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心

【一】
溪亭,落日,归舟。一条伸向烟火深处的路。白鹭沙鸥,小洲,一座古老的石桥。
夜幕降临了,山水间,缥缈着一层轻烟。一觉起来,睁开朦胧的眼,看天幕胭脂红的残阳,如一枚唯美的印章,盖在留白处。好一幅山水画卷,原来自然,是这样绝美。
一卷西风,一杯残酒,河池里几片残荷。觅一曲径通幽处,懒懒坐了,慢慢享受这一份静谧,任晚风慵懒吹过,淡雅的心,不起一点波澜。
这就是秋深了吗?刚才还是鹅黄嫩绿,夏荷亭亭,怎么就暗香浮动,桂花开了呢。那杏花春雨,桃红柳绿,到处呱呱乱叫的青蛙呢?斜飞的燕子呢?油菜花里打滚的孩子呢?都哪儿去了?谁偷走了我的时光?秋叶在枝头翩跹而下,美丽,缠绵,果敢,决绝 。究竟是哪种感觉呢?淡淡的,若有若无,这就是中年的心境吗?
懂的已经懂了,不懂的,也不打算再懂了。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我是真的放下了吗,有一颗自在心。心如明镜,只能照见,无法储存。我是个没有昨天的人,只活在今天。小巷里,院子里,田野里,千杯万盏,到处都是菊花了,真的是秋天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拈秋菊一朵,也找不到一个人,在她的青丝上插花,看她戴花后娇羞的表情。自己的头发太短,插不稳,不然对着秋水照一下,也有古人的韵致,不知陶渊明是不是偏爱插菊花。如果插了,是否怕人笑话。我是不怕的,只怕插朵花,更像猪八戒了,被嫦娥妹妹看上,可不是好玩的。
云溪,清水,倒影这小桥,残阳,绿树,飞来飞去的鸟的影子。这样的景色,百看不厌,白发苍苍时我还要看。大脑空空,只有这一江山水。什么也不想,也不需要想,因为除了眼前的风景,一切都不存在。这就是悟道吗?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
【二】
悟道后,就是安详。山水都在心中,天地都在心中,万物也都在心中。刚才看过美眉,转眼就忘了,人世间的情爱,不过是镜花水月,白云苍狗,转瞬即逝。说什么永恒不永恒,说什么来生不来生,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也没了。日月星辰,又何尝能永恒?
月上西楼,数点灯影,几声狗吠。夜,是如此沉静,又是如此美丽。冷月漾波心。想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否已笙箫阵阵,但再也找不到朱自清和俞平伯了罢!红粉女子,也换了一拨又一拨,谁又在隔岸犹唱后庭花呢?
也许,我已无须放下什么了。我忘了过去,曾经那么亲密的爱人,名字也差不多忘了,身体上的香味,唇间的温度,都那么遥远了,谁还记得谁的生日呢?只怕一切随风了罢!过去没有了,打不开了,总想写点过去的故事,却再也找不回当时的飞絮落花了。忘了,就忘了,有一颗自在心。
记忆是一幅画卷,谁偷取了这画中的人儿?灯光从窗户上射出来,谁是谁的温柔?谁又是谁的怀抱?秋风吹过回家的路,很多灵魂却从家里飘出来,寻找前世遗落的记忆。
一卷诗,一痕远山,一张纸,一支笔,一盏青灯,几点烟雨,几阙红尘。秋色如画,海远远的,静静睡在时光深处。如果天空,是心中的一片云,海又有多大呢。打开砚池,碾磨,铺纸,挥毫,画几幅影瘦花枯,点几笔沧桑,留得残荷听雨声,再加一个僧院,几点更漏,几点木鱼的声音。
月色如水,行人稀少。在月光下,所有的旧事,都有点苍白,都带着点淡淡的桂花的香味。邀明月入窗,有了太白的浪漫;采菊东篱,有了渊明的潇洒。不悲不喜,做一个清静的人,不显山,不露水,沉静,安然。一苇渡江,拈花一笑,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自在的事吗?
山幽,涧深,溪远,谷静。点秋江,白鹭沙鸥。我喜欢这种自在,淡淡的,闲闲的,了无牵挂。闲云野鹤,不为人留。不为情网所缚,不为名利所困。宁做天地一闲人,不为世上名利客。今生,只愿开成一朵淡淡的野菊,在篱畔,在南山,在无人的深谷,有一颗自在的心,无欲无求,随缘,清静。
文:性淡如菊
自在心的评论 (共 30 条)
-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月色如水,行人稀少。在月光下,所有的旧事,都有点苍白,都带着点淡淡的桂花的香味。邀明月入窗,有了太白的浪漫;采菊东篱,有了渊明的潇洒。不悲不喜,做一个清静的人,不显山,不露水,沉静,安然。欣赏,问好!
- 无不为之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记忆是一幅画卷,谁偷取了这画中的人儿......
三水散人:兄弟,散文越来越灵动了,适当加的长句更美,短句多了点,有点破坏意境。犹如听音乐,要有舒缓的感觉,建议不知道可对,短句灵动,长句抒情。个人认为,你的上一篇我认真读了,对你的精神大为赞叹。有句录此:“好一副工笔山水画。言实形俊,堪称散文经典,通篇万物齐融入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月夜、溪水的山水的喜爱及对生活热爱之情,读罢,就像贝多芬的月光曲,万物生机盎然在月色里,舒缓着,机灵们舞动着、静谧着,耳,眼,鼻,心,每个感官的触角都在心里葳蕤生长,与这夜色一样,烘托的淋漓尽致。作者不但懂得绘画还是音律的高手,修心的如此,一定是生活中的智者,没有被生活琐事羁绊,而且拥有心如止水的那份意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写,但是不见得那么自然,手法可细腻也可粗放。但是写的自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对语言的把握,描述的意境,文章的手法及其写作技巧,都是长时间的锤炼的。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喜欢,就多说了几句,大家都喜欢文学,可以分享,都说好,好在哪儿?昨天看了性淡如菊关于散文写作的文章,他写的是写作技巧,理论概括的全面,这个很好!给读者带来了宝贵的写作知识,我认为一个以文聚友的平台就是这样,最好开一个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及心得的栏目。而散文给我的感受,就如大家一看到文章题目,泛读一下,觉得好再仔细阅读,这个就是吸引读者愿意去读,你的感受才能被大家共享,也是作者的写作的乐趣所在。”是风语的《月洗浣花溪》