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学儒家

2015-02-25 12:39 作者:至静德方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以我管窥蛙见之识来谈儒家思想实在是惶恐,诚望八斗五车之士兴致时为我锦上添花。

首先来谈我对《三字经》的理解。

《三字经》是宋朝人王应麟写的。王应麟在写《三字经》时,作为一名学者写出这样一部经典,他一定对儒家思想有至深的研讨过,对《三字经》开篇:“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人们普遍的理解是:人生下来时都是好的,只是成长过程中受的教育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差别。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自从有了思想最初的想法都是好的,善良愿望是相近的,只是成长过程中受的教育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差别。“而不是人生下来时都是好的。下面我们从根源来看下”人之初性本善“该如何理解为妥当。

“ 性相近 习相远”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在这篇里是这样描述的: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由这样一段话引出孔子的感慨: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以白话文来理解下这段话: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通过这样一段话引出孔子的感慨:“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阳货是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季氏是凌驾于鲁国国君之上的。阳货为追求荣华富贵跟随了季氏做了奸臣,是个十足的大坏蛋。他以这样的方式来拉拢孔子加入他们,他知道孔子也是想步入仕途。可孔子怎么可能和他们同流合污,无视中央鲁国国君的存在哪?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引出孔子的思想:”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心里发出的愿望都是相近的,因为后天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人们的善良美好愿望有了差别。只有第一等智慧,拥有崇高理想有气节的人和傻子才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玩弄聪明的人,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的主,成不了大气候。”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吗!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人之初 性本善“是把孔子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做了展开,说明。同时和《论语》的第一篇的第一章也是相呼应的。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是说人最初产生的理想都是美好的,愿望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后天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人们的善良美好愿望有了差别。“

试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当我们有了初浅的分辨意识,家长老师会问:“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呀?”大家正常情势下都会回答:“当军官哪,做科学家啊,企业家啊,去读大学,,,”等等良善心愿。退一步讲即便我们有了恶念想去偷盗甚至是杀人,他想做这件事的最初想法也是要达到目的的。

作为宋朝的学者王应麟他一定也读过《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的论述。我个人认为人出生时无所谓性善性恶,他的行为只是出于生存的本能,通过认知能力的出现加以学习,人们才有了善恶的观念。

《孟子》的性善论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来教育我们达至“仁义礼智”四德的境界。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们试想一下作为一个人谁没有怜悯同情的心理,有同情心才显示出你的人性善良,或许还可以从另一面来诠释人的心理,你怜悯同情别人也可证明你是强大的。大家都希望人前人后被人说好,都不想做坏人都有羞恶之心的。恭敬才会辞让,有个苹果摆在面前,可有长辈孩子在,我们一定会让给他们吃,给孩子吃就是在恭敬自己,这样从小事上慢慢的积累善念善行,才会逐渐的修正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促进智慧的源泉。因此说要学习儒家思想,就要从本源“心”开始做起。外在的美饰追慕浮华只会让你越走越远!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在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理想的确立后天不去努力就会偏离仁义礼智信的轨道,将自己淹没在欲望的深渊里。

天才如果不学习自恃才高,他将会成为老母猪的祖宗,那真的是奇蠢。

何为刚强?人们可能普遍会说你看那人经历那么大的挫折痛苦,依然在面对,真刚强。这有刚强的一面同时也是人类本能的体现,人生来就是要面多诸多苦难的。我理解的刚强是面对欲望的取舍。面对唾手可得的欲望扔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善良愿望美好理想,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我在前面讲《三字经》和《论语》的第一篇的第一章是相呼应的。

下面来看下《论语》的开篇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的理解这是孔子在《论语》开篇提出了自己的理想。是说:“随时随地在不断的学习,并将学过的知识付诸实践中去应用不是件很高兴的事吗?我的理想即使是在很遥远的时间实现,不也值得欣慰吗?我现在这样做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也不怨恨,依然不放弃理想,这不正是君子的行为吗?“《三字经》和《论语》的第一句话都是首先提出确立了理想,因此说《三字经》和《论语》是相呼应的。

《论语》二十篇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们不要东挪西串的自行安排。第一篇学而提出了理想,实现理想要面对很多困难,有了目标根本,那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就是道和学习的重要,这一篇最后一章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你,就怕你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了解自己。”这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篇是为政。很多人都说孔子是官迷,一心想当官。那么请问如果不当官,孔子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如果他做了环卫工人,只能扫那一条街何以扫天下?并不是说环卫工不可敬,人的能力有大小,社会分工也不同,有多大的能力施展多大的抱负,这取决于个人的志向。为政要勇敢,勇敢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知耻近勇,不要谄媚见利忘义,为利益人家的鬼你都可以去祭拜,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的贪污腐败分子的行为是一个道理,没有原则,不折手段。

第三章是八佾。是在说为政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有恭敬之心,恭敬才会辞让,辞让礼之端。知礼也就会生出谦虚情怀,才可远离诱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要热自己的祖国,不要僭越自己的本分,要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四章里仁只有培养仁德才可以为政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思想“仁”是中心所在。

第五章公冶长到第十九章子张都是通过对不同人的优秀缺点来完善,教育人们如何修为自己的。即便是像公冶长那样进过监狱有污点的人,也是可以教化信任的。人不怕有不足之处,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在努力学习,改变自己

通过这样像不同的人学习,经过努力就可以达至第二十章尧曰圣人的境界,才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的学生为什么要把描写孔子言行放在第十章哪?这是孔子学生智慧所在,我想那是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起到的是承上启下作用的体现。所以说《论语》是不可分割的二十章,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章序。

学习《论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孔子将自己的学识无私的传给了子弟。他不是自己写了多少文章而是让我们中国文化后继有人,他一直在让自己的学生展示自己,这是他伟大高贵所在。

孔子在第二篇为政里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也为我们点出了如何去读《诗经》。比如曹风蜉蝣,说这是一首叹息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诗。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小昆虫,古人以其比喻人生短暂,不知自己归宿在何时何处。那如果以《易经》的原理,换个角度来读这首诗,就能体会到孔子所言:”思无邪“的大意了。

蜉蝣以它如此短暂的生命,却依然向自然展示了自己美丽的风采。而人类生命相对蜉蝣来讲如此漫长,却彷徨没有目标。应该学习蜉蝣即便是朝生暮死也要将自己的美留下,让自己短暂生命精彩纷呈。

人和蜉蝣归宿都一样,人不能因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会死去,就悲观的放弃一切。学习蜉蝣的乐观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刻。

如果以这样的方法来读《诗经》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以上是我学习儒家思想的部分感想,分享与喜欢国学的朋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3575/

我学儒家的评论 (共 10 条)

  • 流年咖啡
  • 纤纤柳絮
  • 晓晓
  • 读书不求甚解
  • 恨秋声
  • 孤帆鸢影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虚妄的伊
  • 冬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