航,让他到仓库去领几张纸,布置一个学习园地,把大家的学习心得贴到了墙上。

唐春江学习心得写的最长,能有十多页贴在了学习园地最前面。没过几天胡师傅又安排肖航工工整整的将唐春江的学习心得,抄了一遍挂在墙上,唐春江自己写的那篇交到指挥部。过了几天指挥部召开学习批林批孔座谈会,唐春江就代表钢筋房参加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唐春江的发言得到指挥部新来的军代表的表扬和肯定。唐春江还到总指挥部的一个批林批孔培训班去学习了一个月。回来以后在指挥部内的各车间巡回演讲,批判孔子宣扬的儒家礼教。肖航也被指导员安排到街里去临摹批林批孔的漫画,画出几十幅系列彩色漫画,贴在指挥部入口的墙上,即批判了林彪孔子的反动理论,又壮大了批判的声势,一时大家都涌到门前观看,都知道钢筋房有一个会画画的小伙子。但是肖航自己知道那哪是画画呀!就是涂鸦,应应景而已。也不知道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写了什么东西,让几千年后的人们那麽义愤填膺,也不知道孔老夫子的那几本看起来不起眼的书就流传了下来来,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孔夫子的书都烧掉,还流传了这麽些年,让人顶礼膜拜,又被全国的老百姓指手画脚的评判了一番。老百姓本来是不知道孔子的,这一下子都知道古时候的孔子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知识分子,专门收集那些如何当官发财,循规蹈矩的去适应统治者的需求,还念念不忘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各个国家去找官做,实现自己的豪言壮语。中国几千年来读书的人都没有现在的人多,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私塾,也没有上京赶考。现在的孩子只要是到了学龄都要上学,这已经成了老百姓的如同穿衣吃饭一样的需求,解放前的时候咋就那么多文盲,那么多不识字的人哪?

唐春江不但文章写的好,还会武术,读过资治通鉴,看过文心雕龙,学过四书五经,还会写墨笔字儿。没事的时候唐春江就拿出从集体户带来的毛笔,用废旧报纸练习书法。唐春江的那些书肖航都没看过,那时候停课闹革命,肖航和同学偷偷地从窗户里跳进学校的图书馆,偷出来看的都是各种吸引人的,各种国内的国外的小说,那些古书肖航才不会去看哪!也看不懂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那天唐春江干完了活就领着肖航去了机修组,那里有水焊电焊砂轮还有一个小铁匠炉。在指挥部的废铁堆上找一块厚铁板,用铁锯切割成扎枪头的模样,在小铁匠炉里将它烧红,在铁砧子上经过捶打反复淬火,扎枪头不但有模有样,还在砂轮上磨出枪刃,在扎枪头上再焊接上一筒安装枪杆的枪库。又到车间管仓库的王师傅那里领了一根腊木杆,再找了一把白麻线染成红色,装在扎枪上,一杆有模有样的扎枪做成了。每天清晨唐春江在车间里练枪,肖航就在窗前练俯卧撑,活动一下腰腿。练完了就和唐春江一起去食堂吃饭。唐春江说男子汉大丈夫,就要保家卫国肩扛五尺钢枪,让敌人闻风丧胆。肖航成了唐春江的跟屁虫,唐春江走到哪干什么都带着肖航。五一放假回家的时候,肖航还和唐春江一起回了省城,在他家住了几宿才绕道回家。唐春江的舅舅是一位省里革委会的机关干部,说话很有气势,一看就是很有涵养,很有能力的那种人。他告诉肖航要认真学习不要荒废了学业,学好了知识早晚都有用的,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过了五一回到钢筋房就传来了消息,唐春江要调到地调队去当副队长了,据说是指挥部的军代表推荐的。唐春江的同学们就开始张罗给唐春江介绍女朋友,老同学王紫阳就想到了北京知青杜大玲。杜大玲和那个北京的知青美女不一样,一向是不声不响的上班下班,不念声不念语的很会关心人,又很会做人为人很低调,凡是说起她的人都赞扬她,唯一的缺憾就是个子小一点,和唐春江的大个子很不相称。唐春江一开始也没有把杜大玲放在眼里,但是接触一段之后,就感觉到杜大玲这个女孩子的确有过人之处,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低于唐春江,两个人很有共同语言。原来大家都不看好的这桩姻缘竟然让大家给促成了。唐春江就和杜大玲一起调到了地探队。地探队的生活很不安定,经常在各个油田之间转来转去,寻找新的油气资源,为油田的设计部门提供地质资料,哪里有油田的矿苗,就到哪里去。所以地调队的工作,那才是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哪里有石油就在哪里安家。唐春江走了之后回来看过大家几次,就很少回来了,后来听说去了南方的油气田,经常在野外作业工作很艰苦。唐春江本来可以去驾校学习当个司机的,就是觉得自己博学多才,当个司机太委屈自己,这才在队里盘恒了这一年多。还好老天不负有心人,唐春江遇到了伯乐,走上了管理岗位,比起那些上驾校开车的司机们强多了。十几年后唐春江看到昔日的同学们,那就是另一番风景了。那些昔日开着汽车非常神气的司机们还是工人编制,唐春江早已经是处级干部了,担任了地调大队的总指挥,领导十几个地调队在各地的油田上,为开发油田充当开路先锋。

在唐春江走后不久,肖航担任了钢筋组的技术员,有的时候还领着几个钢筋工到工地进行施工。下工地之前,肖航和翟师傅将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那些施工要点牢记在心。翟师傅对肖航很放心,告诉肖航大胆工作,认真操作。谢忠海在禁闭室那时候教肖航看图纸下料的知识这时候发挥了作用,拿着图纸肖航也能看得懂了,这一点得到了翟师傅的称赞,要不翟师傅也不会放心的让肖航带队到工地去施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眼看着到了六月,上级传达了指挥部的新指示,工人阶级要发杨主人翁精神,通过技术革新解放生产力。各个车间相继成立了优选法领导小组和技术革新小组,刘永吉和肖航承担优选法实验小组的工作。优选法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提出来的一项加速革新的一项新举措。钢筋房的革新指标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加快混凝土构件的凝结速度。刘永吉是市实验的高中生,也是唐春江的同学,这次担任了优选小组的组长,肖航也不用动多少脑筋,组长说做啥实验就张罗做啥。不过在钢筋组的技术革新上,肖航还是动了脑筋下了力气,和翟师傅一起设计了一条轨道钢筋拉伸机生产线,将原来用人工拉伸钢筋的工作完全用机器来代替了,大大的减轻了钢筋组的体力劳动。 肖航刚到钢筋房的时候,钢筋拉伸用人工来回将成盘的钢筋放开,再放到人力绞盘上拉直。肖航就和翟师傅商量将钢筋拉直进行机械化革新,到钻井队将废旧的电动绞盘拉回来,对损坏的齿轮进行更换,肖航根据旧齿轮的尺寸画出了齿轮的加工图,请谢忠海帮助校对后,送到机电车间加工出新齿轮,换下旧绞盘的废旧齿轮,变废为宝。加上机油安上电机,一试车电动绞盘就稳稳地转动起来。肖航又和胡师傅一起找队长商量扩大了钢筋组的车间面积,加大了钢筋加工场地。在新场地上铺上矿井废旧的钢轨,那也是肖航到指挥部的废料堆里发现的,已经长满铁锈如果钢筋房要是不拉回来用,就会当做废铁处理了。钢轨铺到新扩建的钢筋组场地,旧矿车安装上电机和变速箱再安装上控制方向的电子开关,在场地一侧拉起钢丝绳,挂上滑轮接上长长的电缆线,一架简易的电动钢筋拉伸生产线在一个月内就建成了。在试用几天没有问题以后,就请来了指导员和队长以及车间里的全体工人召开了一个隆重的典礼仪式。典礼上指导员郑重其事的为电动钢筋拉伸生产线剪了彩,并且肯定自行制作钢筋拉伸机的成功实践是批林批孔的革命成果,再次证明了高贵者最愚蠢,劳动者最聪明的伟大真理,证明了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力。帝王将相只能创造国家机器,奴役劳动人们,用赋税的方式搜刮老百姓,来维持国家的封建统治。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掠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资源分配,奴役劳动人民获得财富。只有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地动仪,建设出了鲁班桥,修建了皇宫寺院,那些巍峨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人民为自己创造的丰碑。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用科举来选任人才,用诗赋歌舞来繁荣社会,用金戈铁马来论英雄,极大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科技的发展。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产力,用我们劳动人民的双手来改造社会。指导员慷慨激昂的发言获得了全体同志的鼓掌欢迎。

钢筋车间的技术革新在钢筋组的带动下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自行制作了柴油运输车,解决了砂石运输的问题,机修组的工人们还到外地学习,带回了图纸自行焊接了龙门吊,安装轨道吊装设备,一举建成以龙门吊为主的自动吊装系统,实现了混凝土上料和混凝土构件运送的自动化问题,钢筋房的车间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原来钢筋车间旁边的材料库都搬走了腾出地方给了钢筋房。批林批孔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广大工人焕发了敢想敢做的主人翁精神。在技术革新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采油工人发明的采油机具,钻井工人发明的泥浆搅拌机。整个油田琳琅满目的各项发明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油田的发展。

钢筋车间木工组的老师傅白连举,原来是指挥部材料科的干部,中专毕业。在材料科的时候因为和科长竞争科长职位弄的关系很紧张,平日里魔魔怔怔的,收发材料的时候总是出错,就申请到了钢筋房,在木工组做了一名工人。在家里本来是很和气的一个人,好多天不和家人说话,在车间也是总坐在一边不和大家谈笑,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总是发愣,干活还得有人照顾监督免得出现啥事故,大家都跟着担心。大家发现白连举的异常,车间就商量着领白连举到外地的精神病院去看看。车间的几个领导决定,由和白连举很熟悉的张惠民负责带着几个人送他去治病。张惠民是文革时候的造反派,文革期间因为根红苗壮,突击入党突击提干当过几年的车间主任,在清理双突干部的时候被免了职务,也到木工组干起老本行当了一名木工。平时没事的时候张惠民就给大家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车间因为张惠民在这里休息的时候很是热闹,张惠民也很得大家的信任。但是因为张惠民文革期间斗争过走资派,给革委会的几位主任戴过高帽子游过街,据说还参加了县里的几次伤亡很大的大规模武斗,在指挥部是挂了号的造反派,那几位挨过斗的老干部恢复工作后,张惠民只能在木工组当个工人了。张惠民是干过大事的人,领几个人送白连举去精神病院,那是手拿把掐的,就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慢慢磨也能把白连举的病治好。车间决定出去给白连举治病的事和家属都沟通过了。白连举的老伴是个贤惠温顺的老工人,对车间的决定很支持。但是自己家里孩子小需要照顾,出不了远门,就委托单位派人领着白连举去看病。肖航被指导员派去带着队里借来的出差费,为大家提供吃住的费用,一路的行程都是张惠民进行安排策划,把白连举的魔怔病治好就是完成了任务。同行的还有两个身体强壮的青年工人负责照顾白连举,以免路上出啥意外。

早上到了白连举的家,在门口大家和张惠民商量是不是把把白连举用绳子绑上,免得半路出事不好和家属以及单位交代。张慧民说,对付老白不用那么复杂,昨天队长已经和白连举说好了,是单位派几个人出差到外地干活。进了门白连举果然已经收拾好了,吃完饭在家等着那。几个人和和气气的出了门,乘车去了洮南。在车上遇到了一个从省城来的有人陪同的精神病患者,也是前几年的造反派,正在那大讲自己在武斗那几年,拿着双枪攻打对方造反派据点的故事。说的高兴了手舞足蹈的站在坐席上,讲的唾沫翻飞,一看就是能说善讲的人。大家听了一路工人司令部造反故事,也没有人去阻止那个精神病患者的演讲。白连举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大家正好休息一下紧张的神经。下车到了精神病院,白连举就知道是给自己来看病了,眼神就不那么镇定了,张惠民好歹是当过几百人的领导,糊弄一个老白毫不费力。到门诊看完了病,确诊是精神分裂症需要住院,但是精神病院的住院部已经满员了,需要在县里的招待所住下,等有空闲的病床再办理住院手续。大家看住院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卫生打扫的不是那么及时,医护人员由于患者很多,态度很是不耐烦。就商量换别的地方再看看。张惠民就问肖航带的钱够不够。肖航说出来的时候,指导员怕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多带了一点现金,再换一个地方也没问题。张惠民就说那就事不宜迟,赶紧买车票上四平精神病院,那里的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听说是比洮南精神病院好多了。买完了票大家又哄着白连举到饭店吃饭,席间大家哄着白连举喝了不少的酒,白连举喝了酒也兴奋起来,高兴地说起自己往日最得意的事。饭后拥着白连举到车站,就上了去四平的火车,到车上找到卧铺,把白连举哄的睡着了,大家就换班睡觉,注意白连举别做出什么意外的举动。到了四平,张惠民先叫肖航到街上买了不要票的两条烟,两瓶酒带上,才去了精神病医院。精神病院的人很多,挂上号也得等第二天才能看病。大家又陪着白连举到街里溜达一天,回到距离精神病医院不远的招待所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医院,趁着病房没有患者,张惠民悄悄地将烟酒放到医生的桌子下面,大夫看了看没吱声,可是态度明显的热情了一些。经过系列的检查确诊之后,顺利的办理了住院手续,把白连举送到病房的时候,张惠民还在向他保证,一定尽快来接他出院回家。一行人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了钢筋房向队长汇报了白连举住院的情况。张惠民和肖航还特意到白连举的家里向白连举的老伴讲了白连举的情况劝说他老伴不要惦记。

秋天快冷的时候,白连举的老伴找到队里要去医院,看看白连举再给她送点衣服。队领导就派肖航陪同白连举的老伴去一趟四平,再把医药费结算一下,看看还得住多长时间的医院。到了医院又看到了那个主治医生,了解了情况,到病房的会客室见到了白连举。白连举的老伴一看住了几个月的院,白连举长得又白又胖,说话比出来看病的时候安静很多,谈话的时候还不时的回头看看坐在一旁健壮的男护士。除了饮食原因之外,据说吃了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人都会出现虚胖的情况。劝走了依依不舍的白连举,肖航领着白连举的老伴回了油田。到了开春的时候医院来了电话,说是白连举的病情有所好转,让单位派人去医院接白连举出院。张惠民和肖航来到医院一看,白连举果然是形态自如的和他们说话了。两人就高兴地给白连举办了住院手续,又领着白连举到街里溜达一圈,在商店给家里的孩子和老伴买了礼物。白连举还在街里请张惠民和肖航吃了一顿饭,表示对两人的感谢

周日,肖航到白连举的家里去看望他。白连举热情的留肖航在家里喝酒。白连举原来也是很好客的,说起话来很是幽默。从那以后肖航和白连举还成了好朋友。那次仓库的老房子拆迁,肖航将废旧的木板留起来准备将来做家具用,没地方放就寄存在白连举的家里。到了周日肖航就买了一些小孩子愿意吃的食品带到白连举家,白连举的老伴就烙了韭菜盒子请肖航解馋。肖航一来,白连举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也借光打打牙祭,平时家里可是没有这么多好吃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8965/

油龙滚滚(四)的评论 (共 5 条)

  • 雪灵
  • 孟杨
  • 晓晓
  • 春暖花开
  • 读书不求甚解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