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刀切

2014-11-10 16:31 作者:gaisheng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盖生

在这个学校,一个外来户想当个中层领导是不容易的,一般干部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留校生,一是点炮手。前者,一般在读书时就是学生干部,这样才有机会和系、学校相关领导接触,有机会表现能力,也有机会表示“进步”。专科生留校一般不能作教师,而是先当几年辅导员,或者找机会去校部机关,再找机会下派到哪个系作管学生的专职副书记;或者直接在辅导员位置上提为系副书记。到了副处,路子就活了,就有机会当个处长主任之类的。谁是谁留校的,自然效忠谁,随着水涨船高,干部一步步做大,一茬接一茬,主体基本都是留校生。所谓点炮手,一般不是留校生,而是分来的,但是那种比较懂事听话乖巧的人。这些人的特点是文人气不足,对权力却足够尊重,甚至可以说是崇拜。还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也比较自觉地在任何场合注意维护领导的尊严和形象。这种人给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再找机会意思一下,譬如逢年过节,譬如婚丧嫁娶,譬如陪着搓几把,等等,机会可能就来了。但是,很多外来户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是不屑于做。他们往往依仗自己来自名校,学历高,业务强,学问好,不屑于在领导面前低声下气,讨巧卖乖。有时,可能是为了显摆清高,故意在非正式场合表示出对领导的些微不敬,譬如在背后擅自议论领导,等等。领导自然不会把这样的人作为倚靠对象来提拔,而是在下意识中当做刺头来整治。其实,这些人对权力,不是不渴望,而常常是放不下身架一点一点地争取。最主要是他们不同于留校生,除了走行政当官别无他途,而是总觉得自己进可攻,退可守,在潜意识里,有一种做成学问贷于领导的文人情结,不屑于一步一个脚印儿的从头做起,而是希望通过实力,学而优则仕,一之间起码成为一个副处长。副处长,等着吧,平白无故的,凭什么把这么好的东西给你?你以为当官的资本应该是高学历和高水平,其实恰好是这些,阻挡了你的进步。这样,小学校的官场生态就容易进入这样一个怪圈:越似乎没资本当官的越可能当上官,越似乎有资本当官的越要被人领导。学校开会时往台上一看,哈!大多是伟大的不懂业务的留校生,再回头往台下一看,嗬!起码是些能够胜任教学的,甚至是名校出身、高学历的人。你越是不屑于往台上看,认为那里本不属于这些人的位置,你越是要永远留在台下;你越是欣赏、仰慕、崇拜地注视着台上人的一举一动,觉得他们坐在那里是他们一步步努力的结果,是天经地义的,你就越有希望走上台去。一位组织部长在背地就直言用人的秘密:宁可用一个庸才,也不能用一个英才,因为后者总有几分傲气,不方便领导他。其实,他说的还是客气了,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庸才,而且是奴才。

但是,即便是奴才当久了,有时也会对领导滋生焦大式的怠慢。有一次,学校召开中层会,布置一项工作,明显是形式主义的,各系主任、书记都不满,认为是劳民伤财不划算,有几个老资格的甚至大声反对,年轻一些的就是想要响应领导的号召却不敢掺言,致使学校领导很难堪,很恼火,连个要下的台阶都找不到。这件事,使学校领导痛下决心,一刀切。本来,学校领导早就对这些连逢年过节,甚至婚丧嫁娶都无动于衷的抠门的老家伙心怀不满了,如今竟然蹬鼻子上脸地越来越不听话了,这还了得?这些年由于老家伙们在那里挡着,年轻人都看不到进步的机会,谁还向你表示进步?长此以往,谁还把革命事业当一回事?谁还把领导当一盘菜?一定要把领导的权威树立起来。于是,经过仔细研究、测算,以五十五岁划线,不管正处副处,到线的:下,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所以要以五十五岁为界,是因为校长的亲表弟恰好五十四,中国是人情社会,保贤不避亲嘛。这样算计起来,大约有十左右的个正处,四五个副处的位置能腾出来,举一反三,下去十来个正处,就提拔十来个正处,就又腾出十来个副处的位置,可以再提拔十来个副处,再加上那四五个下来的副处,正、副处级一共得提拔三十大几的人,好大一笔呀!难怪说,要想富,动干部。当然,主要是为了革命事业。不过这么一动,就全盘活了。活了,对谁都有好处。领导们不用说了,权威得到树立,看谁还敢不听指挥?领导权威树立了,对学校事业的发展自然大有好处,领导的意志,就可以一竿子插到底的贯彻执行了,再也不会是那种阳奉阴违、皮皮踏踏死气沉沉的样子了。对年轻人的好处最大,关键是叫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没有希望谁还上进?

于是,一个红头文件就下发到各部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校一下子炸窝了。到线的,如丧考妣,没到的,幸灾乐祸,最兴奋的当属年轻干部和准备跻身于这个行列的年轻人,他们这回算是真的看到了希望,那么多的位置呀!许多人马上算计起谁多大岁数了,谁该下了,那么什么位置就能空下来,自己应该盯着什么位置,可能出现哪些竞争对手,自己有几成胜算,通过什么方式争取等等。一时间,除了即将下台的,其他干部和准备当干部的都纷纷行动起来,全校是一派热火朝天的革命大好形势。

由于这一次涉及动的人多,领导们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家空前地热闹起来,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遵守这样的不成文的规则:一定要公私分明,工作上的事情去办公室谈更严肃,个人的想法到家里谈更亲切。而且,不能两个人同时去领导家,在别人没有出来前无论如何不能进,不能确定有没有人要事先给领导打电话,不能贸然行动,每个人进去不能超过半小时,要有一点高风亮节,为别人着想一些,等等。当然,也有不遵守规则的,已经去过一次了,看没有明确态度,就又去,去了还就不走。后来有人分析,此人虽然不讲究,至少省下一台彩电,也有人说,这样的人即使上去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后来看这么一个个地谈效率太低,干脆,主要领导把女儿的婚礼提前办,而且是在异地办,既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一揽子解决诸多年轻干部和准干部的进步问题,两全其美了。有人感慨说,商品经济时代就是好,批发比零售痛快多了,也便宜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好像列宁同志说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俗话也说,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次一刀切,固然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机会,使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贯彻了党中央干部要知识化年轻化的方针政策,但是,被切下来的老同志和不算老的同志心情就不会那么愉快了。接近退休的尚且恋栈,何况,有的按照惯例,还可以干四五年呢。譬如某人的岁数刚好到线,就被切下来了。令他郁闷的不仅是他刚刚到线,而是他的真实年龄其实是五十四,本来没有到线,是小时候家里没有人照看他,岁数太小学校又不收,上学时父母就给他多报了一岁。以后,这个年龄就成为他的档案年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父母,就是神仙也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还有个“一刀切”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7020/

一刀切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