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杏花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景区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市城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扬名天下,游人必至。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在中国《四库全书》(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世人誉杏花村 为"千载诗人地"、“天下第一诗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吟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
—题记
诗/三月风
蓝天白云引领
春风杨柳合拍
雾里花开细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梦幻诗村魂魄
杏花村踏古的小径
青青依石,道道酒旗
醉仙湖畔:人如潮,绿如茵
小桥流水,牧笛悠扬
牧童遥指千年成像
清溪亲心远近名扬
//
杏花朵朵
春姑楚楚
醇香飘飘
诗意浓浓
窥园道道石门洞开
渔歌漫舞水绣芙蓉
迷宫深处:梅花桩走秀
怀杜轩前:颂杜牧《清明》
六朝长廊:看千古诗书画绝
吟诗台上:余光中诵《寻李白 》
不见当年杏花女轻盈妙对
但见百花盛开诗满园
杏花村,给它一天
还你千年
注:三年前,三月三杏花村诗会,海内外著名诗人余光中、舒婷、西川、王家新等众多诗人云集池州杏花村,作为贵宾84岁高龄诗坛泰斗余光中先生亲临诗会并登上吟诗台声情并茂朗诵了他的名作《寻李白》
《漫步杏花村》的评论 (共 71 条)
-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窥园道道石门洞开/渔歌漫舞水绣芙蓉......
三水散人:呵呵,老友写的就是我家边的事情。池州杏花村 春天有多远,心中的杏花就有多远,初夏时节,四野茫茫,秋浦河的水,葳蕤的野草,让我的目光无处停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就是杏花村,心仪很久的池州杏花村。 对大自然来说,人是微尘,渺小,但我们一群人登上了杏花岭,在杏花林中徘徊,虽然此时,看不到一朵杏花的盛开,氤氲中还有昨日杏花的残留的清香,站在杏花岭上,映入眼前十里杏树林,一排排杏树随风摇曳,我们中间不知谁说:“你看这杏树还认领杏树。”我们围了上来,杏树旁一块块认领的牌子,这中间有个人认领的,也有机关单位认领的,认领期为五年。池州人爱自己的美丽家园,更爱让之骄傲的杏花。 杏花初春开放,花白色,淡淡清香,疏淡、清美,它没有桃花艳丽,花期短,不妨爱之人怅然若失。凡夫俗子、人到中年的我,对于杏花有一种深深眷念之情,在月季园中,一大群八零后、九零后的美女、帅哥在月季花拍照,一张张青春靓丽的脸被月季花绯红,青春张扬,但也勾不起我的激情,我还在思念我的唐朝,回味“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好意境。 唐朝的杏花,带着禅意跨越了千年,莺飞草长的三月,十里杏花怒放,春风骀荡,蜂蝶追逐,杜牧,一代诗人,在花丛中与好友畅饮,美丽花瓣柔弱无力落下,随风飘入旖旎的秋浦河,此时诗人也有些微醉,搀扶着好友的手,踉踉跄跄走向路旁放牛的牧童,问道:“小童,可知道杏花村在哪?”牧童随手一指:远处烟雨飘渺、酒旗招展,在杏花村草舍里,诗人杜牧奋笔写下流芳千古的《清明诗》。时间之河里,杜牧已驾舟杳然,但《清明》诗还在,杏花村,所幸也在。初夏,沐浴其中,觉得自己也仿佛被杏花的气息濡染,虽然杏花早已开过,我已成为一株摇曳在唐诗里的植物,又绿又轻,又透明又柔软,颤抖抖地在风中飘荡,与杏花为邻。 千年之后,池州市复建杏花村,打造“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景观,重现八大美景,杏花诗林、杏花酒肆、杏花农庄、杏花烟溪、杏花渔港、杏花茶坊、杏花木屋、杏花草市。一座江南的诗城,将在花海和诗意中沉醉,本土佛文化、傩文化、徽文化融入其中,黄梅戏、青阳腔、傩戏给复建杏花村带来视听享受。那朵在唐诗中绽放了千年的杏花,在池州秀丽的山山水水间展现灵动的身姿,一首诗,改变了一座城,一朵花,改变了一个村,复建的杏花村,将更人留恋忘返、闻名遐迩。 如果一个人可以穿越到唐朝,游离在一朵杏花上,我都想在晨曦初露,在一个古意尚存的,做一朵千年的杏花,在春天杜牧的池州,看水波潋滟,看照水的杏花,在春风里婆娑盛开,不管你看不看见,我都迎春绽放;不管你来不来,我都会把清香的芬芳留下,在杜牧这首千古绝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