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怀念书信的时代

2015-01-07 07:50 作者:宁静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怀念书信的时代

文/张朝林

大众传媒,拉近了时空,地球成为一个触手可及、近在咫尺的“小村庄”了,日本刚刚发生地震,五分钟内,全世界都知道了。想和朋友交流,或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或一个视频,立马搞定,省时、省事、省力。时空是近了,情感交流却远了。那个书信的时代,人们把真挚的感情,填满信纸,让自己的感情,在书信中奔放,火热的情感,在书信中燃烧,让友情升华。

八十年代,我毕业后分配到巴山深处的镇坪县,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四季分明的好地方,风光最美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偏僻的地方,我任教的学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校无电话、无电视,邮递员每周只来两次,学校只征订了一份《安康日报》,那一张报纸,被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就连报纸缝隙的“寻人启事”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学校里每月轮回让县放映队放映一次电影,精神生活极为贫乏的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盼信、读信、写信。

那个时候,和我书信来往的有我的同学、老父亲、“准妻子”每个周都要收、回到四五封信,那种盼信的滋味,既难受又幸福,那绿色的使者——邮递员,就是我的精神天使。“叶坪”工作的朱君,是我的挚友,每周必有书信来往我们在信中,谈理想、谈工作、谈人生,透过信纸、透过滚烫的感情,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声,看到彼此的微笑。张君在部队服役,他军训时累的爬不起来,也要躺在床上给我写信。他要考取军校,他寄来厚厚的数、理、化试卷,我一道道做好,加上我的鼓励和祝福,一同厚厚的给他寄过去

老父亲每周的来信,一封不少,那一封封薄薄的信,包含着沉甸甸的和鼓励,在信中,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在烈日下劳作,看到了微微驼背的父亲,起早贪黑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我给老父亲回信的时候,泪水常常打湿信纸。(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准妻子”的信,有时候是一周来往两封,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都是激情燃烧的诗人和散文大家,我和“准妻子”之间那种盼信、读信、写信的焦急心理和幸福的滋味,现在还回味无穷。在树林里捡拾一片血红的枫叶,也让我伤感万千,把自己的感受,写进信中,再为枫叶配上一首小诗,一起夹裹在信里,邮给她。她立即会把泪水打湿信纸的信,给我邮来。我的学校门前有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流,周末的晚,坐在深潭中的磐石上,一轮明晃晃的圆月跌进深潭里,我思乡和恋人的情愫,也跌入深潭里,让“哗哗啦啦啦”的溪水,一同流向远方。我就会在信中,夹上一缕月光,让远方的她,也有一块晴朗的夜空

我和“准妻子”的书信来往,我编辑成小册子,书名叫《爱的足迹》,分为上、中、下三集,上集为《初恋的感觉》,中集为《爱的倾诉》,下集为《燃烧的激情》,可惜的是,搬了几次家,那个宝贵的册子丢失了。

感谢那个写信的时代,她让我的颓废的精神生活,变得如此精彩;感谢那个写信的时代,她让我和朋友的心,更加贴近;感谢那个写信的时代,她让我的爱,在信中释怀;感谢那个写信的时代,她让我的激情永恒在胸中燃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0987/

怀念书信的时代的评论 (共 6 条)

  • 林玲英
  • 剑客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晓晓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