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行车

□ 陈永明
很久没有骑过自行车了,不知还会不会骑,有了这种想法就想找个机会试一试。那天需要上街办事,正好同事的自行车在旁边,我借来一用,推着自车出了校门,在没人的地方试着上车、骑车、下车,发现还是那样熟练,我恍然大悟,这东西学会了就再也忘不了,它和学会了游泳,任何时候下水,都会浮在水面是一个道理。
小时候看见谁有辆自行车,就感觉特富有,如同现在看见谁刚买了辆豪华小汽车一样。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县委书记一家,租住邻居贺家的房里,书记的儿子不知在哪借来一辆旧自行车,在我们家门前的场地上练习,我们几个小伙伴给他扶着自行车,他骑上车,我们跟着车跑,刚开始骑着练习时我们一松手他就跌倒了,扶起来又练,练一会他累了,坐在一边休息时,我们就抡流着练,当时人小个头低,车骑不上去,只能一只脚从三角架中伸过去,练习“掏洞洞”。渐渐地他学会了,我们也独自用“掏洞洞”的方式,骑着自行车能在场地转圈了。当时这么卖力地给他扶车帮他练习,就是为了沾点光,也跟着学学骑自行车,他学会了,我们也会了。那时经常想找个自行车骑骑,看见熟人或同学的自行车,就想去摸摸,陪笑脸,说好话想借车练一练。随着时间推移,个子也长高了点,车技也提高了不少,可以像大人一样骑车了。
可真正算的上会骑车,还的从1978年10月的一天开始。那时我在汉中师范读书,人长得黑瘦,饭量又大,总感到吃不饱,眼球有点向外凸,校医陈老师怀疑我得了甲亢,给了一张记账单,让我到3201医院做基础代谢检查,当时3201医院建在南郑县的周家山,离汉中城区有近十公里,我借了同学的自行车去医院。第一次独自骑自行车,从人多车多的市中心出发,要经过好几个十字路口,红绿灯下都有交警在值勤,骑在车上心里非常紧张。出了南大街要上汉江大桥,有一段下坡路,路面狭窄还有湾道,迎面来了大货车,自行车闸不太灵,车速又快,首次遇到这种情况,头脑里轰的一声,想今天完了,瞬间我又提醒自己要冷静,终于在关键时刻,安全的通过了。打这以后,我感觉真正学会骑车了,认识到危险时刻冷静的重要性。
工作后,四个月的工资不足两百元一次发给了我,托同事在一个农草坪乡供销社找了张自行车供应票,花费了一百九十元买了一辆飞鸽牌加重自行车。刚买回来,爱惜得不得了,在县百货公司买了红平绒布,把三角架包住,还买了座套、车锁、把套、脚踏套,三天两头擦车上的灰尘。学校离家有两公里的路程,骑着自行车上班、回家吃饭,走亲访友,接人送人。
结婚成家有点孩子后,住在学校,这辆自行车发挥了大作用。每天骑着车,早晚到幼儿园送接女儿。上街买菜买粮和日常用品,周末自行车前面带着女儿后面坐着妻子,回家看父母。自行车成了都离不开的工具。星期天回家帮父亲干一些活,遇到买一袋水泥、需要一些河沙呀,我都会用上它。同事家里有红白事,学校一群人骑上单车跑上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也是常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辆车跟着我近二十年,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中途丢了两次,都在无意间找回来了。一次是回家放在街上,晚上让人给偷走了,过了一个多月,在街上看外地来的聋哑人卖菜刀,忽然听到身后有熟悉的自行车拉闸声音,转过身一看,就是我的自行车,上面打有钢印,才开始盘问,偷车人心虚,丢下车就跑了。还有一次,车子放在住宅楼下忘记上锁,竟然被一学生家长骑走了,他又借给别人,这人骑着上街,从我身后经过时敲铃,听到熟悉的铃声,我又找回了它。
2003年我买了辆踏板摩托车后,就很少骑它了,放在楼下,占地方挡事,送给了乡下一个亲戚。有了踏板摩托车后,十多年没骑自行车,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血糖和血旨的指标都有点高。尽管出行时省力、省时、快速、便捷,可登着低炭环保的自行车,可强健身体,留下难忘的生活记忆。
现在骑自行车是四类人,骑自行车的旅游达人,自行车运动员、中学生、城郊卖菜的老农民。
听说大城市里的有钱人又时兴骑自行车了,不过是高档次的,花几千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去买自行车。
空气污染这么严重,汽油价十年时间涨了七八倍,说不定哪天以后出行又要重新开始骑自行车。
20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