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其人

2014-11-29 23:44 作者:云水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

母亲是个坐不住的闲人。

已经七十岁的父亲和母亲,身体还算硬朗,都不肯赋闲在家,依然要为家庭发挥余热。好在看门房的工作不算累人,无需付出多大体力,又有表哥照顾着,因此也就只好遂了老人的心愿——只要父母乐得开心。

其实从单位的聘用关系上来讲,这本是父亲一个人的岗位职责,怎奈父亲是个不太操心的人,做事总比别人慢半拍。在母亲眼里,那可是责任心的严重缺失。因此,遇到公家车出车进,单位有陌生客人来访,母亲总是先于父亲将大门打开,再关上;或者主动与来人搭讪问询。在父亲看来,这就是好管闲事。就这样,不知从哪天起,“没有责任心”的父亲的岗位竟然慢慢变成了“好管闲事”的母亲的职责。

再后来时间久了,单位的人有事干脆只与母亲交代。诸如开会要打扫好屋子,值班要听好电话,来人要按规定登记之类。这下可好,没有人来找父亲,父亲也乐得清闲,无所事事的时候,就端坐在椅子上望院子里的麻雀。反倒是母亲热心地扮演着志愿者的角色,不亦乐乎地领受着这样那样的任务,一刻也不得消停……

有一件事情,父亲还是能够积极完成好的,绝对无需母亲催促。啥事情?领工资。每个月领工资的日子,父亲总是记得切切,一次也没有耽误过。有时我看到父亲数钱,就开玩笑说父亲是吃空饷的。父亲不明白“吃空饷”的含义,只是自豪地抬起头说:“嗯,又领工资了。”说完,又从头再数一遍。母亲若在身边,此刻必会显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

用儿子的话说,奶奶超有爱!

确实,要说家庭成员之间,母亲与儿子的感情最为深厚。

儿子从呱呱坠地,便由母亲一手带大。当时,父亲和母亲还在百里外的宣化谋生计。儿子出生后,母亲先是回来专门帮助我们看孩子,待到小儿两岁多的时候,又接往宣化。但小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又令作奶奶的实在不忍心,不足一月,一老一小又风尘仆仆回到我们身边。从此母亲便一直留了下来,再不提回宣化的事情。一晃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才恋恋不舍地将儿子送到学校。此后的日子里,每次打电话,母亲第一句话总是问她的孙子咋样啦,学习好不好,生病没有……

母亲在家庭中的付出是巨大的,尤其在孙子身上。

这不,儿子在天津念高中,高二的时候,忽然身体不适。得知情况后的母亲,第一个提出陪读的建议,并且自告奋勇,说能给儿子做饭——母亲知道,我和妻子都工作忙,走不开。就这样,年过七旬的母亲再一次抛家舍业,只身来到天津,又一次担当了家庭的重任。

陪读是个熬人的活儿,单调寂寞是免不了的。但每次通话,母亲对此只字不提。而且平时厉行节约的母亲一下子变得大方起来,总是把积蓄偷偷地贴补到孙子身上——牛奶买最好的,苹果买最贵的——在她老人家看来,真的是“一文价钱一文货”。虽然妻子多次劝说没必要这样浪费,但母亲坚持这样认为,说钱给儿子花了,值!

现在儿子高三,母亲依然经常打电话来,问儿子的学习紧不紧,考试怎么样。每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好,休息好,末了一句总是“钱不够跟奶奶说啊。”

(三)

“哼,甚也不是,我看是关心你过于多了!”如果听到母亲说这样的话,那一定是她老人家与我生气了。

是的,母亲过度的关心,经常招致我的反对。因为她从不为自己着想,好像一切心思都在别人——我们一家三口——身上。哪天下班晚了,饭在锅里,她一定会等你回来才吃;一天不通电话,她就会坐卧不宁,一次次地到大门口守望;她吃不动苹果,但经常要买上,洗好了,等你一进家门便端了上来;外出聚会,她要反复叮嘱,少喝点酒啊;今天看你衣服穿少了,明天又问你穿那么多不热?为此,我经常嫌母亲啰嗦。

前一阵,母亲关节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实在坚持不住,才去了门诊,服了几副中药。那天饭后,我又问母亲近来腿咋样了,母亲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没事,这几天好多了。”父亲在一旁听了嘿嘿道:“你妈的病你们一来就好了。”事实上是母亲在我们走后经常由于病痛向父亲发作。

母亲若此,我呢?听亦不是,不听亦不是。那就亦听亦不听。于是,便有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与母亲距离最近,但“矛盾”最深。我不能一日不见母亲,因此,每天下班,我总要到父母那里坐上一会,有时甚至一天两回、三回。即使一句话不说,走上一圈,也觉得心安。也正是这样的时候,母亲像对待婴儿般的关怀往往使我冲她发火——您干嘛呀这是,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麻雀……最后,母亲便会愤愤地说:“哼,甚也不是,我看是关心你过于多了!”我连忙给母亲补充道:“完全正确,您老人家记好了。”

第二天下班前电话又来 ,“中午莜面,你推得,过来吃吧。”“好的,妈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1715/

母亲其人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