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渐入百姓家
晚上,儿子领儿媳和孙女回家吃饭,也没啥准备的,前两天买好的鱿鱼,炒一个鱿鱼蒜薹,买一只下蛋鸡炖上,放点白菜泡点榛蘑,来一大锅小鸡炖蘑菇,一个黄瓜炒土豆丝,一个凉拌白菜放点凉皮,有荤有素,一家五口人周末家常菜,其乐融融。
这些年原来不咋吃的海味也经常尝一尝,啥时候想吃现买都赶趟。后院的一个农贸市场经营不善关门大吉,只有几个海鲜摊床留了下来,鲜活的螃蟹、鲍鱼、海参、桂鱼、龙虾、扇贝、大黄花、鱿鱼应有尽有。不是经营的咋好,只是因为距离饮食一条街的饭店近,有要吃海鲜的顾客来了,有这么几家经营海鲜的摊床在这里,大厨随时可以过来捞起鲜活的海味就走,活蹦乱跳的拎回去让客户过目,还以为是饭店自己养的现货海鲜,遂大赞饭店鲜活海鲜养得好,饭店也乐不得拿直销鲜活海鲜做广告,岂不知尽是海鲜摊床的小把戏。
小时候很少见到鲜活的海鲜,记得五十年多年前过春节,有一次副食商店卖冻的鲸鱼肉,就觉得很新奇去看了,只是大块的鱼肉而已,没有啥特别的。其他的海味食品,就是副食商店里卖的海参、干贝、鱿鱼、燕窝、鱼翅等装在柜台上高高的大玻璃瓶子里的干货,只见卖没见人买,那时的价格让我们看来都是天价。后来那些年内地还很少吃到海鲜,到滨海城市去旅游的人们,除了在饭店吃一桌海螺、螃蟹、炸虾、海蛎子、生鱼片或者是到海味自助餐馆饕餮之外,就是起早到当地的早市上去买回鲜活的海贝,海螺,螃蟹,用塑料袋装了直接到街头的小饭店,请饭店老板加工一下,过过吃海鲜的瘾。回程的时候再将头天早上在海鲜市场买的鲜活螃蟹,大虾,借招待所的锅蒸熟了。第二天上火车的时候大包小裹的拎着,回家给不能同来海滨旅游的家人尝尝鲜。
改革开放以来不但鲜活的淡水产品走上老百姓的饭桌,就是距离遥远的海产品也涌上了内地市场。海鲜已经不是啥新鲜东西了,街头海鲜小吃摊床鳞次栉比,养在大盆里的鲜活海螺、扇贝、穿好串的鱿鱼、香味扑鼻让你离老远就闻到香味,寻香而来。到了夏秋之交的早市上,横行霸道的螃蟹张着大钳子向你示威,海虾蹦得挺老高,引起人们的注意,鲍鱼带着满身的绿苔静候着美食家,大黄花小黄花明太鱼更不在话下。赶上家人聚餐,买上几大塑料兜的螃蟹、虾爬子、海螺回家洗净了上屉蒸熟,下锅煮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蘸着放了佐料的酱油,左右开弓的一顿美餐,虽说烹调技艺还不是那么娴熟,鲜活的海味本身的香气,已经满足了人们饕餮海鲜的欲望。也不枉那些在市场上顶着烈日叫卖海鲜的摊贩们,为了保持海味的鲜活,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在厨房里多数的人们还在琢磨着如何将海味做的鲜香适口,有的人家还不知道如何挑虾线,让大虾吃起来更美味,鲍鱼龙虾这样罕见的海味更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久病虚弱的人们已经开始每日一只海参在滋补身体。亲朋好友如若对海鲜厨艺情有独钟,街上的阿一鲍海鲜酒楼,让你饕餮之余,流连忘返。
海鲜渐入百姓家的评论 (共 11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